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军决一死战 (第4/6页)
牺牲,也是生前注定了的,非人力可以挽救。因此,我们再悲伤也是没有用的。陛下与我们不同,您肩负着关乎国家命运前程的重任,眼下应该节哀。保重,振奋精神,鼓舞三军,英勇杀敌,以夺得最后的胜利。" 马康抹着泪水说:"爱卿,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内心深处充满了仇恨和痛苦,先父和家兄都死于非命,这种切肤之痛,没齿难忘!同时我们离乡背井,久居异地,与国内亲友音讯隔绝,遥望云天,怀乡之情令人禁不住悲从心来呀!" 马康的这一席话,宰相丹东和众将领听了,勾起他们对亲人的怀念,无不黯然落泪。马康和宰相丹东抹干眼泪,把将领们集中起来,再三地鼓舞他们的斗志,许诺攻下城后,将分给他们大量的财物,让他们做好士兵们的工作,要以大局为重,从长远着想。这样,军心得到了稳定,士气受到了鼓舞。 不久,巴格达的信使到了,带来了宰曼给马康的信,说他夫人生下一个男孩,她已给孩子取名叫孔马康,说她相信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同时她还说她已号召学者和传教士替前方的将士们祈祷,祝他们取得胜利;说宫里的人都平安无事,请他们勿念。 马康从信中获悉自己得了儿子孔马康,心中十分高兴,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他对宰相丹东说: "接到家书,真是令人欢喜!我要振奋起来,从悲哀中解脱出来。我想为苏尔克举行追悼会,以尽手足之情。" 宰相丹东赞同他的想法,马康便在苏尔克的墓前支起帐篷,挑选一些人朗诵《古兰经》开会追悼苏尔克。马康。宰相丹东。侍从武官和各位将领都在苏尔克的墓前沉痛追悼他。马康追悼了兄长苏尔克,心中充满了悲哀,情绪低落。好心的宰相便给他讲故事,为他解宽心。 马康传位给孔马康 马康对宰相丹东的为人十分敬佩,认为他这人心眼好,为人厚道,关心他人的疾苦,对他十分赞赏。 就这样,马康和宰相丹东互相勉励。彼此协作,在君士坦丁城下坚持围城,共同度过了四个年头。在这四年内,穆斯林大军苦苦围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结果弄得人困马乏。人心不定。马康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应该扭转这种局面。于是他召集了宰相丹东和几个主要将领,一起商议对策。他对大家说: "各位,我们率领穆斯林大军,不远千里,远征至此。可是我们在此围城,不觉已过数年,不仅破城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平添了不少的苦恼。我们最初高举义旗前来为先王努尔曼报仇来的,却不成想在转战中反而失去了家兄苏尔克,这就使我们更加苦闷。悲哀了。使我们如此被动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善于用诡计。耍阴谋的万恶的老太婆!她处心积虑地用计谋害死了先王努尔曼。带走了索菲娅公主,又混进我们领导层中,花言巧语地蒙骗我们,趁我们对她放松了警惕的时候,暗杀了家兄苏尔克,其阴谋之诡诈。其手段之险恶,都是无与伦比的,她是我们的死敌!正因为如此,我曾发誓要坚持围攻君士坦丁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今,我们对此久攻不下,随着时日的推迟,如此下去会产生更多的消极因素。现在我向各位表明苦衷,想征求你们的意见,希望各位广开思路,发表自己的高见,最后找出一个好办法吧。" 马康分析了形势,阐明了利弊,众人听了,引起了无限感慨,一时却又难以启口,便低头不语。大家都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两朝元老宰相丹东身上,认为他是最有发言权的。宰相丹东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挺身而出,打破沉默,推心置腹地说: "启奏国王陛下,我穆斯林大军自从挥师进攻君士坦丁城以来,将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无不争先恐后。视死如归,到如今身经百战,为时已四载。可恨那基督教军坚守城门,对我们不予理睬。他们以守为攻,跟我们打消耗战,致使我军损兵折将,人困马乏。如果这样围攻下去,对我军来说则弊多利少,前景不堪设想。依臣之见,倒不如暂时撤离阵地,班师回国,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以后再伺机发动总攻,到那时消灭他们,报仇雪恨,为时也不晚。" "好吧,"马康同意宰相丹东的意见,说道,"宰相的见解是很有道理的。情况确实如此,我军远征至此,年深日久,不仅部下思乡之情日益迫切,就连找自己也时常怀念家中的妻儿和侄女斐康而心绪不宁,尤其是侄女斐康远在大马士革,我难以了解她的真实情况,令人悬念有加。所以,我很赞同宰相丹东的高见,权且放弃阵地,暂时撤离人马吧。" 将领们也对此一致表示赞同,马康即下令开始着手准备,三天后撤兵回国。士兵们思乡心切,归心似箭,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欢呼雀跃,都衷心感谢宰相丹东英明高见,开始着手做回国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马康下令撤退,宰相丹东统率军队,领先开道,国王马康居中,侍从武官在身边保驾。穆斯林大军全线撤退,连续跋涉了数日,平安地回到巴格达城。人们听到大军班师回朝,都扶老携幼出城迎接,向他们欢呼。将士们与家人久别重逢,共叙天伦之乐,无不欢欣鼓舞,个个喜笑颜开。 马康回到宫中,与王后和王子孔马康相见,分外亲切。这时孔马康年已七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他这时已开始习武,练习骑射。马康见了,非常高兴,心想,后继有人了!他带孔马康到澡堂洗澡,给他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英俊威武,人见人夸。 马康上朝,重理国事,一切就绪后,他念念不忘恩人澡堂火夫,便吩咐人,让他来见。火夫遵旨上朝,面见国王,马康起身迎接,亲热地让他坐到身边。宰相丹东和众大臣都知道火夫和国王是患难知己,都对他另眼相待。格外尊重他。 这个火夫自从来到巴格达后,受到上宾般地优待,终日不是吃喝,就是酣睡,因此养得白白胖胖的,胖得都找不到脖子了,浑身像海豚似的圆鼓鼓的。尤其是在这四年间,马康远征在外,他无所事事,更是贪吃贪睡,终日昏昏沉沉的,脑筋都有点不好使了。他似乎记不起自己和国王之间的那段交情。马康笑着问他: "你怎么连我都记不起来了?" 火夫尽力睁开睡眼,仔细地看了马康半天,思虑了好久,这才说: "原来是你呀,你怎么成了国王了?" 马康见状,不禁捧腹大笑起来。宰相丹东忙上来打圆场,说道: "以前,他是你的兄弟和朋友,他现在当上国王了,依然是你的朋友。他向来敬重你,不忘昔日的大恩,因此要重赏你,他要封赏你,你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