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一百八十四贡举七 (第4/4页)
,有一位小吏拿着榜文,问其姓名,他说姓龙。高辇打听自己考了第几,小吏说,第十。郭俊应试时,梦见一老和尚穿着鞋在床上摇摇摆摆地走。醒来之后,心情极压抑,痛恨此梦。圆梦的人说,老和尚登床是上座,穿着鞋在床上走,是登高,你一定高中。放出榜来,果中状元。王汀应试,住在滑州(地名)旅店,梦见一箭射中了王慎征。京试放榜前,有人说,你的名次很低。王汀说,假如我考中,一定是第六名。见了榜文,果然第六名。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汀就把梦中的事告诉给他。王慎征是前一年的第六名进士,一箭射中,说明今年也考中他那个名次。范质在癸巳年应试。考完之后,自己认为没什么大的名气,文章也不很突出,不敢指望成名,明经蒋之才来拜访,把他惊醒。范质就把梦里的事告诉他。他梦见被人家拿着朱笔在头上乱点,而且自己还牵着跟驴那样大的一个猴子。蒋之才说,你肯定考中了,而且位次在三字中。范质问其依据,蒋之才说,乱点头是再三的意思,朱笔是事已确定。大猴子叫猿,圆的算法是周三径一,所以知道是一个字数。等到放榜,范质中了第十三名。 氏族 李氏 后魏(拓跋氏)孝文帝定四大姓,称为氏族。陇西的李氏是一个大族,担心定不上氏族,骑着戴铃铛的快骆驼,昼夜兼程,赶往洛阳(魏都)。当时四大姓已经定完,内中有李姓。所以,至今人们称陇西李姓为驼李。 王氏 太原的王氏宗族,在定四大姓氏的时候,居其中之一,一族荣耀。被人们称为釢镂王家,意是王氏本来就比喻是银子,又镀了一层金。 七姓 唐高宗时,以太原的王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清河的崔氏和博陵的崔氏,赵郡的李氏和陇西的李氏为七大氏族。这些氏族声望很高,耻于同其他姓氏的人家通婚。又因为禁止族内自相婚娶,也只好把族中女子外嫁,但不举行婚礼,秘密把女孩送到丈夫家。 李积 (国史补。积作慎) 李积是酒泉公(封号)李义琰的侄子。门户很高,而且很有声望。虽然官位做到司封郎中和怀州刺史,但是总觉得官职名称没有陇西的李氏高贵。给人写信时,仍自称陇西李积。 崔湜 崔仁师的孙子崔湜、崔涤,弟兄很多,出身高贵,名声也好。每次弟兄们宴会,自比王导、谢安宗族(王、谢皆氏族),常跟人家说:我们崔家门第出身高贵,官职显要,都属一流。大丈夫应该捉柄治人,不能默默地受制于人。所以,总是孜孜不倦地一味追求,但未得善终。 类例 《山东士大夫类例》共三卷。凡是假冒士族和不是士族出身的,都不录取。署名是相州僧昙刚。后来柳氏也列为氏族,柳冲在中宗时做相州刺史,访询老人们昙刚其人。老人们说,从隋朝以来,相州就没有过昙刚和尚这个人。可以猜想,著这三卷书的人当时因为惧祸,所以匿名。 李峤 当初,李峤和李迥秀一起在朝做官,皇帝下诏让他们称为兄弟。西祖王李璋和信安王李祎是亲兄弟,所以赵郡的李姓和陇西的李姓很难区别辈份。会见时,有的时候祖孙难辨。(指两氏李姓交往) 张说 张说家族喜欢同山东人结为姻亲,被人看不起。后来,凡是同张说家族结为姻亲的,都是学问有成的,被称为甲门四姓。荥阳郑氏、岗头的卢氏、泽底的李氏、土门的崔氏,都是张说家的女婿,都中进士。 杨氏 杨氏宗族,从西汉杨震号为关西孔子,死后葬在潼关亭,到宋初已七百多年,子孙仍然住在老地方的老房子里,天下仅此一家。 李益 尚书李益和本宗李氏的一位庶子(非正出为庶子)同名。都是姑臧公的后代。当时人们称尚书李益为文章李益,称另一李益为门户李益。尚书李益同时也又被称为门户李益。亲属有聚会,尚书李益参来归来,笑对族人说:太好笑,今天的宴会上两个首座,都是李益。 庄恪太子妃 唐朝,文宗为太子李永选妃。朝臣们的女儿俱在其列,送上名单。人们都感到不安。文宗知道后,对宰相说:我给太子选妃,本来只打算在你们郑氏宗族中的有官位者家庭里面考虑,但听说外面的朝臣们都不愿和我做亲戚,为什么?我们李氏也是几百年的氏族。不久,庄恪太子暴死,这件事作罢。(庄恪是李永的谥号) 白敏中 白敏中做宰相,曾打算把女儿嫁给前进士侯温。这个打算已经好久,他的妻子说:你做宰相,愿意给咱家做女婿的人很多。咱家姓白,再找个姓侯的女婿,人家准得叫侯白。白敏中取消了这个打算。白敏中结婚时已经做了大官,曾跟他妻子开玩笑,说你是个捧脚夫人。他妻子出门,派马队开道。妻子有憾于前言,撤马队,说:我是捧臭脚的夫人,用什么马队? 汝州衣冠 汝州做官的,出身都是望族,有很多子女。汝州参军(官名)向一家求亲,那家不肯,说我们家族世代不跟望族做亲戚。 黄生 姓黄的学子中了进士。有人问他是否愿意同住,他说,别洞。黄姓是溪洞的氏族,所以他把房子说成洞。人们虽然讥笑他,但也欣赏他的直率和朴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