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_第四十三章一鞭直渡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一鞭直渡下二 (第5/5页)

奥保巩大将严厉叱责下,第五师团后面的电报修改成了“十万火急!只要总部再给我部一个旅团兵力与必要的弹药补给,我部就能将当面之敌击溃!”)

    从电报的变化上,就能看出第五师团在同盟**围攻下,日子是如何难熬了。

    中国将军的指挥艺术是不容质疑的,萨洛尼卡是一定要攻占的,这关乎中国和英国的面子问题,于是原本不重要的第五师团死活显得意乎寻常地重要起来。事实证明,第五师团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在联军派出大部队救援前,他们以一个不满员师团的兵力,抵挡住了三个奥匈师、两个保加利亚师、一个德国师,总共六个师兵力的围攻,如此强悍战斗力,让联军总部高层将领在见到奥保巩时,钦佩地向他竖起大拇指。

    为了援救战斗力强悍的日军第五师团,在奥保巩恳求下,联军从登陆部队中抽调出一个英国师(刚撤下来休整没两天,又要投入战斗,可想而知英国人是多么不情愿了)、自由法国一个加强团、希腊一个营、中国部分炮兵连队、日军第六师团,组成救援军,去解救被围困在萨洛尼卡城里的日军第五师团。至于救援军总指挥,由英军翁思洛-普卢默陆军上将担任…救援军主力除了日军,就是英军一个加拿大师,作为救援军总指挥,派出兵力极少的中国人不好意思再在这方面和英国人争抢一番了。

    按照接受普卢默指挥的日军将士说法,这位喝牛奶长大的英国陆军上将是个性格粗鲁的大胖子,见到打了败仗的部下便拳脚相加,揍一顿再说。可他在指挥方面,却没有体现出于他极力营造的权威,相对应的能力。

    普卢默的指挥能力如何,战争给予了最好的评价。当联军总部任命普卢默担当救援军总指挥,要求救援军将第五师团解救出来时,这位先在苏丹服役,参加过布尔战争的老兵立即表示“在最近的几天内,有绝对的把握粉碎马肯森(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德国元帅,原先担任波兰德奥集团军司令,最新情报,这位德国元帅现在就指挥巴尔干地区的同盟**队)。”普卢默的话让联军总部将军们大为喜悦。原先还有担忧的,在普卢默这番保证后也烟消云散了。

    战争当然不是看谁胸脯拍的响,胜利就属于谁。普卢默的进攻在第三天遭受了严重挫折,在普卢默督促下,自由法国加强团与希腊部队向配置了大量机枪与火炮的同盟国既设阵地进攻中,两个团损失了六成兵力,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再投入战斗了。而普卢默上将在和联军总司令洪葵元上将的通话中,还是拍着胸脯,信誓旦旦下保证:“我只是请求您赶快把战车和大炮派来,我们非常非常需要它们,至于马肯森这个下流胚,没说的,我们一定尽力粉碎他,您交给我们的任务一定完成,也就是说,一定将他粉碎。我没有更多的问题了…”

    自从撤离法国后,英国陆军只在埃及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发生过规模并不大的战争,普卢默很热切地希望自己能在巴尔干打出大英帝国的威势来。自由法国和希腊的军队失败了,这没有关系,本来这两支军队就是用来试探敌人虚实的。

    五月五日,自认为了解敌人虚实的普卢默,将手头那支加拿大师投入了战场,向他自认为防御比较薄弱的保加利亚阵地发起了进攻。天亮的时候,炮弹特有的声音打破了黎明的宁静,上百门大炮奏响了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在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当太阳升起来时,随着军官一声哨响,加拿大师一个又一个连队的士兵从战壕里爬了出来,排着密集的队形,向敌人阵地发起了攻击。

    普卢默相信自己选择的时间,时机很好,由东向西进攻的加拿大师背对着阳光,他们能清楚地看到西方阵地上的一切,而躲在战壕里的同盟**却会被阳光耀花了眼,无法准确分辨英国人在什么地方。可惜,英国人发动进攻后,却发现自己一头撞到了一堵厚重坚实的墙上,雨点般的机枪子弹贴着地皮横扫,无数的炮弹从空中落下来,在冲锋人群中爆炸,一个又一个连队全部被机枪与火炮编织成的火网吞没,接着天空又出现了同盟国的飞机,几十架飞机在英国人头顶盘旋,不停地俯冲下来,几乎贴着地面,扫射进攻部队,而这时候应该在天上掩护进攻部队,并且轰炸同盟**的中国飞机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英国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涂了黑十字的飞机在天上横行无阻,肆无忌惮地向自己扫射、轰炸…

    灾难性的进攻只维持了两个小时。半天过后,曾经兵强马壮的加拿大师不复存在,其中一个拥有十四名军官,四百八十七名士兵的步兵营,不过耗费了同盟**一分钟的时间就伤亡了十二名军官,四百三十九名士兵。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这个步兵营倒下的官兵,都是头朝前方,在冲锋时被击中,没有一个是在逃跑中,让人射中了后脊梁。

    被英**队惨重伤亡搞的心脏病发作的普卢默陆军上将,在抢救过来后,第一时间给配合加拿大师作战的中国海航部队发去电报,强烈抗议海航在战争期间的渎职行为。按照普卢默理解,同盟国之所以能以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英**队,这完全是因为中国飞机没有遵守事先约定,第一时间出现在战场上空。至于中国的海航部队,当然不肯为普卢默的战败背上黑锅,海航辩解当时洋面气候不适合航母起飞降落飞机,在天气好转之前,海航拥有的飞机不能按照事先约定给普卢默提供帮助,而这个消息已经在战斗打响前,通过电报传递给总部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