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一鞭直渡三 (第3/4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正在日本自认为可以和中国掰掰手腕之前,他们是不敢再有所挑衅行为,据说中国对在日本的九州岛建造一个海军基地很感兴趣,只是一直不大好意思提出来而已,真要战败了,那就不是在九州岛建造一个海军基地那么简单了,搞不好九州要变成第二个虾夷地。 明白厉害关系的日本,虽然对中国仗势欺人十分不满,他们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既成事实。现在中国人突然对日本军队很感兴趣,日本人当然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争取一下。在日本谈判代表一再苦苦哀求下,新的协议在领海上算是中国大大退让…自新中国建立后,这是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第一次让步,中国谈判代表当时懊丧的好象自己成了卖国贼…给日本让出了十二海里,以后日本渔船只要在距离海岸线十二海里内打渔,再也不用担心中国人“敲竹杠”了。 能争取十二海里作为日本海洋经济圈,对天皇来说也算可以安慰一下了。中国和英国要求派去的军队,他还是要派的,勒紧了裤腰带,好不容易成立的第七到第十二师团也是要填进俄国那个无底洞去(在天皇一再坚持下,中国总算答应不再让他的军队“进入”日本了。天皇可是明白人,他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叫“请神容易送神难”真要中**队进入日本,再请他们出去,那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要是这样,就算协约国取得了胜利,对日本来说,岂不跟战败没什么区别?),付出这么大代价,换来了十二海里经济圈,同时还有十亿英镑低息贷款承诺…英国给予,要等战后才能借出来,现在英国人自己也在问中国借债过日子,哪来钱借给日本人?…加上中国陆战队与英国陆军一直都有着很好的名声,跟着他们打仗,说不定还能学到点什么,英国人虽然帝国主义色彩浓厚了点,可他们却是好老师,至于中国,民主、自由、独立是中国打出来的旗号,以前对日本不大好,那也有维护虾夷地独立、琉球王国自由的幌子,虽然日本不爱听,可那些西方人却很是认同,看起来好象中国没有哪次不是参与正义一方的,正义必胜乃千古不灭之真理,想想正义之师总不会坑蒙拐骗吧?日本学西方未免牵强了点,既然如此,还是和唐朝一样,向近点的东方学习。天皇也只能拿这些来安慰国民,也安慰一下自己。 只是天皇实在小瞧了中国人的jianian诈本性。他的第五、第六师团拆散了搭配给中国的混编陆战旅参加登陆战,这是没错的。可海军陆战队却属于海军系统,在中国各军种之间,历来是山头林立的,海军、空军与陆军之间那是从来都彼此瞧不顺眼,相比之下,倒是海军与空军因为属于后起军种,受陆军强势压迫,显得走的比较近些。 将日本军队拆散了配备给登陆部队,这是上层意思,海军陆战队却根本看不上这支“生番”陆军,很显然,混编陆战旅全员不到两万,配备的日军倒有将近五万,说陆战队是主,传出去,人家不一比较数字,就会认为日军为主?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陆战队本身人手有限,哪来多余的去给日本人当顾问?可这又是最高上层意思,连陆军都无法干预的事情,海军又怎么可以拒绝?既然改变不了既成事实,陆战队只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向陆军借调一批军官,让这些军官去“顾问”日军,由着他们折腾,自己眼不见,心不烦。 对陆军来说,精兵强将要留着自己用,给陆战队出人,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可大家都是一国的军队,战争年间和气第一,人还是要出的,至于出什么人,既然陆战队没有要求,陆军也不会太重视。陆战队只要军官,刚好黄埔军校有一批参加过战争,刚进修结束的学员要分配,陆军自从结束美索不达米亚战争后,还真没动什么真刀真枪,基层缺额有限,一时要分配五十来号人,也让人事部门伤脑筋,既然陆战队要人,把这些学员全送出去就是,他们可都是有军官证的正经军官,决无滥竽充数之理。 陆军随随便便派一些刚结业的学员打发海军陆战队,海军方面反应也不慢,船一离开广州,海军就发现陆军给了一群初级军官,最高军衔也不过是中尉。这些军官可都是要分配到日本各大队明是顾问,实际上要实际指挥作战的。让少尉指挥一个大队?听着也够荒谬了。再和陆军打嘴皮子官司,要求陆军换人,时间上来不及,加上海军对那些日本军队也不够重视,总觉得费不着为了一群“生番”和陆军搞僵关系,既然如此,还是给那些要去日军当顾问的军官升官就是。军队晋升军衔有着很严格的规定,让他们鲤鱼跳龙门,就算这些人是战场上的英雄,那也是对晋升条例的亵渎,现在木已成舟,为了避免友军说闲话,还是授予他们临时军衔好了,于是徐永晋刚幻想着当战争结束时,自己好歹搞个校官当当,没两天他还真的成为少校了,虽然这是临时的,等和日军结束合作关系后,他还要再倒退回去。 这些事情徐永晋自然都不知道,就他的军衔,他还了解不到上面那么复杂的关系。徐永晋只知道自己刚对任斌斌“有一点心动”指望着能作为英雄衣锦还乡,成为任斌斌眼中骑着白马的王子,一转眼,绝好的机遇就摆在他面前。虽然是临时的,可要是立下赫赫战功,这“临时”二字去掉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是战争年代,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自从张小波来信后,徐永晋就发现自己满脑子都是任斌斌倩影,以前想追求,却总觉得自己太普通,那么漂亮的姑娘看上谁不好,凭什么看中自己?现在好了,既然任家大小姐爱英雄不爱铜臭和演讲家,这兵当的也算有了奔头。 抱了这种心态,徐永晋自然不会跟海军那些官僚一样,把日本军队当成“生番”送过来的炮灰,他还指望着这些人能替自己换来军功章呢! 和日本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三联队二大队大队长古庄干郎少佐一见面,徐永晋对古庄少佐的年老就大为惊叹,同样的,古庄少佐同样惊叹于嘴唇还没什么胡须的徐永晋“少校”之年轻。当然徐永晋自己心里有数,自己这个少校是临时的,只是用来在联军中充充门面,对本**队来说,他这个少校实在不置几个钱。而古庄少佐跟徐永晋一比就显得实在太老了,何况古庄少佐还特意留起了两撇小胡子,低矮黝黑的古庄干郎看起来就越发苍老了。 事实上古庄干郎真的很“老”古庄干郎生于1882年,比徐永晋足足早出生了十二年。作为九州岛熊本县人,古庄干郎陆军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第六师团步兵十三联队(日军第六师团步兵十三联队征招士兵就专门招收熊本人)。和中国不一样,日本各部队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除了高级将领,中下级全有一个地方人组成。 日本参战后,整个第六师团在梅泽道治师团长率领下奔赴俄国战线作战,而古庄干郎当时不过是中尉中队长,几年下来,命没送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