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4/4页)
注:“瞿佑又有《剪灯余话》(按应作《新话》),正统七年癸酉李时勉请禁毁其书,故与李桢《余话》皆不录。” 〔2〕明嘉靖以来将说部刻为丛集的,有:陆楫等辑刊《古今说海》,李栻辑刊《历代小史》,吴琯辑刊《古今逸史》,王文浩辑刊《唐人说荟》(一名《唐代丛书》)等。这些书真伪错杂,鲁迅在《破唐人说荟》、《唐宋传奇集·序例》等文中曾予以批评。 〔3〕关于蒲松龄的生卒年,清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称,松龄“以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二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六。”据此推知其生年为崇祯十三年(1640)。 〔4〕黄州此处指北宋时谪居黄州的苏轼。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一:“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日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谈谐放荡,不复为畛畦。有不能谈者,则强之说鬼;或辞无有,则曰姑妄言之。于是闻者无不绝倒,皆尽欢而去。” 〔5〕关于蒲松龄搜集异闻事,见邹弢《三借庐笔谈》:“相传先生居乡里,…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甖,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6〕关于王士祯欲市《聊斋志异》事,据清陆以恬《冷庐杂识》云:“蒲氏松龄《聊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相传渔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之不能得。”倪鸿《桐阴清话》也有类似记载。 鲁迅《小说旧闻钞》中《聊斋志异》条按语指出:“王渔洋欲市《聊斋志异》稿及蒲留仙强执路人使说异闻二事,最为无稽,而世人偏艳传之,可异也。” 〔7〕这里所说的《聊斋志异》始刊于严州,指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刊本,赵起杲刊刻。严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 〔8〕但明伦字天叙,一字云湖,清广顺(今贵州长顺)人,曾官两淮盐运使。他注释的《聊斋志异》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 吕湛恩,清文登(今属山东)人,他所作的《聊斋志异》的注文,曾于道光五年(1825)单独刊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注文与《聊斋志异》原文合刻。 〔9〕《聊斋志异拾遗》一卷二十七篇本未见。另有道光十年(1830)得月簃丛书本《聊斋志异拾遗》一卷,光绪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本《聊斋拾遗》四卷等。 〔10〕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江浦、江宁等县知县。撰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11〕沈起凤(1741—?)字桐威,号红心词客,清吴县(今属江苏)人。所撰《谐铎》,十二卷。 〔12〕和邦额字闲斋,号霁云主人,清满洲人。 〔13〕浩歌子即尹庆兰,字似村,清满洲镶黄旗人。 〔14〕管世灏字月楣,清海昌(今浙江海宁)人。 〔15〕冯起凤字梓华,清平湖(今属浙江)人。 〔16〕邹弢字翰飞,号萧湘馆侍者,清金匮(今江苏无锡)人。 撰有《三借庐笔谈》等。 〔17〕黍余裔孙即屠绅,参看本书第二十五篇。 〔18〕金武祥(1841—1924)字淐生,号粟香,清末江阴(今属江苏)人。撰有《粟香随笔》、《江阴艺文志》等。 〔19〕盛时彦字松云,清北平(今北京)人。纪昀门人。下面的引文见《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自序。 〔20〕此段引文见《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自序。 〔21〕乐钧字元淑,号莲裳,清临川(今属江西)人。撰有《青芝山馆诗集》。 〔22〕许秋垞清海昌(今浙江海宁)人。撰有《琵琶演义》等。 〔23〕汤用中字芷卿,清常州(今属江苏)人。 〔24〕王韬(1828—1897)字紫诠,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清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著译甚多。所撰《淞隐漫录》,又名《后聊斋志异》;《淞滨琐话》,又名《淞隐续录》。 〔25〕宣鼎(1834—1879)字瘦梅,清天长(今属安徽)人。撰有《返魂香传奇》等。 〔26〕许元仲字小欧,清松江(今属上海)人。 〔27〕俞鸿渐(1781—1846)字仪伯,清德清(今属浙江)人。 撰有《印雪轩文钞》、《印雪轩诗抄》等。 〔28〕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清德清人。著述颇多,总称《春在堂全书》。 〔29〕金捧阊(1760—1810)字玠堂,清江阴(今属江苏)人。 所撰《客窗偶笔》,原八卷,后散佚,其孙辑得四卷,与《客窗二笔》一卷合刻。 〔30〕梁恭辰字敬叔,清福州(今属福建)人。 〔31〕许奉恩字叔平,清桐城(今属安徽)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