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8/9页)
,到了一九零零年,新的世纪拉开了序幕,海军在议会中与从前一样在陆军高压下不得不退让,同意陆军以自己的军费建造一支规模不大的远洋投送船队…就是同意了海军还是觉得没有必要。 兴高采烈的陆军还没从议会战争中清醒过来,一场突然爆发的战争拖延了陆军建造自己运输船的计划,与俄罗斯的战争让陆军将目光投入到天寒地冻的漠北大地,陆军军费是在飞速上涨,可那些钱都是用来和俄罗斯打仗的,现在首先要满足的不是如何把部队通过大洋投送到其他大陆去,而是如何让更多中**队到漠北,如何运送更多物资给正在交战的部队,铁路发展极不完善的漠北让陆军吃够了苦头,很多地方只能用汽车运输,问题是汽车要吃油,而且一次又送不了多少物资…大力发展汽车事业让建造运输船的计划只能长期拖延下去。 等漠北大规模战事结束了,陆军再次想到建造他的那些宝贝运输船,只是陆军建设委员会知道全国稍微大一点儿的船厂都给海军垄断了,陆军就是想让他们建造,人家也未必有船台空出来造你那些运输船。这次海军召集个船厂,对海军造舰进行招标,陆军马上发现这是一个好机会,他们可以乘这个机会委托没有取得海军合同的那些造船厂制造自己的运输船,于是当秦海涛正感觉世界末日快要到来时,运财童子又把狂喜带给了他。 和虽然钱多,却对各项参数要求极为严格,条款细的让人以为在读天书的海军建设委员会相比,陆军建设委员会在资金上同样很宽裕,同时他们对技术参数要求就没有海军那么高,而合同也没有海军那么细,听到弟弟在电话里读合同要求,秦海涛还以为自己和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爆发户在洽谈造船事宜,不错,与海军比起来,陆军在建造船只上的要求真的与爆发户差不多。海军招标浔船很快就被淘汰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陆军要求建造三年建造三十艘净吨位三千吨的运输船,自己的浔船一下就从这笔大买卖里面得到了六艘!一艘运输船陆军订购价格为一百九十万元,六艘可是一千一百四十万啊!这么庞大的数字摆在自己眼前,秦海涛认为自己做梦想不笑出声都不可能了。这样一艘运输船真正造价不到一百五十来万,这已经把钢材费、工人工资、船台折旧等等等等都计算进去,就是抛开给陆军建设委员会的好处,剩下的利润也实在太可爱,一想到自己能从六艘船中捞取的利润,秦海涛就一个人咧开嘴偷乐。 造船第一笔款项在弟弟从上海凯旋时就带了回来,有了这些钱,秦海涛一开心首先想到的就是马上扩大船厂规模,三年要建造六艘,时间很紧,人手不够是万万不成的,这样就需要招更多的工人,将船厂由一千人扩大到两千人以上,同时还要给老工人加工资,只有看到多出来的钱,这些人才会拼了老命给自己工作,这样造船速度也就更快…听着外面叮当作响的声音,秦海涛不由得笑出了声。 外面有人在敲厚重的房门,秦海涛暂时将兴奋劲收了起来。“什么人,进来。” 门卫臧大爷打开门走了进来,站在距离秦海涛很远的地方,臧大爷道:“老板,外面有一位女记者说要见您。” “记者?我好象没约什么人采访啊?告诉她我没空。”秦海涛一时有些警觉,人不露财是绝大多数富人的共同信仰,秦海涛也不能例外。前两天刚刚才接到一笔大买卖,今天记者就上门来了,秦海涛本能地想要把人家拒之门外。 “等一下…!”看着臧大爷要转身离开,秦海涛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低头踱了两步,抬头对站在门口看着自己的臧大爷道:“还是把她带到我这来吧。” 过了一会儿,徐倩出现在秦海涛办公室门口。 “哟…这不是倩倩嘛!”秦海涛开始只是觉得眼熟,仔细一想这才想起来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厂子里徐建国的千金,小时候徐倩到工厂玩时,秦海涛还抱过她,没想到现在居然这么大了。要不是她父亲带过照片到厂子里炫耀,秦海涛也想不出来站在自己面前的居然是她。“呵呵,我印象中倩倩只有这么高(秦海涛手掌放在大班桌上,比试一下。),没想到现在居然这么高了。当记者啦?好工作,好工作!你父亲可从来没跟我们这些人提起过。” “秦叔叔您好。” 徐倩认为父亲没跟工厂里人说很正常,他对自己干记者一行一直很不满,要是在船厂很自豪地说自己是记者这倒奇怪了。对这位看起来很“丰满”的秦叔叔,徐倩印象并不深刻,毕竟小时候的事情现在都忘的差不多了,要不是父亲在家里说过工厂现在老板是秦海涛,徐倩连秦海涛这个名字都忘了。 秦海涛熟悉徐建国这不是偶然的。徐建国自从离开学校后就进了浔船当工人,属于现在还在浔船工作的老工人了。二十年的时间,徐建国见证了浔船由一家很小的,家庭作坊式船厂一步步发展到拥有千人规模大型工厂,他自己也从学徒做起,到现在当上了一个小头目,手下有十来名工人。虽然是小头目,徐建国还是需要干活,工资也并不比其他人多多少…象这种没有什么背景,平常又接不到军方定单的造船厂,能按时发工资,工厂规模还不停扩大,徐建国已经满足了。造船厂的工作是单调并且辛苦的,对身体要求很高,对一直坚持下来的老工人,做老板的自然是很关注。而当徐倩还在读书时,徐建国也常常拿出好不容易拍的女儿照片对同僚炫耀(徐倩工作后徐建国自然失去了炫耀的兴趣),秦海涛当时也看到过。 “既然是熟人,坐,请坐吧。…倩倩啊,不知你在哪家报社工作?今天到我这里来有何贵干?”秦海涛满脸笑容客气地让徐倩坐在沙发上,自己在侧面坐下问道。 “我在浔阳早报当记者,不知秦叔叔有没有看过我们报纸?(秦海涛大点其头:“看过!看过!这份报纸不错嘛!是个好单位。”)…秦叔叔,听说你们厂接了军方六艘运输船的单子?” 秦海涛立刻警觉起来:“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徐倩连忙解释道:“不用担心,我今天并不是来采访的,问的事情也不会说出去。我只是想问一问秦叔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秦叔叔请别怪我没大没小,在我印象中,浔船以前虽然也接过军方单子,可每次造船数量并不多,而且吨位也不大,这次突然接到这么多船,还都是三千吨的,这在浔船历史上还是头一会。不知秦叔叔您怎么看待这事情?” 听徐倩说不会说出去,秦海涛松了口气。秦海涛怕的就是自己接的这个大单子闹了个人尽皆知,虽然开工后浔阳人肯定要知道,可秦海涛认为自己能不说还是不说为妙。徐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