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_第七章战神无敌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战神无敌1 (第8/9页)

军这一手,可把蒲坡的魏军坑惨了,临晋军挨打的时候,他们连知都不知道,等知道了,又得赶紧回师往援安邑。刚行至半途,安邑城已经被凶猛的汉军打破,魏王豹破门而走,率零星败兵疾奔曲阳。

    汉军攻占安邑,随即迎战远道而来的蒲坡魏军,两军在安邑西南地区交手。汉军曹参从正面进攻,单挑魏军的步兵统领项它。而灌婴的骑兵则从两翼展开,迎战魏军骑将冯敬。战斗的结果,是项它打不过曹参,而冯敬又不是灌婴的对手,魏军被汉军包围切割。就在这关键时刻,临晋渡口对岸的汉军疑兵又赶到了,彻底将魏军包围。魏将王襄当场被俘,项它和冯敬逃之夭夭。

    汉军随即疾奔曲阳,去逮魏王豹。魏王豹弃了曲阳,一口气逃到东垣,最终还是被穷追不舍的汉军捉到了。

    魏王豹被押回荥阳,关押了起来。后来楚军攻打荥阳,汉将周苛就把魏王豹杀掉了,他成为了被除名的第八个王。

    总结韩信取得安邑大捷的过程,不过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老招数。这个老招数之所以能够屡屡奏效,就是因为汉军这边情报工作做得扎实,对敌军研究得透彻到位。在汉军面前,魏军就像个笨拙的瞎子,被韩信恣意玩弄欺凌着,根本没有还手的能力。至于韩信的军事指挥才能,倒还在其次。

    打赢了安邑战役,韩信就给刘邦打报告,要求增加士兵三万人,让他向北进军,拔除燕国和赵国,再向东进攻齐国,继而南进切断楚军的粮道——最后这一步棋,就是楚霸王败死的关键一步。

    刘邦看了韩信的报告,叫来他最尊重的张耳一道商量。张耳听说韩信要去打他的老伙计、死对头陈馀,顿时大喜,就要求和韩信一道去。

    于是刘邦让张耳到了韩信军中,大家一起出发,先去攻打陈馀的代国。但是代王陈馀并不在代国,而是待在赵国辅佐赵王歇。代国只有陈馀的谋士夏说,以及赵国将领戚公。

    代国虽说也是一国,但地盘超小,不过是赵国的一个郡邑。汉军攻来,夏说与戚公出战,结果是一触即溃。于是代军兵分两路而逃,夏说逃往阙与,而戚公则退守邬城。汉军先追到阙与,把城池打破,擒杀夏说,然后再派曹参去打戚公。这时候曹参已经是百战名将,戚公被打得招架不住,破城突围而走,被曹参追上之后杀掉。

    至此,代国的军事力量已经全部被歼灭。刘邦知道了这事,就派来使者,抽走了韩信的一万名精兵,调到荥阳去打项羽。但仍给韩信留下五万人,让他去摆平赵国。

    虽然被抽走一万精兵,但丝毫也不影响韩信的信心。他继续向前,拉开了井陉战役的序幕。

    这将是他在支线战场上开展的第三次战役。

    9、传奇名将

    公元前204年冬十月,刘邦已经五十三岁,项羽二十九岁。

    主线战场上,项羽正在集结兵力,进逼荥阳,要彻底打掉讨厌的刘邦老头。而在支线战场上,二十八岁的韩信和张耳统汉军五万人,徐徐向赵国推进。

    陈馀得知老伙计张耳来了,急忙去找赵王歇报告,两人开了个小型的军事会议,陈馀说:“大王,汉军此来,欲入赵燕之地,必须通过土门关,也就是走井陉隘口这条路,才能突入我们赵国。所以我建议,就在井陉隘口集结兵力,对张耳这个无耻之徒,给予迎头痛击。”

    赵王曰善,于是命广武君李左车,辖所部络绎不绝开往井陉,与韩信、张耳对垒。

    值此汉赵两国作战序列如下。

    正方汉军作战序列:

    统帅:左丞相韩信。

    副统帅:前常山王张耳。

    将领一:假左丞相曹参。

    将领二:中大夫令谒者灌婴。

    将领三:骑都尉靳歙。

    将领四:常山守张敖——他是张耳的儿子,刘邦的女婿。他和刘邦女儿生的女儿,又嫁给了刘邦的儿子,所以他是刘邦儿子的姐夫,同时又是刘邦儿子的岳父。他是这个诡异luanlun家族的始作俑者,正常人听说他的名字都会疯掉。

    汉军总兵力,约五万人。

    反方赵军作战序列:

    统帅:赵王赵歇。

    副统帅:代王兼赵相陈馀。

    将领:广武君李左车。

    赵军总兵力,号称二十万人,但实际上是多少,这事谁也说不好。

    汉赵两军的态势是,汉军这边兵员总数虽然不多,但名将多,都是战场上打出来的铁血之士。赵军这边虽然士兵多了点,但将领只有一个李左车,而这个李左车,以他一个人的力量,纵然是刘邦韩信再加上汉军这边的所有人,统统加在一起,也未必是李左车的对手。

    司马迁虽然并没有为李左车立传,但李左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同一般。有一种说法,说中国象棋上的车,指的就是他。中国象棋的棋子布列,就是模仿李左车在广武山上的布阵方式。除此之外,李左车在民间享受极高的地位,他是民间传说中的雹神,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段《雹神》,讲述了有关李左车的神异故事。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可知他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深。

    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六座李左车墓,分布于河南、河北及山东地带。据河南《通许县志》及相关庙碑文字,可以勾勒出一段有关李左车的传奇故事。

    民间文化确信,李左车的祖籍是齐国,他的爷爷就是战国时代的名将李牧。齐国是西周军事家姜太公的封地,出了许多一流的兵法大家。但由于齐国政局动荡,于是这些兵法家离开齐国,远走他乡,孙武去了吴国,而名将李牧则避乱到了赵国,替赵国北御匈奴。后来秦始皇欲平天下,两次进攻赵国,都被李牧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于是秦始皇使反间计,遣人携黄金潜入赵国,收买jianian细郭开,谎称李牧造反,于是赵王杀掉李牧,导致了赵国迅速灭亡。

    李牧死后,其孙李左车在家将的协助下,将爷爷的尸骨巧妙盗走运往故乡,筑墓为山,取名保全。到了陈胜吴广起事,赵国因而复国,李左车身为名将之后,又是当时有名的军事家,被请回了赵国。但这个赵国始终陷于内乱之中,让李左车空负满腔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

    多灾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