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3页)
场作戏,同时他将一支软中华烟递给西宝,自己也抽上一支。西宝赶紧掏出打火机,将两支香烟点燃起来,说: “这些年我向咱市提出过啥要求,找过啥麻烦没有,蒋部长。”这句话是西宝考虑几天,才想出的“警句”他是让部长知道,自己是个恪守规矩、严于律己的人,从不张口为自己办私事的。 “没有…没有,这一点,我最清楚。”说罢这话,蒋部长已经意识到,西站长肯定有下文要讲“你说,西站长,有什么麻烦需要我出面协调,别客气,咱们不仅是同志,也是朋友嘛,合作这么多年了,你还不了解我,西站长。” “蒋部长,是这么回事。我有个舅舅,就在咱们西阳市辖管的宝川县东寨乡东寨村,人特老实朴素,连大声说话都不会,更不会给朋友和领导添麻烦,十多年前,他家的宅基地硬是叫别人侵占了,后来法院判决他是赢家,可是赢家却收不回被侵占的宅基地,明明是自己的宅院,却盖上了别人家的房子。”话说到这里,蒋部长已经明白了西站长的用意,就爽朗地说: “不就是一块宅基地吗?叫村里再划拨一块不就妥了么。” “可是,村里要宅基地的人多,说不好解决。” “不错,如今农村矛盾最多的问题就是宅基地争端,五花八门,啥情况都有。可是,你是西站长啊,西宝同志,问问他们那些闹宅基地的人,哪一个人的外甥是江北日报社驻咱市的站长,也就是你老舅一个人嘛。跟别人不好划宅基地,跟你老舅能不好划吗?什么叫特事特办,唉,这些干部,水平低啊,根本不懂政治。” “不…不,蒋部长,这事我舅从来没往上反映过,我也是头一次向领导讲这事,唉,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老舅的孩儿姑娘们都长大了,要成家了,还没个像样的窝儿。” “我打个电话,叫明辉书记去办,小事一桩,西站长。”蒋部长伸手拿起电话听筒,拨出一个电话号码:“明辉同志吗?噢,好…好,你也好吧,别忙坏了身体,劳逸结合么,噢…下个月我到你们那调研。对…另外,有个小事,你帮办一下,江北日报社驻咱市的西站长有个亲戚在咱县东寨乡,家里的宅基地被侵占了,打官司人家也赢了,可是宅基地一直没有归还人家,我看这事的老账就别翻腾了,叫他们村重新划一块了事。”部长大概听到对方的问话,就转过头问西宝“西站长,你舅住在哪个村,叫什么名字?”西宝说是东寨村,大名叫东老三。部长就将答案告诉了明辉书记,接下来俩人又寒暄一阵儿。当部长通完电话,对西宝说“宅基地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明辉书记会直接布置给东寨乡党委书记的,乡书记会去具体落实这事,我刚才跟他说了,这事要派人抓紧落实,这种事,抓而不紧,村里也敢拖延下去。” “是的…是的,蒋部长,我知道宅基地这事很麻烦,有时领导打过招呼的事,到下边也会搁浅。”西宝大概以往采访过这类故事,他知道宅基地的事非同一般,办起来特别缠手。 “是啊,凡是落实不了,甚至搁浅的事,你问了,都是领导没动真格的,许多事往往失误在没有亲自抓落实上。西站长,你老舅的事,我一定叫他们办好,叫你老舅满意…” 蒋部长的话说到这种地步,西宝方觉得心里踏实了。果然,部长的话起了作用,大约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东启聪老家的宅基地解决了,而且位置和环境都十分优越。东启聪渐渐悟出了无冕之王的含意,是啊,自己在这方地盘什么官也不是,却能享用到一般人享用不到的待遇,这个“无冕之王”的帽子,戴上它,过的日子有滋有味了,也是有了这顶不是帽子的帽子以后,东启聪的视野大大扩展了,是记者的身份使他有机会进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不同层面的人物沟通接触,无论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士农工商,可谓大千世界的众生相,都曾面对面的或被自己采访,或主动上门向自己倾诉心声,或邀请自己赴宴,或企图与自己交友,等等。在反复持续的与众多人物交流、沟通、相处、跟踪之中,动脑子的东启聪悟出一种现象,这么多人物中,生活得最风光最愉悦最幸福的是做官的人,别听他们挂在嘴上的那些套话,什么压力大啊,困难多啊,累死人啊。当然,这种套话中有真实的成分,若一点压力没有,一点困难没有,一点事没有,还要做官的人干啥,至于最后那句“不想再干了”可以断定,是假话,屁话,倘若无缘无故的摘掉一个人的官帽,他不拼死老命去讨说法,那才是怪事。东启聪对官员生活得出这种上好的结论,是他细心观察后发现的。他接触过教师,教师如不努力钻研教学,就担心自己的课教不好,被学校冷落,甚至被学生轰下台;他接触过医生,医生如不刻苦修炼,没有掌握真正的技能,上了手术台下手失误,那是人命关天啊,后果不堪设想;他接触过技术工人,就连这最底层的小人物,若不懂机器性能,也能发生事故…其实,任何工作都是需要真才实学的,倘若缺少真功夫,别人不说什么,自己就知底气不足,有时候,自己就会主动辞去工作,不敢不懂装懂,胡混下去了。可是,官员之中,却没这种事,从没听说过哪个官员道出自己干不了这差事,倒是抱怨怀才不遇、嫌官职尚低尚小者大有人在。就是这类人物,在东启聪眼中,生活得最优越。一次,他在某个任办公室主任的朋友那里闲聊,说是朋友,因为俩人已多次交往,双方都觉得气味相投,一来二去,就成了无话不谈、没有隔阂的至交。那天,他的下属在电话里向他请示,说实木地板的价格太贵,已经超过领导告知的控制价位,是不是该换复合型地板。办公室主任回道,只管买实木地板,而且要选择那种档次高的,深咖啡色的进口地板,那种地板是领导最喜欢的。对方大概是担心地说,那种地板价位高得多,大约是领导交代的价格三倍了,买这种地板,恐怕对领导不好交代的…听了部下的担心,主任果断地指示道:“叫你买,你就买嘛,啰嗦个啥。” 对方大概是回答:“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