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欧异时空中华再起亲王 (第2/5页)
来的英国在与西班牙关于里夫地区谈判中,立场有了某种程度的松动,要不是因为发生了某种意外,也许到了1916年,里夫地区就要还给西班牙了。 意外发生在土耳其战线,1915年10月,经过两年鏖战,土耳其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丢失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而英国人又乘土耳其人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中精疲力竭之时,出兵占领了近东地区,战场的失败,使得土耳其政府无法再将战争进行下去了,于是一场军事政变在君士坦丁堡上演,青年土耳其党政权被推翻,新上任的政府首脑恰克马克为了不让土耳其彻底沦陷,上台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呼吁与协约国谈判结束战争,为了表达善意,要求前线土耳其军队放下武器,停止抵抗。三周后,新上台的土耳其政府正式宣布退出战争。 土耳其的投降使得协约国取得了开战来最大的胜利,一直以来,在和同盟国作战中的被动局面为止改观,协约国上下看到了打败同盟国,以胜利者姿态结束战争的曙光。那边谈判桌开始讨论土耳其以什么姿态退出战争,这边与西班牙关于何时移交里夫地区的谈判自然而然进展缓慢,等土耳其那边大事一定,英国人恢复了良好的自我感觉,语气硬了起来,不肯将里夫地区交出去了…谁都看出来现在战况有利于协约国,西班牙领导人又不是瞎子,明知道加入同盟国讨不了好果子吃,他们又怎么可能为了里夫地区与协约国作对? 对英国人的举动,西班牙上下虽然很是愤怒,可正如英国人所预料,同盟国刚刚在亚洲打了一场大败仗,曾经战胜了西班牙的中**队现在已经推进到地中海海岸线上,不知什么时候就跨过地中海,登陆欧洲作战了。在这时候,虽然有心与英国人刀枪相向,西班牙人还是很担忧强大的英**队。德**队主力部队现在都在俄国战线,协约国要是攻打西班牙,德国就算答应派出援军,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倒霉的只能是西班牙。 西班牙自然难以下咽这口恶气,只是顾忌到协约国强大的威慑力,尤其是英国海军在大洋上的绝对优势,历史上,不管是独立与英国海军为敌,还是拿破仑时代联合法国共同对抗英国海军,每一次失败的都是西班牙,那些都是前车之鉴,虽然阿方索13世很想加入同盟国与协约国为敌(想想看,自1704年被英国占领的直布罗陀回归西班牙怀抱,西班牙南面的摩洛哥作为领土,而不是保护地,兼并进西班牙,还有中西战争中丢失的菲律宾,这是多么大的诱惑啊!),可他还是不得不担忧万一战败的后果,对国内政局,阿方索13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敢于肯定国民一定会支持他加入同盟国,这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对阿方索13世有利的机会。 阿方索13世苦寻的机会出现在俄国战线。自从大战爆发后,德国与协约国的战线一直固定在里加…明斯克…布列斯特…卢茨克…切尔诺夫策…伊兹梅尔一线,得到中国大批武器支援的俄军虽然指挥僵化造成大批士兵无谓死亡,可北极熊的名声毕竟不是吹出来的,德国与奥匈帝国在深入俄国腹地,抵达这一线后,虽然调动了大批军队,却再也无法将俄军与远东联军击退,至少在1915年10月前,同盟国一切想要聚歼俄军企图,在事实面前都化为了泡影。 在1915年战局中,事情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德国第八、第十集团军在三月中旬攻占里加后极大改善了对俄战线态势,三月底,北线德军第四、九、十、十二集团军,意大利第三集团军从维尔诺到平斯克一线对俄国重城明斯克发动猛攻;南线德军第一、二、多瑙河集团军在奥匈帝国第四、七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一、二、三、北方集团军,意大利第一、二集团军配合下,从卢茨克、塔尔诺波尔、亚兹诺维茨卡美尼茨…波多耳斯基、切尔诺夫策、敖德萨一线对俄军南方重城基辅发起向心攻势,同盟国全线共动用了四百八十万军队。俄军从北往南部署的第十二、五、一、二、十、四、三、特别(由东方协约国高丽陆军第七师、安南陆军第二师、日本第二、三师团组成,四月初从莫斯科增援到卢茨克前线)、八、十一、七、九集团军在德军猛攻下损失惨重,到四月底,三百万俄军损失近五十万,第三、八、特别集团军共六十万大军被德军合围在平斯克至卢茨克一线,经过一番奋斗,最后三个集团军算是冲出了合围,不过三个集团军损失惨重,兵员减员达到三成,武器损失过半,所有的重武器(火炮、战车)都成了德军战利品。第三、八、特别集团军必须休整一段时间,补充兵员和武器后才能重新投入战斗。由远东国家军队组成的特别集团军在战斗中伤亡特别大,高层将领伤亡严重,日军第三师团在突围中,因莽撞的近乎自杀造成损失兵力超过七成,师团长上原勇作中将在突围失败后剖腹自杀,日军第二师团师团长仁田原重行中将在突围中中炮阵亡。 俄军西线明斯克、基辅在同盟国突击中随时有沦陷可能,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俄国在请求远东各国政府紧急援助同时,抽调高加索集团军中四分之三兵力(十五万)调往西线。尤其是俄国认为更加困难的基辅方向。同时,因美索不达米亚战局朝着对同盟国不利方向发展,德国调动部队朝土耳其移动,事实上造成在俄罗斯前线,同盟国兵力下降。 在得到高加索集团军增援后,俄军负责掩护基辅方向的,由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的西南方面军(第八、第十一、第七、第九集团军组成,经历战斗后,还拥有五十一万两千步兵与骑兵),在1915年6月发起的反攻中,击败了与它交战的协约国部队(协约国的林岑根集群、贝姆—埃尔莫利集群、南方集团军和第7集团军,一共有奥匈帝**队四十四万一千人),一直进攻到加利奇…卡卢什…科洛梅亚一线才停止了进攻,同时,俄国在北方由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