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881之崛起_第两百三十七章中华崛起大结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三十七章中华崛起大结局 (第3/5页)

配套的化学分离工厂生产的。

    德国的科学技术,当时本处于领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水平与美、英大致相当,但后来落伍了。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其次,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原子弹,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不过美国人没想到的是,在世界的另一边,代号为“东方崛起”的绝密计划已经接近尾声。

    帝国皇帝罗凯赋予这一计划以“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东方崛起”计划规模大得惊人。在中华科学院工程管理区内,汇集了以爱因斯坦为首的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在某些部门,带博士头衔的人甚至比一般工作人员还要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东方崛起”工程在顶峰时期曾经起用了53。9万人,总耗资高达50亿人民币。这是在此之前任何一次实验中所无法比拟的。

    在帝国皇帝的全力支持下,第一颗试验性的原子弹在西北的沙漠中试爆成功,爆炸当日,只见一道闪电在方圆400公里的范围内划破长空,一团巨大的火球直升8000多米的高空,大地被震得颤抖,太阳的光辉被掩盖,中国整个西北部都听到了爆炸声,很多人惊奇的以为太阳提早升起来了。

    此时,中华帝国皇帝罗凯正在和海军高级将领开会,当他听到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对于罗凯和中华帝国来说,原子弹不仅是一种军事武器同时也是一种外交武器。

    可以这样说,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拥有了原子弹的中华帝国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中华帝国第一批只是造了三颗原子弹,第一颗试爆用的原子弹被命名为“希望”第二颗和第三颗分别叫“曙光”和“朝阳”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包括以物理学家阿?爱因斯坦为首的一大批从事这一工作的科学家反对大量用原子弹轰炸敌国城市。不过罗凯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当然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开完会后,罗凯考虑了整整三天,终于决定投掷剩下的全部两颗原子弹,落点就在中华帝国两个最大的潜在敌人苏联和美国的土地上。

    扔在苏联的原子弹将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两者之间选其一,目的是为了平衡,平衡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力量。

    至于仍在美国的原子弹,罗凯果断选择在曼哈顿,爆炸核心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内,势必要使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破产。

    核弹是一种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爆炸性核反应是利用能自持快速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产生的核反应爆炸而形成巨大杀伤破坏效应。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1942年3月6日早晨9时整,3架轰-h战略轰炸机从高空进入列宁格勒上空。这时列宁格勒有重兵把守,轰-h的目标爆炸范围内至少有十万苏联红军。

    在此以前,轰-h已连续数天飞临日本领空进行反复训练,不过这一次的3架飞机中,有一架已经装上了一颗5吨重的原子弹,正奉命来轰炸列宁格勒。

    轰-h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世界之最,航程一万多公里,能在万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1000公里/小时,轰-h研制是对当时航空技术的重大挑战,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遥控自卫武器并应用火控系统和全增压的生产型轰炸机,他是整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最杰出的轰炸机。

    帝国皇帝对轰-h的评价是:有了他才能很好的完成让战火在帝国的领土上燃烧的任务。

    轰-h翼展51。1米。机长,35。2米。机高,4。98米,最大飞行速度:80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1000米,主要机载武器:12挺机载机枪,1门20毫米航炮,挂载普通炸弹,燃烧弹,核弹,最大载弹量11000公斤。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武器可以击落在万米高空之中飞行的轰—h,战略轰炸机轰—h完全不负“战略”二字之名。

    九点三十分,那架装载着原子弹的轰-h轰炸机机上的视准仪对准了一座苏联的指挥部的正中,自动装置开始被打开。原子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样做是为了尽量远离爆炸地点。

    数十秒种后,原子弹在离地600米空中爆炸,立即发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列宁格勒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列宁格勒马上沦为焦热的火海。

    原子弹爆炸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把一切都化为灰烬;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后20年中缓慢地走向死亡;冲击波形成的狂风,又把所有的建筑物摧毁殆尽。处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