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侠踪重现 (第1/8页)
第八章 侠踪重现 孙二娘累极了,这十几年来,她从未像这几天这么疲劳过。 她忙着调遣人马去芦板寨争夺潘造化和十八护卫等数十具尸体,因为官府也很想利用这些尸体邀功;她忙着准备灵堂棺木等一应事物,忙着抚恤死难兄弟的家属;她忙着暗中调集亲信汇聚总寨,以防内乱——总寨里还有那么几个有权有势的大头目想取代潘造化的地位;她忙着飞檄吕梁十八寨,严令他们冷静克制,沉着应变;她秘密派出了不少心腹去调查真相,去京城绑架仁义镖局的人,追查货主是谁… 她肯定芦板寨一战是阴谋。 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她丈夫的武功机智。她知道潘造化绝不可能是在惨烈的搏斗中战死的,潘造化一定死于暗算。 除了暗算,没有人能杀死潘造化。 快四更了,孙二娘才疲惫不堪地回到卧房,吩咐侍女们别来打忧她,让护卫们在院外警戒,然后才慢慢掩上门,插好门栓,背靠房门,闭着眼睛歇了好半天,这才长长嘘了口气,慢慢走到床边。 流苏帐低垂着,金炉上熏着苏合郁金香,房间里烟气氤氲,使人沉沉欲睡。 孙二娘打了个哈欠,伸手掀帐。 一只手从帐子里伸出,飞快地戳在她心口上。 孙二娘吃惊地看着那只手,睡意全消。她想喊叫,又想呕吐,但嗓子似乎被什么堵住了。 那只手慢慢点了她哑xue,然后牵着她的手,将她拖进了流苏帐里。 孙二娘被平放在床上仰躺着,她看清了躲在床上的人。 孙二娘都快气哭了。 那个制住他的人,竟然是楚叛儿。 这小子怎么上山来的?这小子怎么混进她卧室来的?这小子究竟要做什么? 近几天狐歧山上,可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天晓得楚叛儿是怎么溜进来的。 楚叛儿盘腿坐在她身边,很认真地端详着她,对她愤怒的眼神浑不理会。 他的神情很严肃,他的声音非常低沉:“看来你并不怎么伤心。” 孙二娘的确不怎么伤心。她和潘造化早已行同仇人,他们在一起只会互相伤害,互相敌视。 对于她来说,潘造化早已不是她心目中的丈夫了。她心目中的丈夫潘造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豪放不羁的大丈夫,可那个潘造化已经死了,早在十几年前就死了。 楚叛儿道:“你是不是觉得我本不该在你房里出现?你在猜想是不是有内jianian放我进来的?” 孙二娘的确是这么想的。 楚叛儿道:“你错了。我是自己溜进来的。也许你以为这狐歧山上戒备森严,固若金汤,但实际上只要我高兴,就可以来去自如,神不知鬼不觉。” 孙二娘当然不相信,而实际上楚叛儿的确也是在吹牛骗人。 要不是有宝香姑娘做内应,他绝对没能耐进来。 楚叛儿顿了顿,叹道:“我来找你,是想弄清你丈夫被杀的真相。我想你自己一定也很想弄明白。” 孙二娘的确也很想查个水落石出。不管潘造化已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毕竟是二十多年的结发夫妻,她必须为他报仇。 楚叛儿用清晰、低沉、缓慢的声音说道:“我希望你能如实回答我几个问题。” 她相信这混账小子的能耐,相信他真的能查明真相。 楚叛儿解开她哑xue,一字一顿地道: “我要你告诉我,十五年前你丈夫潘造化到底出了什么事,他为什么无端地要将吕梁十八寨的指挥权拱手让人,他想让给谁。” ***** 又看见那片茂密的、碧云一般在山谷间舒展的柳林了。 又看见那许多条弯弯曲曲的林中幽径了。 他们远远停下来,怔怔地眺望着铺满山谷的柳林,看着清亮的泉水从柳林中流出来,流进胡良河,看着那隐约还立着的断断续续的院墙。 他们回来了! 他们回到了他们出生、成长、充满快乐也充满青春的甜蜜、烦恼和痛苦的地方,回到了他们的家乡。 那里,柳林深处,曾经是他们的家。 他们已经回到家了,却发现自己再也走不动了,就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绳索,绊住了他们的脚。 当年,他们走出那片柳林的时候,新鲜得像这三月初的柳叶,清新如这三月初的春风。他们的心活泼泼的,如正在他们头顶啁啾飞翔的乳燕。 那时候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刺激的幻想和希望,那时候他们的心灵和rou体都鲜活可爱,不曾受过什么了不起的创伤。那时候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充分地认识并改造他们置身的世界,而无须付出太多的代价。 那时候他坚信许多真理和格言,坚信忠诚、正义和仁慈的神圣力量。 现在他们回来了,身心疲惫、伤痕累累。他们已不再年轻,不再那么冲动,不再那么绝对,不再那么轻视生命。 他们已不再轻信,不再有“崇拜”这种感情。 如果说,还有什么依然未改的话,那就是爱,就是情,就是对爱情的态度。 还有他们互相凝视时深情的目光。 她牵着他的手,轻轻说道:“我饿了。” 他知道她并不饿,他们刚刚在前面一家小店里吃过午饭。 她只不过不想这么快就走进那片柳林。她还无法适应这种强烈的刺激,还想远远地呆着,多看看。 一如你无法很快相信极度幸福的降临。 于是他微笑,柔声道:“巧得很,我也饿了。” 这是一片荒凉的废墟。 残败的门楼、坍塌的墙壁、斑驳的廊柱,点缀着疯长的野草和茂密的柳林。 野狐在野草间出没,俨然是此间的主人。 已经是三月初七了。柳叶已绿,野草茂盛,杂花遍地,百鸟齐鸣,但这一切都未能使这片废墟显出一丝活力。 因为没有人。 没有人欣赏的画,哪怕再高明再灵妙,也只不过是一张纸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