一把手_第一章市长死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市长死了 (第6/12页)

风投

    王天寿暴病死亡的消息随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胫而走后,口口相传,立刻,好几种不同的版本同时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版本一:王天寿因为太贪,狮子大张口,惹怒了黑社会的老大,在酒杯里下了毒,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给做了。

    版本二:王天寿酒后去洗桑拿,洗完桑拿让小姐来服务,没想到这位小姐服务得太好了,王天寿一激动,脑溢血突发,就昏了过去。

    如果及时抢救,倒也不会出问题,没想小姐一看出了人命,一下尖叫了起来。

    这对王天寿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激动中又受惊吓,就这样做了风流鬼。

    版本三:…当然,这样的版本更多是在民间流传。

    这也足以说明老百姓对当权者总是心存偏见,借题发挥点什么也在所难免。

    而官方的说法还是基本一致,就是王天寿因为工作劳累,导致脑溢血突发,不幸死在家中。

    王天寿的死,虽然有人欢欣,但是也有人悲伤。

    悲伤的人除了他的家人外,还有他的亲朋好友,还有把他当作大树依靠的亲信,或者求他办事的人。

    这类人中,最伤心的人莫过于给他送了重礼,又期盼着让他办事儿的人,这个人就是市文化局文化科的科长王文达。

    当王文达听到这一消息后,仿佛从天上跌入地狱,脑袋“嗡”地一声,就变成了一片空白,人也几乎背过气去。

    这倒不是因为王文达的身体素质有多差,也不是他与王天寿有什么血缘关系,而是他这次输得太惨了,彻底的血本无归了。

    王文达在文化系统已经整整干了18年,光在科级岗位上就干了8年。

    要是不与他人比较倒也罢了,该咋过就咋过,要是一比较,就觉得惭愧得不得了。

    与他同时起步的好多人都当了副处、处级领导,唯独他还是一个小科长。

    尤其是他的妻子,成天唠叨个没完,说得他耳朵上都长老茧了。

    他的妻子张丽娜是唱歌的,她用唱歌的嗓子唠叨起来肯定要比不会唱歌的人更具杀伤力,王文达受不了也在情理之中。

    张丽娜年轻时也是剧团的一张王牌,人漂亮,歌又唱得好,加上剧团是吃财政的,小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没想人到中年,市歌舞团被推向市场后,一步一步濒临绝境,工资拿不全,奖金一分没有,有本事的都托关系走后门调走了,没有关系的只能在剧团里待着。

    张丽娜为此常埋怨王文达,说他要是努力一把,当上个局级领导,也可以给她调一个好一点的单位,不至于让她半死不活地吊在这棵枯树上受这窝囊气。

    王文达何尝不想进步?何尝不想当个局领导?他当然想,做梦都想。

    但是,这种事儿,光想不行,天上没有白掉的乌纱帽。

    你要不请不送,光凭政治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是远远不够的。

    王文达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也不是没有想过,就是送,背着猪头还得找到庙门,找不到庙门你上哪里去送?再说了,他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一家三口人,就那点死工资,老婆还拿不全,上有老下有小,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哪有钱去送?当然,这并不是说王文达对仕途就死心了。

    没有,这种对权力的欲望在他的心里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只是在寻找机会,等待有利的时机。

    只要机会来临了,他就是借债,就是贷款,也要送。

    多年的官场生涯已经让他非常清楚,官场上的投资要比世界上任何产业的投资回报都要快,都要高,它的回报率几乎是成倍几十倍的增长。

    正因为如此,才有人不惜血本地买官,而买了官的人,为了捞回成本,又不得不去卖官,不得不用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

    三年等个闰腊月,王文达终于等来了机会。

    文化局副局长刘长福要退休了,马上就要腾出来一个副处级的位子。

    王文达觉得这一次下血本的机会来了,如果错过了这个村,怕是永远不会再有这个店了。

    王文达之前认识了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西川市巨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杨明山。

    杨明山虽然只是一个政协委员,跟政界不搭边,但是,他却和西川有权的人搭边。

    一次两人喝高了酒,杨明山拍着王文达的肩头说,兄弟,你要有什么大事需要我帮忙,你给老哥说一声,我保证你给办妥。

    别的我不敢说,只要是市长王天寿做主的事,我给你搞定就是。

    王文达当然知道酒桌上的话如放屁,说了也是白说,不能信,只有酒桌上签的字才算数,不算数也得算数。

    没想到后来王文达与别人谈起此事时,才知道这杨明山真不是吹牛,他与王天寿的关系的确非常特殊,两个人已经到称兄道弟不分你我的地步了。

    王文达想来想去,觉得找其他人还不如找杨明山好,一竿子插到底,该送多少直接送给他让他打点去算了。

    如果他不接受,另当别论;如果他接受了,事情肯定也能十拿九稳。

    王文达与老婆张丽娜又认真分析了杨明山这个人,觉得这个人也不是把钱装到自己腰包里不送的人,这样商量来商量去,才决定:干!两个人东借西挪,从家人和亲朋好友那里七凑八凑了3万元。

    王文达怀揣着3万元人民币,找到杨明山的时候,杨明山全然不是上次酒桌上的他了。

    他一本正经地说:“兄弟,不是我说你,一个副处级的职位,你拿这点钱让我怎么好意思给人家送?要不,你还是自己去送吧!”王文达一脸尴尬地说:“杨总,你别生气,我也没有给别人送过礼,不知道送多少好?要不,我再凑凑,凑个5万的整数,你看怎么样?”杨明山说:“你自己看吧,反正我是诚心给你帮忙,一分钱也不得你的。

    事情办成了,皆大欢喜;如果办不成,一分不少的我再给你退回来。”王文达感慨地说:“太感谢杨总了,这次我就对你不表示了,等事情办成了,一定有情后补。”杨明山说:“兄弟,有了这份情谊在,比什么都强,感谢不感谢的话就不说了,你放心好了,我一定把该送的给你送到。

    他要是接受了,你的事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王文达从杨明山那里回来,向老婆张丽娜如实汇报了情况。

    张丽娜说:“借!再借!我们就是债台高筑也要借,权当是做生意,是投资理财。

    至少我们买的也是一支绩优股,不怕。”张丽娜回到娘家,从她父母的养老费中借出了两万元。

    两口子终于凑够了5万元,送给了杨明山,心里才长出了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