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节突如其来的闪电 (第1/3页)
第1节 突如其来的闪电 噩梦又降临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是“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我们按照四个阶段、四个战场,把“二战”的主要内容理一下。 首先,四个战场指的是欧洲战场,北非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二次大战我们讲这么四个战场。 按照四个战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大战的爆发阶段。时间是1939年的9月1日到1941年的6月22日,1939年的9月到1941年的6月,将近两年的时间,属于大战的爆发阶段。大战的爆发阶段,第一件大事,就是发生在欧洲战场,纳粹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就是“二战” 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160万大军在2800架飞机、2000辆坦克的掩护下,扑向沉睡中的波兰。德国人发动进攻的时间是凌晨3点半,这个时间正好是人熟睡的时间,12点多打你的时候,你可能还没睡,5点钟起来遛狗了,3点半一般都在那儿睡。所以德军突袭波兰开战当天,波兰的空军就全部被摧毁在地面机场,没有一架飞机能够上天,波军丧失了制空权。9月1日战争爆发,3日英法对德宣战,只是观望,宣而不战。9月6日,波兰军队有组织的抵抗都被粉碎了。9月17日,波兰政府流亡罗马尼亚,实际上就标志着波兰已经灭亡了。 在波兰军队抵抗德国入侵的时候,60万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越过苏波边界,按照臭名昭著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个法西斯恶魔就开始瓜分波兰了。这样一来,波兰无力抵抗来自两个法西斯强国的进攻,又亡国了。希特勒付出了10600名士兵战死的代价,用了34天占领了号称欧洲第二陆军强国的波兰。 波兰灭亡之后,德国并没有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去进攻苏联,因为这两个法西斯国家已经达成了合作。德国人开始进攻西欧和北欧,一口气就占领了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和比利时这五个国家。德国人打丹麦,用了4个小时,当时战争的结果是德军阵亡20人,丹军阵亡16人,然后丹麦就投降了。丹麦知道再打下去的话,国家就灭亡了,所以丹麦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投降。 与挪威开战的当天,挪威的首都奥斯陆就被德国的空降兵占领了,挪威国王哈康十世流亡到北方的林海雪原当中,坚持抵抗到了6月份,然后乘船流亡英国,于是挪威也被占领了。卢森堡全国只有400名步兵和12名骑兵,德国一宣战,他就宣布投降了。这两次世界大战中,卢森堡都是德国一宣战,他就投降,避免了国家被战火蹂躏。所以,今天你去看卢森堡,那简直是美极了。卢森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六万多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就因为他之前一打仗就投降,避免了被战火蹂躏。最逗的是他的首都中心还有一个战争纪念碑,我去看的时候问导游,他纪念什么?可能是纪念零死亡。 卢森堡是德国一宣战就投降,荷兰抵抗了5天,然后宣布投降。威廉琳娜女王,流亡英国。比利时抵抗了12天,然后利奥波德国王流亡英国。 以一隅敌一国 德国人一口气就占领了这么多欧洲国家,当时欧洲各国领导人,尤其是各国王室避难,首选英国。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法西斯苏联,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建立他所谓的东方战线,瓜分欧洲。苏联按照跟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协定开始动手,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的北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把他的国境线向西推移了400公里,然后斯大林集团就悍然出兵,侵略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在苏芬战争当中,苏联可以说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芬兰是一个200万人口的小国,只有30000军队,苏联红军最后出动了百万大军,斯大林曾3易主帅。 英勇的芬兰人民,在缺少外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了半年多,打死打伤苏联侵略军20多万,两个少将师长被击毙,给了斯大林沉重的打击。所以说,希特勒为什么敢进攻苏联?因为你连个小国芬兰都打不过,不打,留着你干啥7芬兰人民知道为何而战,我为了保卫我的民主制度,保卫幸福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的国家被苏联践踏,那么我们的人民就将像苏联人民那样,暗无天日。他们有动力奋勇反抗,苏芬战争是世界战争史上,小国反抗强国暴政的一个特别成功的案例。当然最后芬兰还是战败了,毕竟,最后苏联上了100万军队,芬兰人口才200万,所以芬兰最后不得不被迫答应割地。“二战”爆发的时候芬兰就加入到德国一边作战,正义地收复了国土(但没有乘机占据苏联土地)。结果这样一来,英法就在劫难逃了。 绅士般撤退 特别逗的是,当德国进攻比利时的时候,英法军队进入比利时去援助,几十万军队刚一进去,比利时宣布投降了,这几十万军队得赶紧往回撤,撤到英吉利海峡边上的敦刻尔克,于是几十万大军就陷入了绝境,前边是白狼滔天的英吉利海峡,后面是穷凶极恶的纳粹装甲师,眼看几十万人就要全军覆没。这时上演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幕奇迹,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被包围在敦刻尔克的盟军,以英国远征军为主。英国是典型的实行志愿兵制的国家,是欧洲大陆上唯一不实行义务兵制的国家。他的军人都是职业军人,所以尽是二十多岁、三十多岁那种老兵。如果这些人在敦刻尔克全军覆没,就意味着在英国没有人会打仗了。丘吉尔当时已经做了首相,刚一上台,就赶上这么一件恶心事儿。于是丘吉尔说,如果这支部队全完了的话,我们就得靠童子军来保卫英国了。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们从海那边接回来,英国海军专门制订了发电机计划,由拉姆齐海军上将指挥,800多艘船舶,包括博物馆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明轮船都调动起来,私人游艇,英国沿海私人游艇全都去,九天九夜,33万多联军士兵被抢救回了英国,其中英军20。6万人,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下了有生力量。就是这20。6万的职业军人,回到祖国,人人都是当班长、当排长的料,如果一扩军,久经沙场的老兵,比丢失的武器装备重要程度要高得多。在敦刻尔克撤退的时候,当英国人面临亡威胁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在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