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高考 (第2/3页)
条或者薄脆的“果篦儿”组成,配以面酱,葱末,辣椒(可选)作为佐料,口感咸香。” “这个行啊当做早餐最好既解饱,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姥姥掰着手指)刚说着,这马上就变脸了。刚刚还晴空万里,这会功夫,片刻间,乌云密布“咔嚓”电闪着一道道白光,像挥舞着一把把利剑;雷发出隆隆的响声,好想在空中击鼓。天地一下子从白昼变成了黑夜。 方默南和林老爷子刚刚葡萄架下品茗下棋,看着天地变脸,赶紧收拾进屋,刚走进去。紧接着,黄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来了。“嘀哒,嘀哒…”响声越来越大“哗啦啦…“瓢泼大雨来了,那雨猛烈极了,霎,空中仿佛群魔乱舞,从那灰蒙蒙的云中撒开千丝万线,渐渐的将天和地给缝合了。雨还在下着,雨柱又犹如一排排利箭倾斜着射向地面…一个小时后,雷声渐渐弱了,雨点渐渐小了。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灿烂的笑脸。看地里的蔬菜、水果,在雨水的冲刷下,绿叶晶莹油亮,好象干渴的孩子喝足了奶水一样滋润,舒畅 远处荒山上已经种满了果树已长的郁郁葱葱,这时在雨雾中,给人雾里看花的享受,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香气和泥土的清气。没有冬天的沧桑和秋天的萧条,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生命的绿色。 六月的孩儿脸,无论他来去多么匆匆,变幻多么快速,想来,终是最令欢喜吟吟的。享受了初夏的清凉和惬意,总也要承受六月的多变,这样的幸福与瞬间的剥离,才是真实而平淡的生活。 农场经过几个月陆陆续续的修整,已经不是刚开始的草草的样子。原来的十间平房,直接加盖了一层。一楼的六间房,方默南简单的装修了一下,其实也就是盘上火炕,屋子里添点儿家具,多装了些书架。二楼是给留守农场的人住的,主要是方默南他们来这里避暑的,姥姥和老妈留守老宅,姥姥丢不下她的生意。 这里地势稍高,远离人群,温度自然比县城低几度。最要紧的是当时忘了蒸馒头到了夏天得有多热。所以方默南、林老爷子、小姨、默北他们来农场住。小姨骑着自行车上学,出了农场地势平坦,人少,她最快的速度也就二十分钟,天冷后在搬。 房前是从空间移出来两颗葡萄,已经爬满了架子,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葡萄结得满满当当的,一颗已经有花生大小了,绿油油的。架子下摆放了石桌、石凳,石桌上刻好了象棋的棋盘。石桌旁边还有老爷子的一把摇椅,地面是用鹅卵石铺就的,走上去活络血脉。房前房后,种了些防蚊虫的花草,方默南还给老爸自制了些蚊香,有了蚊香起码晚上不会受到蚊虫的叮咬,休息自然好了。蚊香老爸又拿了许多,分给了修路工人。自从修路开始,老爸吃住都在工地。方默南他们现在悠闲的日子,自得其乐,自然是千金不换。 林老爷子建议小姨决定今年参加高考,本身学习成绩好,年龄也大了。她因为要高考每天做大量的习题,而且她做完的题海的书籍,老师拿给全班同学做,结果这一届的学生普遍成绩好,考上大学的有三分之一多,可把校长乐坏了,终于扬眉吐气一把,这是后话。 日子飞快,转眼间到了七月份,老天爷给面子,小姨考试的两天里,阴雨绵绵,正好不是太热。齐秋实还专门请假来陪考了,不过不敢站在考场外,一是怕给小姨压力;二怕影响不好,只好在家里等着。出了考场小姨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姥姥见她也不敢问考的如何,翼翼地看着她,不过方默南从她的神情中看出应该考的不。 “妈,你不用那么的不安,我考的不,简单的很,都做过相似的练习题。”小姨语调轻松的说道。“就是作文让我不太放心。” “哦作文(因为行文原因,高考作文和83年的不符)请有不对吗不跳字。林老爷子问道。 “改革开放的利与弊。”小姨眼神有些黯淡,不过眨眼之间又恢复,反正已经考完了,想那么多也没用“估计他们写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多,而我写的是负面多。和别人反着来的滋味还真不好受。”她有些忐忑,不这样做对不对,所以拼命的找后面来补齐作文的不确定性。 当时他们讨论是,小姨说的都是正面的影响,像是,解决温饱,富裕起来,和国际接轨等等,结果被南南这个小丫头,批了一通。原来负面影响也不少。就是改革开放会带来的副作用,其实也不算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而是近代两百年来华夏历史所带来的副作用。大部人认为,好的都是从外面学来的,最后变成只要外来的就一定是好的。还着重说了不要在外资面前掉价,他们是商人,利益为重,不是慈善家。华夏这个巨大的市场,令他们垂涎欲滴,挤破了头都想来,现阶段是怕政策的反复,等到他们观察够了,会蜂拥而来。要稳坐钓鱼台,不要为一些眼前利益,牺牲掉长期发展,总之很多。听得小姨直点头,那还是不要改革的好。 结果南南说:那也不好,凡是都有两面性,比如打开窗户流通空气,苍蝇要飞进来;如果完全关严,苍蝇和新鲜空气就都进不来了。在这里“弊”与“利”是成正比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