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中华再起_第四十四章封侯万里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封侯万里四 (第3/5页)

照规定,他们将进入基层部队担任基层指挥员。

    在日军中担当顾问,对这些上过战场杀过敌人,进入学校念过书本的军官来说,并不是什么很愉快的工作:语言不通,条件不同,身边还跟了一个少佐或者中佐,想愉快也愉快不起来。现在能逃离苦海,回到自己人这边担当基层主官,不少人自然很高兴。只是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有些人随遇而安,有些人容易冲动,有些人对权势的渴望超乎想象。

    按照军队晋升条例,黄埔军校毕业生最优秀的直接授予中尉军衔,其他全部授予少尉,这是条例规定,同时也是各届惯例,虽然有人眼红那些校官…将军距离他们太遥远,就是眼馋,暂时也无法将目光投到将军肩章上去…却也不会说什么。

    问题出在分配他们去日军担任顾问上面。按照当时和日军商定,所谓顾问,实际上是要行使指挥作战权的(后面发生的那些不幸事件,当时并没有考虑到),如果以少尉军衔,去指挥一个大队上千人部队,总显得中方有些儿戏。为了更好的完成顾问这个角色,当时军方有人灵机一动,想出临时校官这个点子。按照设想人想法,这些尉官在担当顾问时,佩带校官标识,他们的证明文件全部都是校官的,这样在日军中担当顾问时,将不会引起日方不满。离开日军后,因为军衔是临时的,只要恢复原来军衔就是。

    当时想的很正确,只是正的实施后,却出现了纰漏。临时军衔这在中**队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虽然说干部能上能下,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光荣的军人要服从上级任何安排。可事实上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要犯了严重错误,下来倒也没什么…你要没犯什么错误,却让你降职降衔,牢sao话自然也就少不了。

    在日军中担当了一段时间临时校官,回到自己部队后,有些人就不愿意打回原形成为少尉,几个自以为在顾问岗位上作出巨大贡献的有功之臣为了解决军衔问题,煽动大家向上级请愿,要求至少保留少校军衔,担任少校主官,而不是少尉主官。

    当时煽动请愿的人找过徐永晋,可徐永晋听说日本人在投诉自己,心里正发虚,也没参加请愿活动。当他成为司令员副官后,也不知是人事处巴结上将,还是更高一级将领真的以为顾问中有能力的应该将临时军衔转正,总之,外面有风传,说是要将徐永晋的临时上校转正为上校。

    徐永晋自己知道人事处关于顾问军衔问题,考虑后的结论是选出最优秀的五人,将这五人军衔转正,其他按照在顾问岗位上表现好坏,分别授予少尉到上尉军衔,这样看起来至少公平些,至于他徐永晋,当然是属于“最优秀”的五人之一了。可这种议案还在讨论中,并没有进入实施程序,作为一名在领导身边的军人,徐永晋知道自己的嘴巴必须加把锁,他也没将这议案泄露出去,也不知怎么着,外面居然传说这么多顾问中,只有他徐永晋才能转正,其他人原来是什么军衔,回到部队后还是什么军衔!

    那几天,告状的信件雪片一样飞到人事处,信中矛头全部对准了徐永晋,说他生活腐化、人品卑微,贪生怕死、贪财恋色、贪赃枉法、贪名爱利、贪欢逐乐、贪贿无艺、贪如虎狼、贪天之功以为己功…还有人在信里说他是“一无是处、两面三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颠八倒、九世之仇、十恶不赦!”

    义愤填膺,好象受到莫大羞辱的唐鹏上尉,将这封按理说不该给徐永晋看的投诉信递给徐永晋时,徐永晋并没有遵守纪律,谢绝不看。有关自己的事情,没什么人会不动心。等徐永晋看完,在对那个连名字也没写的校友文笔表示钦佩同时…就算把成语词典摊在他面前,徐永晋也不可能写出这种东西,虽然他在读书时候,国文考试经常得五分…又对这个社会感到悲哀。

    在军校时,虽然因为国父接见过他,而没接见其他人,那些同窗嘴里没说,心里却有那么三分妒忌,这徐永晋感觉的出来,可除此以外,大家都是平等的,徐永晋在班里成绩也不算最拔尖的,除了和张正阳比划过那么几下外,大家还算得上一团和气,从军校毕业后,五十来人乘坐一艘运输舰,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此之间感情更深厚,总说要互相提携。

    互相提携,就这个提携法?正式的升迁令还没下来,不过道听途说那么不着边际的风言***,这些同窗就什么脸面也撕破了,又是背后嘀咕,败坏他徐永晋的声誉,又是写诬告信,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方才后快?这样的同窗之益让徐永晋齿冷。

    不过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复杂的社会什么事情也会发生。有过王连长给他穿小鞋的经历,徐永晋在这方面有着比别人更深的感受。看到这样的信件,他只是无言苦笑默默摇摇头。

    除了苦笑还能拿这些人怎么办?别人要学疯狗,乱咬一通,被咬的总不能也学疯狗,疯狂报复吧?作为一名成熟的男人,连被俘的敌人都要以礼相待,更何况这些“自己人”?虽然有时候所谓的自己人,比身在明处的敌人更让人讨厌。

    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顺其自然的徐永晋等了几天后,有关他们这些前驻日顾问的最新安排出台,和徐永晋知道的一样,按照新出台的有关临时军衔补充规定,他和其他四名前顾问军衔上去掉了临时二字,那四个本来都是临时少校,因为在事前请愿书上添了自己名字,人事处并没有将他们从临时少校提升为临时中校,现在按照补充规定,这四个军官成了正式少校。

    至于徐永晋,他比较特殊,因为某种关系,事前请愿书上并没有他徐永晋的大名,回到部队后,他先到人事处报到,结果混了个临时中校的牌子挂挂,刚挂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