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6页)
土,那些工人晚上挖土,清晨把土推到不远处的邱家塘,填塘造花园。 有了邱家塘作掩护,他挖出来的这么多土就有了合理的去处,如果我猜得没错的话,从三层楼区域地下挖出来的土,要远远多过挖防空洞的量,如果没有邱家塘这样的掩护,迟早会有人奇怪他们的行为。 一项公益事业,就把这个大马脚补上了。 孙氏兄弟的计划,真是细密周到。 现在的问题是,要怎么进入那个地下工程? 钟书同不知道入口,苏逸才也不知道。不肯配合自己的张轻知不知道呢? 但无论如何,钱六总该知道的吧。 我心里忽然一动,在本子上写下一句话。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钱六告诉我的话里,是不是隐藏着地下通道的入口呢? 或许,孙氏兄弟进入通道之后,就再也没有出来,他们都在那里! 三层楼的地下,究竟隐藏了什么? 我睡醒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虽然我天天睡到自然醒,但醒到近十二点还是极少见,连睁开眼睛都费了我好大的力气,头昏昏沉沉的。 空气中迷散着一股异样的气味。空调开了一整晚,但这样的气味,不可能是由于空气不流通引起的。 我努力从床上坐了起来,忽然吸了口冷气。 有人来过! 屋子被动过了,抽屉和橱都被打开了。我的头转向床边,我的包也被翻过。 居然遭贼了,可是那么大的动静,我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一定是那味道作怪,是迷香之类的东西吧。 我打开窗户,让这股味道尽快散去。 几间屋子走了走,每间屋子都差不多,能藏东西的地方都被翻过了。我检查了一下房门,没有硬撬的痕迹,现在这样技术的小偷很少见了。 还好家里没有存折,钱都存在信用卡里,密码可不是生日,小偷就算连我的身份证一并拿去也没用,但要快点挂失了。想到接下来的一大堆麻烦事,我就头痛得快抓狂。 报警之前,我得先看看少了多少东西。 至少皮夹里的钱和卡都没了吧,希望他别拿我的身份证和社保卡。 我从包里拿出皮夹,打开就愣住了。 皮夹里的各种信用卡都在,而原本的一千多元也在。 所有的东西都清点完,我把抽屉和橱都归位,一手破坏了现场。因为我没有任何财物上的损失。 但我的心里却一点都没有高兴的情绪,因为我还是丢了一件东西。 昨晚临睡前,放在写字台上的工作手册,被取走了。 昨天我亲手关了的手机被开机了,我相信通话记录和短信一定被查看过。 电脑被使用过,虽然用过以后被使用者顺手关机,但连着电脑电源线的接线板总开关却忘了关上。 原来,对三层楼感兴趣的,并不止我一个。 这算是示威吗? 还是我掌握了闯入者所不知道的东西?电脑和手机里并没有什么有用的信息,但那本工作手册里,却记录着事件开始到现在的经过和我的各种推测。 我并没有受到任何直接的威胁或伤害,这样看来,闯入者并不是当年的参于者,而和我一样,是想知道当年事件真相的人。 看来需要提高警觉了,我对自己说。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探索,却没想到在黑暗中还有同路人。 我相信,这样的同路人,只要我继续追查下去,总有一天会碰面的。 我决心加快速度,当即打电话给部主任请了今天的假,理由正是家中遭窃。现在没有重大采访任务,假还是比较好请的。 不知道闸北花园现今还在不在,我打算跑一次,看看有没有线索。 闸北花园的位置当然在闸北区,而且一定不会离三层楼太远,我上了出租车,司机上开到一半,却让其改道,再次去了上海图书馆。 果然,在一九三五年版的上海地图上,我找到了。 虽然没有标明"邱家塘",但位置就在三层楼附近,拿出现在的地图进行比对,发现竟包括在现在的交通公园内,不过现在的交通公园面积要比原来的邱家塘大一些。 我是从三层楼直接走到交通公园的,本想先去钱六那里再探点口风,却没想到地下室大门紧锁。 钱六已经死了。 昨天他被上门收水费的居委干部发现死在床上,死于心脏病,死亡时间要更早些。我心里不禁猜测,是否前天我的来访造成了他的心脏病突发。不过他已经年近八十,整天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里呆着很少外出活动,身体本来就很差。 他属于孤寡老人,曾工作过的单位也已经倒闭,所以街道给料理的后事。在他没死的时候地下室的大门总是开着,死了以后门就被锁上了。 从三层楼出来,大约走了近一刻钟,交通公园就到了。 我估计这里离三层楼约一公里左右,不要门票,经过了上海市的破墙透绿工程,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处公共绿地。公园里的人不多,太阳早已经升起,早晨来煅炼的老人大多已经回去了。 我找到公园管理处,小屋里开着空调,一个五十多岁的管理员正边喝茶边看报。 和我想像的一样,交通公园正是建国后由以前的闸北花园扩建而成。 "这儿,往前走,然后左拐,看见一座雕像的时候就到了。"管理员随手隔着窗向我指明了通向原闸北花园的路。 原来的闸北花园已经和后来扩建的绿地融合到一起了,一律的园林修剪样式,看不出多少区别,倒是那座石雕让我有些纳闷。 石雕一身古人装扮,昂首立在基座上,右手平伸遥指,容貌高鼻深目,不像是东方人。 应该是当年闸北花园的时候就在的雕像吧,可这是谁呢? 我靠近去,弯腰细看基座上已经斑剥的文字。 "孙权,字仲谋…" 怎会有孙权的像立在这里? 如果这是孙氏兄弟的人雕的话… 忽然之间,一个念头一闪而过。 孙权,孙氏兄弟… 孙权史载外貌是碧目紫髯,而孙氏兄弟刚来闸北时曾被误认是外国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