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 (第1/3页)
第三节 无双回长安的行程平安地出乎意料,曾经一直纠缠在她身边的麻烦,似乎从璎珞复活的那一刻起,便离她而去了。 如此地平静,倒使她有些无所适从。 在进入长安的城门时,她看见苻宇站在城楼上的身影。她拉住马,抬头向着苻宇张望,他仍然穿着一件月白色的僧衣,寂寞单薄如同一个纸人。 无双看见满天的飞鸟四散惊起,这情景带着一丝仓惶的意味。 她便用力地挥舞了下马鞭,发出响亮地“啪啪”声。 然而苻宇却只顾向着远方张望,似乎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无双便大声叫喊:“苻宇,我回来了!” 她也不知自己为何要大声叫喊,许是行走江湖久了,也带上了旅客的落拓气质。也可能只是为了打破笼罩在城楼上的萧瑟气氛,这气氛莫名地使她觉得落寞。或者不过是因为必须得高喊出声,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行走的时日虽然不长,但已经让人觉得郁闷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苻宇低下头,疑惑地打量着城下的无双,他似仍然不敢相信真地是无双回来了。 看了良久,他才陡然向着城下奔来,奔到无双面前,又疑惑地打量着她的面颊。 无双笑道:“怎么?才多久不见,你就不认识我了?” 苻宇拉住无双的马缰“公主,你回来了?” 无双笑道:“是啊!你们是不是都以为我死了?” 苻宇摇了摇头:“魏国的使节曾经传来消息,说公主到过魏国,但以后又不知所踪。皇上派了许多人四处寻找公主,有人说公主在西方的火焰之山出现过。可是当我们赶去的时候,那个地方发生了一场灾难,整座山都倒塌了。” 无双道:“我父皇和皇兄都好吗?” 苻宇垂下头:“自公主走后,皇上日夜思念,终于卧病在床,虽经御医诊治,仍然不见起色。” 无双心里一酸,想不到自己流落在外半年多,却让父皇为了自己而病倒了。 她道:“我回宫了。” 马鞭在空中轻扬“啪”地一声响,那马马上向着皇城之中奔去。 在进入皇城之时,她在城下看见她的侄子姚佛念。他是一个十岁的男孩子,是无双长兄姚泓的幼子。 无双的马儿从姚佛念的身边经过,跑过去后,她又拉住马。回过头,见姚佛念抬头看着她。 他长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面容纤秀姣好如同女子。 无双注意到佛念的身上也穿着一袭僧衣,她有些愕然,难道佛念也出家了吗? 虽然不过是一个十岁的小孩,但姚佛念脸上的神情却已经冷漠如同一个成年人。他安静地看着无双,全无惊喜,平平淡淡地道:“姑姑,你回来了!” 无双点了点头“佛念,你出家了吗?” 男孩点了点头:“我也拜了圣僧为师,如同姑姑一样带发修行。” 无双笑了笑,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想了想,却发现其实她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一队宫人拉着车走过来,与无双擦身而过。 无双看见车上的绣帘轻轻掀了一下,她的姑姑南安公主似乎探头看了她一眼。 但车骑仍然如常经过,她也不知南安公主是否看见了她。 她的心便忽然变得沉重,又回到长安了。 我的长安!皇城中的人们如同一个个幽怨的灵魂,气若游丝却又固执己见地生存着。坚持着心比天高却命如纸薄的骄傲,苦苦地计算着周遭的每一个人和自己的生命,在将别人置之死地之时,最终难逃同样的命运。这就是我的长安! 她道:“师父在什么地方?” 姚佛念道:“师傅自来长安后,就一直住在逍遥园西明阁,每日足不出户,唯译经而已。我现在正要前去,聆听教诲。” 无双若有所思地看了姚佛念一眼,她迟疑了一会儿,才道:“佛念,你快乐吗?” 姚佛念有些愕然,快乐?他略一沉思,便答道:“姑姑是圣僧的高足,何以会问出这种话?这世上一切快乐不过是镜花水月,缘起缘灭,哪里有什么快乐?唯有无尽的痛苦罢了!” 无双笑笑,唯有无尽的痛苦!我的生命一次又一次轮回,每一次都是如此痛苦,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如果可以,也许跳出这六道之外,甚至魂消魄散,再也感觉不到这尘世间无止无尽的痛苦,或者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吧。 姚佛念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重重叠叠次次第第的宫墙间,如同是一滴水珠消失在大海之中。无双益发觉得黯然神伤,这虚假的生命还能持续多久呢? 接下来的时间,她都被父皇和皇兄不停地追问半年多来的经历。为了不使他们忧心,她编造了一个无惊无险的故事。太子姚泓与她一母所生,为人温文知礼,最喜诗书,一直提倡以汉人的礼仪来管理国家。他任用了许多文人做为他的辅臣,使宫庭内外都浸染在汉人式的日常仪轨之中。虽然姚秦是羌人的国度,但却与汉人建的国家一般无异。 一切似乎又恢复到了未出宫的时候,每日如常地观经,有时到逍遥园拜见鸠摩罗什。无双未曾向他提起阿丝黛的下落,偶尔她也会想,是否应该对师傅言明一切?但话到嘴边数次,她终于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时间却似比以前难熬的多,心情也不再古井无波。有月亮的夜晚,会忽然推开窗户,向着园中的大树上张望。总觉得有一个人,也许就会悠然地坐在枝桠上,略带嘲弄地注视着她。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