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给个理由先 (第1/2页)
第三十一章 给个理由先 孙秀才这诛心这语,可谓毒辣之极。 可春荼蘼眼里,却只觉得可笑,忍不住微笑着讽刺道“孙秀才,民女虽无知,却明白公堂上只有主审大人才可为案件定论。如今你诉过,我还没应呢,倒麻烦你为堂上三位大人做了决断,不累吗你?” “哼,小小女子,些许识得几个字,就以为能颠倒乾坤吗?”孙秀才轻蔑地冷笑“逞口舌之利,于事无补!” 春荼蘼也不理他,向堂上施了一礼道“三位大人,民女心中有疑,想要问问证人,不知可否?” “准。”张宏图应声道。 春荼蘼并没有摆出孙秀才那样咄咄逼人模样,而是态度温和认真,甚至有一点讨教样子,令证人放松紧绷神经,然后先问文大夫道“医者父母心,文大夫见到这么多因喝鱼汤而中毒人,心里很恼怒吧?” “是。”文大夫是个正派人,当下也不隐瞒,正色道“入口之物,关乎人之性命,不管是吃食还是药品,都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就是害人作孽,违了道德和良心。” “您说得对。”春荼蘼深以为然,点头道“民女也是本县人,深知文大夫医德和医术是极高,因而绝不怀疑您诊断,确信那些人是食用鲐巴鱼而中毒。但,民女想弄明白是…” 话说到这儿,她顿了一下,加重悬疑感和引起听审之官与看审之民重视。同时,她百忙之中还抽空观察了下康正源和韩无畏脸色,见他俩胃口全被吊起来了,流露出格外关注神情,心下满意,才把问话继续下去“您肯定中毒是因为鱼汤,但能肯定赵老七之死,是鱼汤所致吗?” 从古至今,医者总是习惯不把话说死,因为医学如科学,有太多可能。而且,关于赵老七死,本就疑点重重,做为一个有医德人,文大夫是不会给出定论。 方娘子案子,有人食物中毒是事实,众目睽睽之下,推卸不了责任。所以,她不这个问题上纠缠,辩护重点就是:这起事件是个不幸意外,或者方娘子是遭人暗中陷害。若坐实这一点,方娘子就也是受害者。用现代话来讲,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赔偿些银子,此事便了了。差结果,就是承担过失伤人罪,罚银赎铜结束。但过失杀人罪,是绝不能接受。 法律,很多时候是利益及损失衡量和取舍,并不只是非黑即白,又死又生,而是承担自己失误和恶念。或者,无奈。 果然,文大夫怔住。沉吟了一下才摇头道“不能肯定。” 堂下看审人,忍不住又发出了惊咦声。而孙秀才,脸色骤变。 可春荼蘼不等他开口反驳,又转向仵作问“那请问您,赵老七身无其他伤口和伤痕,呕吐物中也无其他毒物,但您能否看出,他身上有没有隐疾?比如心痛之症,那个疼起来也是能要了人命。还有,若他中毒是溶于酒水粉末,从呕吐物中能否被发现?” “不能。”仵作也老实回答。 春荼蘼当然知道他不能,因为古代法医学非常落后,又不能时行尸体解剖,就算是了不起宋慈宋提刑,这时候也远没有出生,因为时代局限,远远达不到现代水平。 “黄郎君,请问您中毒之后有何症状?”她转向受害者代表。 “就是吐了个翻江捣海,怪不能把肠胃都掏出来洗洗。”黄郎君说到这儿,情不自禁抚了抚腹部,显然心有余悸。 “很难受?”春荼蘼露出同情神色。 “很难受!” “没死?” “啊?!”黄郎君一时没明白,但很拍拍胸脯“那当然活得好好,如果死了,就不可能来做证了。吐过之后,又恶心了半晌,吃了文大夫开解毒汤,也就没大事了,我今天中午还吃了一大碗羊rou汤饼呢。”汤饼,就是面条。 他说得滑稽,堂上众人忍不住哄笑,气氛登时不那么严肃了。 春荼蘼赶张宏图拍惊堂木之前,迅速结束话题,问向后一个证人“洪班头,您之前言称,从鱼汤做好到端菜上桌,其中不可能有人做手脚。不过,鲐巴鱼入厨之前呢?” “鱼已成鱼汤,而且汤中是不成形,鱼rou做成了鱼蓉丸子,所以采购来时,鱼是什么情况,自然是无从得知。”洪班头回答得一板一眼,生怕说错什么。 然而春荼蘼却没再细问,而是回身面向堂上公座道“大人,民女已经问清楚了。孙秀才口口声声说人证物证俱,竟然没有一个确实之说,如何采信于民?又如何能凭这些间接旁证和佐证,就定方娘子之罪呢?” “这…”张宏图彻底彻底糊涂了。大唐,证据中之就是犯人口供,但方娘子摆明不召,前证模糊并且有上官场情况下又不得擅自动刑,那要怎么办? 但春荼蘼没给他思考时间,接着说道“还有,临水楼本县已经开张六七年之久,芙蓉鱼汤远近闻名,之前可曾出过半点错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