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掷千金的梁上君子 (第3/7页)
,这是放他们通过的意思。武林三怪未敢应诺与否,抱首蹿向白云山麓而下。 爆竹一响,又是岁朝。 白云山痴婆子薛玲玲的草扉茅屋里,彭宗铭、梁上客廖清,与断腿老人乙鸥子,就在这枯寂的山野里,度过这新年。 新年过后,这天,梁上客廖清找着彭宗铭,悄悄地问道:“小娃儿,闲居无聊,廖师父带你往白云山下一游如何?” 彭宗铭咧嘴嘻的一笑,应声道:“廖叔父有此雅兴,铭儿自当奉陪。” 梁上客廖清关怀般地,又道:“你来白云山四五月,已学得老婆子这套倒转乾坤三五七剑法真髓,还有乙鸥子前辈的太乙归禅功玄奇绝学,亦已步入门径,说来你该近处走走,松松筋骨才是。” 彭宗铭又是嘻的一笑,却是不领情而分辩似地道:“廖叔父,铭ㄦ一天到晚练剑练功,是不是算松筋骨?” 梁上客廖清一摸嘴唇上一撮短须,瞪眼大声道:“好小子,廖叔父一片好意关心你,你倒顶撞起来啦!” 他正在大声说话时,房里痴婆子薛玲玲,显得不胜烦扰的在怪叫着,道:“小偷儿,清早起来,老娘春梦不醒,你鬼嚷鬼叫地干什么?” 梁上客廖清一听,却更显出大声的朝房里揶揄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老闺女,敢情你魂索旧梦,重游巫山十二峰。” 梁上客廖清说到这里,旁边的彭宗铭虽然意未尽解,却是灵犀一点通,俊脸红红,亦不由咧嘴笑了起来。 房里传出一阵穿衣声音,和嘴里嘀嘀咕咕听不清楚的说话声音。 彭宗铭咧嘴笑时,梁上客廖清转首过来,朝他又瞪看了眼,责备似地道:“小娃儿不长进,你知道廖叔父话说的是啥?” 当他话语说到这里时,发现与他朝夕共聚的彭宗铭,确是较前英雄魁梧了不少,目前站在他身跟前的,已经不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娃ㄦ,而是一个气昂轩昂,英姿挺拔的少年人。 这时,痴婆子薛玲玲银发蓬松,身旁大红衣裙,鸡皮疙瘩的脸肤上,抹上二堆红红的胭脂,赤露无袜的三寸金链,穿了一对二寸不到,磨掉鞋跟的拖鞋,踢里塌拉从卧房里出来。 梁上客廖清见疯婆子出来,突然想起正事似地道:“老闺女,咱想带了这小娃儿,往白云山近处玩玩,顺便探听江湖上动静,你看如何?” 痴婆子薛玲玲听得一怔,诧异地道:“你把这小娃子带往何处?” 梁上客摇头晃脑的应声道:“逐水浮岸,随遇而安。” 梁上客廖清,同了彭宗铭,下白云山后,又来到上次计骗武林三怪的广顺集小镇上。 二人在小镇直街闹处,边走边谈。彭宗铭抬眼过处,突然轻哦了声,指着一幢新砌的砖房,所排设的一家酒肆,微感激奇地道:“廖叔父,数月前,咱们在广顺集遇着武林三怪时,好像还没有这间新开设的酒肆!” 梁上客颔首应了声,朝他所指的这家酒肆看去,果然红砖黑瓦街上多添了这么一家酒店,虽然在普遍热闹的市镇上,是所不值一顾,极简陋的小酒店,可是在这偏僻的广顺集小镇说来,却是一家极豪华的酒肆了。 梁上客含笑的向彭宗铭道:“小娃儿,此地既新店开张,咱们挨居白云山的芳邻,可不能不去随喜一番,咱们进去喝一杯如何?” 彭宗铭含笑点头的道:“廖叔父有此雅兴,铭儿末座恭陪就是。” 二人来到酒肆前,抬眼见大门上方,用红纸写有“太白居”三字,这时,已有店伙出来殷殷张罗,招呼道:“二位爷,里面有空座ㄦ。” 彭宗铭举目朝店铺里一看,里面猜拳豁令,高朋满座,生意兴隆非凡,二人随着店伙,占了一张偌大的店铺里,仅剩下的一个座头。 梁上客廖清吩咐店伙端上荤素数碟,一壶烧酒。就在这时候,他顺便朝向店铺食容,环顾了一匝。 彭宗铭一边接上应声道:“这家太白居酒店,食客可不少。” 梁上客廖清漫声吟嗯了-下,似乎他眼神过去,找到一个新的意外发现,而在沉思一个问题。 这时,店伙已端上酒菜,彭宗铭在梁上客廖清杯里,斟了满杯酒,自己亦倒了一杯酒,喃喃仿佛自语似地道(可能他不愿打扰粱上客的思潮):“这么一家简陋的小酒店里,居然僧尼丐道,贩夫走卒,-应俱全,倒是难得的事。” 他自语声刚说到这里,沉思中的梁上客,突然咧嘴噗的一笑,仿佛想到一桩极有趣事似的,朝向彭宗铭道:“小娃儿,你想不想看戏?” 彭宗铭迷惘地轻哦了声,半晌,似乎领得个中之意而点头笑道:“廖叔父,铭儿就看你的啦!” 梁上客廖清从坐凳站起,转首朝向彭宗铭,含蓄而带了一份神秘的神情,嘻的笑了下。他穿梭似的走在酒肆食客的桌座间隙处,态度显出煞有其事,郑重非凡的样子。 如果不有人注意到他的话,会认为他是在寻找酒肆里,遗失掉的一件东西,或者是在这家酒店里,无意中遇见了一位朋友,急急地要去会见他,所以在人堆里,急促的行走着。 不多时,梁上客廖清笑吟吟地回到自己桌座处,朝彭宗铭看了眼,几乎夸耀似的向他道:“小娃儿,好戏就要上场啦,你看着吧!” 彭宗铭报之一笑,心里却是暗暗嘀咕思忖道:“不知廖叔父又在变什么把戏?” 他一缕意念,刚刚想到这里,三个衙门巡捕打扮的人物,膳食已毕,来到柜台会帐。 头前的一个,解下随身背包,准备算帐付银,当他解开看时,脸肤顿时变色,青一块,红一块,瞠目陡然怔住。 原来背包里,藏着一件千孔百孔的百衲衣,二只长短不齐的筷子,和一只缺口凸凹的破碗,这些行头,显然一看就知是行乞要饭用的东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