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2/3页)
要的问题,痛苦确确实实就在。” “那么,你要把全人类的痛苦都承担在你身上?至少是犹太这个民族的苦难?”你反问她。 “不,这个民族早就不存在了,他们流散在全世界,我只是一个犹太人。” “这岂不更好?更像一个人。” 她需要确认自己的身分,你怎么说呢?恰恰要摘掉你身上这中国标签,你不扮演基督的角色,不把这民族的十字架压在身上!你没压死就够幸运的了。讲政治她还大嫩,作为女人又大有头脑,当然后两句话你没说。 几个时髦的香港青年进来了;有扎马尾辫子的,也都是男生。引座的高个子金发女郎让他们在你们旁边的桌前坐下。他们中一位对引座女郎说了句甚么,音乐挺响,那女郎弯腰俯身,听完一笑,露出的牙萤光灯下也白皙皙发亮。又挪过一张小圆桌,显然他们还有约。两位男生相互摸了摸手,都文质彬彬,开始点酒。 “九七以后,还允许同性恋这样公开聚会吗?”地凑近你,在你耳边问。 “这要在中国,别说公然聚会,同性恋要发现了得当成流氓抓去劳改,甚至枪毙。”你看到过公安部门内部出版的文革时的一些案例。 她退回靠在椅背上,没再说甚么,音乐依然很响。 “是不是去街上走走?”你提议。 她挪开还剩点酒的杯子起身,你们出了门。这小街霓虹灯满目,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一家接一家酒吧,还有四元较雅致的糕饼店和小餐馆。 “这酒吧还会存在吗?”她问的显然是九七年之后。 “谁知道?都是生意经,只要能赚钱。这民族就是这样,没有德国人的忏悔精神,”你说。 “你以为德国人都忏悔吗?八九天安门事件之后,他们照样同中国做生意。” “可不可以不谈政治?”你问。 “可你躲不开政治,”她说。 “能不能就躲开一会?”你似笑非笑,尽量问得有礼。 地望了望你,也冲你一笑,说: “好,那我们去吃饭,我有些饿了。” “中餐还是西餐?” “当然吃中餐。我宣口欢香港,总这样热闹,吃得好,又便宜。” 你领她进了一家灯光明亮的小餐馆,熙熙攘攘,顾客满堂。她同胖胖的侍者讲中文。你叫了地风味小菜,要瓶绍兴老酒。侍者拿来瓶浸在热水桶里的花雕,摆上酒壶,酒盅里又搁了话梅,笑嘻嘻对她说: “这位小姐的中文可是——”他竖起大拇指,连连说: “少见!少见!” 她高兴了,说: “德国太寂寞,我无论如何更喜欢中国。冬天,德国那么多雪,回家路上很少行人,人都关在家里,当然住房宽敞,不像中国,没你说的那些问题。我在法一克福住的虽然是顶楼,可整整一层。你要来的话,也可住在我那里,有你的房间。” “不在你房里?”你试探问。 “我们只是朋友,”她说。 从饭店再出来,路上有滩积水!你走右边她绕左边,之后,路上两人也隔得很开。你同女人的关系总不顺当,不知甚么地方触礁了,便凉在那里。你大概已不可救药,上床容易了解难!无非匆匆邂逅,解解寂寞。 “我不想就回旅馆,街上走走吧,”她说。 人行道边上有个酒吧,临街高高的大玻璃窗里灯光幽暗,男男女女都面对小台子上点的腊烛。 “进不进去?”你问, “或是去海边,更加浪漫。” “我生在威尼斯,就是海边长大的,”地驳回你。 “那应该算义大利人了,一个可爱的城市,总阳光灿烂。” 你想缓和一下气氛,说你去过圣马尔克广场,午夜时分广场上两边的酒吧和餐馆还坐满了人,靠海湾的那边…个乐队在露天下演奏。还记得演奏的是拉维尔的人波莱罗一,那旋律反覆旋飘逸在夜色中。广场上来往的姑娘们手腕、脖子或头发上扎个小贩卖的夜光圈,绿莹莹的四处游动。出海的石桥下一对对情侣,或坐或躺在船头高翘的孔多拉里,船夫悠悠划著,有的船头还挂盏小灯—滑向黑幽幽平滑的海面。可香港没这份雅趣,只是吃喝和购物的天堂。 “那也是为游客设计的,”她说, “你是去旅游?” “那时还没这份奢侈,是意大利1个作家组织请的。当时想,要在威尼斯住下来,找个意大利妞该多美妙。” “那是一座死城,没有一点生气,就靠旅游维持,没有生活,”她打断你。 “无论如何,那里的人还是过得挺快活。” 你说你回到旅馆时已经深夜,街上没有行人,旅馆前两个义大利姑娘还自得其乐,围绕地上放的个手提录音机跳舞,你足足看了好一会。她们好开心,还冲你说笑,说的是义语,你虽然不懂,可显然并非是外来的游客。 “幸亏你不懂,逗你呢,”她冷冷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