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云山千叠二 (第4/5页)
得意门生”那更是没有边的事情。至于获得国父接见,当时国父可是没和徐永晋说几句话,话都对袁校长说了,说完没几天,袁校长就离开了黄埔军校来到地中海。如此看来“得意门生”不知从何说起了。 从草坪跑道到塔台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一行人登上在旁边准备的一直没有熄火的敞蓬汽车,人们一上车,汽车后面喷出一团黑烟,朝塔台开去。还没到塔台,徐永晋就被塔台周围竖起来的无数天线震住,没隔多少距离就是一根高耸的天线,天线下面都是大功率无线电台,看那架势,怕是有上百座电台了。 去塔台的公路两旁草地上,停放了无数飞机,轰炸机、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联络机…密密麻麻的,估计下起码有好几百架。当汽车距离那些飞机靠近些时,徐永晋哑然失笑:那些飞机都是用木头加上蓬布搭起来的假飞机,近了仔细看能看出来,要是隔了远了,根本看不出这些飞机真假。 一般人能接近机场吗?看看远处隐隐约约游荡着的人影,不用问,那些都是机场警卫部队,看起来数量不少,里三层外三层的,天空还有战斗机不时掠过,除非变成苍蝇,不然任何靠近这些飞机的企图,最后都只能是失败。 造这些假飞机干什么?徐永晋心头浮现出一个巨大的问号。 吱地一声刺耳啸鸣,汽车在塔台前停了下来,车上人们鱼贯跳了下来。 “司令员就在里面,请。” “你不进去吗?” 叶波笑笑,很快严肃下来:“首长指示,除非首长召唤,不然任何人严禁进入。我现在的任务是,徐团长出来前,要在外面当卫兵。” 徐永晋笑着点下头,心里却有些遄遄,摘下军便帽,将它掖在腋下,站直身躯,深吸口气:“报告!101伞兵团徐永晋团长奉命前来报到!” “进来吧。”房间里传来低沉的声音。 “是!”徐永晋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和想象中一样,里面空间很大,阳光透过整块的落地玻璃洒进来,将屋子里照的通亮,不过现在这么大的房间里看起来却觉得很小,大量的文件、资料堆积的到处都是,三面墙壁上贴着各种各样地图。摘下军帽,秃了顶的袁蔚廷上将正把自己埋在公文堆里。 奋笔签署文件的袁蔚廷在徐永晋进来时,抬起了头,确认了来人后,微笑着站了起来,绕过地上那些纸堆,走到距离徐永晋三步远的地方:“小徐你来了?” “校长…司令员,101伞兵团团长奉命前来报到。” “大家都是自己人,这里又没有外人,用不着那么拘谨了…坐,请坐。”袁蔚廷拉着徐永晋坐下,伸手挠了挠几乎脱光头发的头皮:“哎呀,我还是喜欢你们称呼我校长。”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既然校长喜欢,那以后没外人的时候,我就称呼您为校长如何?” “正该如此!”袁蔚廷哈哈大笑。 心情舒畅的袁蔚廷和心神不定的徐永晋东拉西扯,聊起俩人在黄埔军校时所知道的趣闻,也聊起袁蔚廷是如何从中将成为上将,现在又成了第三集团军群司令员,徐永晋在这两年离奇的经历,如何当上伞兵团团长…按照袁蔚廷说法,他在军校时就认定小徐以后肯定能飞快成长起来。肯定徐永晋的时间当然是在国父接见他们前。 袁蔚廷漫不经心问道:“伞兵团干的还顺心吧?” “托校长的福,还算不错。” 袁蔚廷轻轻扣击着沙发:“当年国父曾再三强调:我们必须要建立强大的伞兵部队!按照国父的遗愿,现在我们应该有大量的伞兵,不是现在这么一个团,而是应该有一个师,一个军,几个军…唉…小徐啊,伞兵的好处,你这个当团长的应该很了解的。” 徐永晋点头称是:“是的,虽然学生到伞兵团时日还浅,不过却也明白伞兵好处。” 由于机枪、火炮存在,固定的防线很难被突破,为了改变这种作战形势,中国最先发明了战车,至于伞兵,也是为了这个理由才发展起来。按照徐永晋理解,步兵无法跨越的防线,飞机却能轻而易举越过。将步兵与降落伞结合,就能摆脱那种虽然付出惨重代价,却连是否突破敌人阵地也很难说的地面阵地战,以很小的代价到敌后,去攻占敌人指挥枢纽,破坏敌人后勤补给线,为地面部队攻破防线创造有利条件。 袁蔚廷自豪说道:“伞兵的好处不言自喻。在这方面我们给世界各国当了会楷模,只是到现在除了我们,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成立哪怕营级规模伞兵部队。” “我也知道只有我们才有伞兵团,其他各国只有实验性质伞兵排,至于为什么,我却不清楚。” 袁蔚廷眨了眨眼睛:“降落伞是用什么做的?” “丝绸。” 徐永晋话一出口马上反应过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丝绸产地,其他国家,不管是英国还是德国,或者新兴的美国,他们想要丝绸,只能问中国购买。降落伞伞布既然是丝绸做的,那么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国家可以大量生产降落伞?难怪除了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伞兵部队只是实验性的小部队。 袁蔚廷对徐永晋的反应很满意,谁都知道降落伞需要又轻又薄同时还有韧性的纺织品,作为原料,当然是丝绸最合适。作为丝绸大国,降落伞自然是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徐永晋整天和降落伞打交道,他当然会忽略降落伞对其他国家的珍贵程度。 这个世界,也只有中国才能大规模使用伞兵,至于其他国家,他们只有眼馋的份。袁蔚廷叹息一声:“我们有大量的降落伞,可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运载工具。” 徐永晋也有些遗憾:“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