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_第三十八章小试征西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小试征西二 (第2/5页)

约有七十多个帆布袋依次排列在后甲板,死者脚朝大海,覆盖着国旗,其中5个覆盖的是红白相间的奥匈帝国海军旗,他们是被打捞上以后来不及医治的奥匈海军水兵。凡是能够参加仪式的官兵都聚集在四周,而且只要愿意,就可以站在自己朋友遗体的边上,和他们作最后的道别。

    霍尔蒂海军少将和冯-特拉普舰长跟着章骞和陈舰长来到了后甲板…陈舰长这次拄的不是拐棍,而是一根手杖。王林斌见司令员来了,顺着舷梯匆匆奔了下来,跟在章司令员身后,这时仪仗兵正向天空鸣枪,在排枪声中,霍尔蒂少将低声地说:“感谢你们为我们的水兵也进行这样郑重的葬礼。”

    “我们都是水手,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我们怎么会在大海母亲的跟前厮杀?我真的厌恶这场战争。”章骞看了一眼静卧在后甲板跟前的那一长列遗体,饱含深情地说道:“前几天他们都还是活生生的小伙子,可今天就成了这样的!…这,或许就是一名军人的宿命吧。”

    章骞无法多说什么,按照军队纪律,军人是不能谈论政治的,军人的使命是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你可以对上级决定持怀疑立场,但你不能发表和政府不同的观点。不管你是新兵,还是上将,在这方面,大家都是一致的。

    这时,主持葬礼的陈舰长经过了简短的讲话,当他沉重地说到:“让我们将他们的遗体托付给大海的深处”时,大家一同敬礼,水兵们将第一个…也就是装着海军中尉方莹遗体…帆布袋推出了船舷外时,拄着手杖的陈舰长话音有点颤抖了,但是当最后一个帆布袋消失在地中海里是,他的声音又宏亮起来了:“他们的遗体安静地下葬了,但是他们的名字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宝雪花,宝雪花,佑我祖国永安康…”五名奥匈海军水手的遗体下葬时,可以听到冯-特拉普上校喃喃地唱着他心爱的《宝雪花》。歌是用德语唱的,海葬仪式开始后,走下甲板,站在司令员身后的王林斌虽然听着旋律很是动听,却不知道这个俘虏唱的是什么,而曾经担任过驻德武官的章骞却听明白了,凝视了眼摘下军帽低着头的特拉普上校。

    “王参谋,你不回‘肇庆’那边去吗?”

    “司令员,欧阳首长说昨天战斗‘迪化’号付出太大牺牲,在回到基地之前,部下还是在‘迪化’舰上,听从司令员安排比较好。”

    章骞看着落下去的太阳,沉吟半晌,撇了撇嘴:“亏得他一番好意,我倒要好好感谢他了!既然如此你就暂时留在我这好了。”

    王林斌恭敬地说道:“司令员,战斗中您的大智大勇,英明决断,部下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经过这场战斗,您可是我的偶像呢,能够跟随司令员鞍前马后,纵然只是一时三刻,那也是部下荣幸。”

    章骞回过头看了眼王林斌,脸上露出一抹苦笑:“是吗?…小王,你知道吗?你什么都好,只是太喜欢阿谀奉承了。这不好,你还年轻,和那些老油条不一样,我不喜欢年轻人如此世故。”

    王林斌脸一下子羞红,急忙辩解道:“司令员,我说的是真心话,没有特意讨好您啊。”

    章骞没理王林斌的辩解,自顾自说道:“军队没有跳出是非外,不在五行中。军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活在这个社会,总是要受到社会影响。对军队来说,裁员带来不同寻常的压力,想要升上去巨大的诱惑,这都能让一个人改变自己。想想看,一个三十八岁的少校,把整个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军队,按照规定,再过四年他就符合退休条件了,可他却无法获得留任的机会,对这样的军官来说,压力是如何大啊。一些人不会屈从这种压力,他们会竭尽全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可有些人却在压力面前低下头,他们不是想着怎样把工作做好,而是千方百计讨上级欢心,一切都以上级喜好为出发点。想要靠阿谀奉承,讨好上级,来弥补他们工作上的不足。军队强调的是任人唯贤,要严格论功行赏,你靠阿谀奉承,获得留任甚至升迁机会,对那些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岂不是不公平?阿谀奉承,他阻挡了多少本来可以凭借真才实绩获得提升的人才啊!很遗憾,多年和平生涯,让我们某些当上级领导的,不再愿意听有用的话,他们只愿意听好话,阿谀奉承之辈横行军界,劣马将千里马驱逐出去,这对军队战斗力造成了多大影响!远征军在美索不达米亚面对的不过是欧洲三流陆军,可在优势火力下,你看看陆军打的那叫什么玩意?此风不除,军队可危啊…我不管别人怎么做,在我这里,所有军人只有拿出他的真本事,才能获得我承认,阿谀奉承之徒在我这里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说的太好了!司令员真说到我心坎中去了。”王林斌潮红着脸很是激动,好象章司令员刚才说的“阿谀奉承之徒”并不是在说他:“这些日子我一直在考虑,美索不达米亚,当时我们拥有优势的炮兵部队,有着绝对优势的战车部队、空军部队,至于海军,土耳其人没有一艘可以称为军舰的船只,步兵数量虽然少些,可那一支支部队都是军中甲种师,是王牌。加之我还说服阿拉伯人,我陪着阿拉伯侯赛因王子,带领数万阿拉伯骆驼兵,在大漠中与土耳其人展开游击战,破坏他们后勤基地,sao扰他们补给线,让前线的敌人没吃的,少喝的。我们可以说占尽了优势,可就是这样,远征军却将战争打的一团糟!更让人扼腕的是二十旅的覆灭,二十旅是什么部队?这可是在湖口狠狠教训过英法鬼子的王牌军!败在土耳其手里,窝囊!耻辱!我一直想不明白,那么大优势,怎么就不能打的舒心仗呢?今天听司令员一说,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合着都是阿谀奉承惹的祸,那些部队自从解放后就没怎么上过战场,太平日子过久了,他们沾染上地方风气,一个个溜须拍马之徒升到指挥位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