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剑_第十四章千面道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千面道人 (第5/9页)

,喷满一地!

    “紫面吊客”额上被季灵芷一指划开,劲光所在,全身分为两片,居然还能走动半步,各倒一边!

    “蓝面吊客”被对方“秘魔神掌”贴住后心,真力猛吐下,就听“噗”的一声怪晌,心肺应声爆裂。

    惟有“黑面吊客”心计最多,百忙中竟然乘机疾朝房门射去。

    季灵芷焉能容他得逞,奇形步法一飘,左掌骈立如剑,横劈他“玉枕”、“藏血”二处xue道。

    “咯”的一记闷响“黑面吊客”头颅粉碎,血髓横飞。

    那无头死尸,去势未尽,竟自射出两丈开外,触墙倒下!

    季灵芷除却四个恶贼后,随将“安平道士”救醒过来。

    “安平道士”死里逃生,连忙致谢道:“季施主,你真是…来得正好…”“为了在下之事,以致令师被害,诸位受苦,季某真是过意不去,但不知令师的灵位何在?”

    “现在后院。”

    季灵芷便请对方带路,对这位先祖故友的灵位,大礼参拜已毕,然后谢过“安平道士”感慨万千地洒泪辞出“万松观”!

    光阴似箭,三月飞逝。

    江湖上突然失去季灵芷的踪影。

    “五魔”党徒到处搜索他的下落,一无所闻。

    “七老”与正派武林也在寻访他的行踪,更是渺然。

    虽则他隐身不见,但两派门人,却到处碰面,争斗全面展开。

    结果是:互有死伤,未分轩轾。

    在正邪二派战云弥漫,杀伐遍地中。

    “七老”等焦急的等待他出现江湖,以便直捣“五魔”

    巢xue。

    “黑衣圣母”以及四大魔头,更为忧虑,因为正派武林的一致行动,使她(他)们的党徒活动困难,惟有除去季灵芷,才能专心对付各派。

    搜索!等待。

    等待,搜索!

    但季灵芷隐居僻地,悉心练剑,任何人也找不到。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

    风和日丽中。

    一位俊逸潇洒的美少年,佩剑独行,口中微吟道:“幼遭孤露,灵芷换胎。

    萱慈重见。

    会我灵台。”

    这正是季灵芷学成冠绝天下的剑法,踏入尘寰!

    他所低吟的乃是师尊昔年临别赠言。第一二句是追念他过去的身世,以及“幽灵谷”偶得“万年灵芷”得以脱骨换胎。

    第三句,他原以为是可以再遇义母,但结果天佑善人,竟然能够与亲生之母重逢,足见“天龙圣僧”入圣超凡,前知不谬。

    至于第四句,明白表示师徒将在“灵台”相见,他刻下已然习得祖传剑法,诛灭“五魔”只差一样“逆转五行大法”

    他既想念恩师,无日或忘,而且这一种玄奥功夫,更非自己所能凭空悟出,于是他四处寻访,希望能够找到“灵台”

    可是“灵台”究竟在哪里?

    他原不想与任何江湖人打交道,以防泄露行迹,耽误他亲报血仇的大事,可是为了寻找这神秘之地,不能不向熟悉江湖的人问路。

    心念中,疾向官道上飘来,只见疏落村舍中,一片酒旗招展,原来是座乡下小店,店门板凳上,闲坐着一位行脚和尚。

    季灵芷打量这和尚,一身尘土,满面风霜,相貌上看来,尚无邪恶之气,于是缓行近前,也在和尚身旁坐下。

    先要了些茶果,也不说话,只是暗中留意对方的反应。

    这和尚随意看了他两眼,不时放目四望,并无可疑的举动。

    季灵芷隔了盏茶时分,重将俊目瞥去,刚好对方也在回头,双方目光相接下,那和尚微微点头,单掌一立,就算是表示招呼。季灵芷朗爽露笑,道:“和尚请了。”

    “施主请了。”

    “和尚想是云游四方,行脚天下?”

    “不错,看施主风尘仆仆,想必也是跋涉长途。”“在下要去拜谒一位方外前辈。”

    “是释家还是道家?”

    “他老人家也是三宝门下。”

    “阿弥陀佛,看施主腰悬长剑,英挺不凡,想不到也是敬礼佛门,贫僧倒是看走了眼力。”

    “和尚的意思是?”

    “如今年轻武林,好勇善斗的多,至于能够奔走长途,求僧拜佛的却少,贫僧到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也难怪,不知和尚遍历名山大川,都到过哪些佛门胜地?”

    “贫僧二十年来行脚,走遍中国南北各地,若说这佛门胜地,那是很难数得清楚,施主既有兴趣问我,想必是留心山水之间。”

    季灵芷的心意,就是想问“灵台”何在,但如直接查问,容易被人识破,因为因此远远说向正题,道:“在下年轻识浅,很想到处见识一下,以开眼界,只是路途不熟。”

    “贫僧向北而行,施主如果没有要紧之事,倒不妨一路同走,也可以免得寂寞。”季灵芷微一点头,少顷问道:“不知这一条路去,可有什么名胜?”

    “名胜处处有之,而且有名的地方不一定风景好,风景绝妙的所在,也不一定出名,施主到底喜欢哪一种?”

    “在下偶然听人说起,有个灵台倒很不错。”

    “灵台…”

    “和尚可听说过!”

    “游方僧”仰头瞑想一阵,拍膝答道:“不错!有个‘灵台’,是前代高僧讲经之处,不过地点幽僻,路途险恶…”

    “哦。”

    “我看施主不如另挑别处。”

    “在下好奇心重,越是险峻,倒越想看看。”

    “也好,贫僧奉陪就是。”

    季灵芷并不愿意麻烦对方,但先不说明,只是顺口问道:“这条路该怎样走,是否要做什么准备?”

    “那倒用不着,而且路线也很容易找,向北走入山区,左转有条狭道,在第四座山巅上,有处平坦之地,远远就看得见…”

    “那平坦之地就是灵台?”

    “一点不差!”

    “好像并无惊险之处。”

    “施主有所不知,贫僧听人说起那边山路上,因为冬季雪熔之后,崩坍了好几处山壁,尤其是‘灵台’前一座山,谷深无底,宽不可测,万一走不通,可得多绕一倍以上的路程,不过我们如果两人同行,很可以试试看。”

    季灵芷装作毫不在意的态度,问道:“路总不只一条,定有别路可以通过。”

    “有是有,可惜多绕五六成。”

    “总比走不通再转回来为妙?”

    “这是不错,贫僧终年走路,脚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