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风云_第九十一章风云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风云再起 (第3/3页)

景山、窦绍之徒,以副戎权。”暗示了房次律在朝野尤其是军界的影响力已颇大,被肃宗李享五月罢相问罪。

    此时的肃宗已经对连立大功的朔方军,及朝中的清流、浊流(注)两党产生了不信任,在外没有势力,又能说会道的王玙,虽无德无才,却懂得讨好肃宗的欢心而登上宰位。

    从登基以来,肃宗前后共换了五位宰相,短者不及三月,长者不过两年,可见政局极不稳定。兵部侍郎崔日成,乃是肃宗做天下兵马大元帅时的旧部,从马嵬坡起兵以来,一直跟随肃宗南征北战,虽无大功,却一直和肃宗同甘共苦,数次保肃宗脱危,也算是一个老臣,不过他的兵部侍郎恐怕也做不久了。

    两人见肃宗不悦,慌忙上前见驾道:“臣丞相王玙、兵部侍郎崔日成,叩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享不耐烦地挥手道:“都平身吧!刚上罢早朝,两位爱卿又有什么急事奏见?”在早朝中不说,现在让自己享不得一丝安宁,李享真感到头痛欲裂。其实李享也算得上历史上最勤政的君主之一了,每天废寝忘食,每每处理朝政到子时,又从未罢过早朝。只是这个帝国太大了,很多事情积重难返,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崔日成偷偷瞥了肃宗一眼,遮掩道:“启奏陛下,臣等无用,边外蛮族柔然趁逆贼仆固怀恩叛乱之机,已经攻占了我西域北庭都护全部、安西都护和河西陇右节度局部,整个西域现在已经大部落入柔然之手,我们为叛军所阻隔无法出兵救援。”

    李享龙体猛地站起,头忽然旋晕,差点没有摔倒,王玙连忙上前扶持住肃宗,急声问道:“陛下勿急,陛下保重龙体万安啊!宣御…”

    李享一下重重坐在椅上,挣脱开王玙的扶持,疲惫地道:“不用了,朕无大碍,崔爱卿,柔然与反贼结盟没有?”崔日成一擦眉头上的冷汗,疑惑地盯向肃宗,不知为何陛下竟然怪罪,一时竟然忘记答话。

    王玙见状忙回答道:“回禀陛下,目前尚未发现柔然与逆贼有勾结之情。”

    李享看崔日成反映,自然知道他心中所想,怒道:“难道要朕杀了你们,就能解朕心中的仇恨,就能解决这件事情么?”崔日成吓得扑通跪倒在地上,李享不理会他接着道:“小的不说,安贼与史贼的叛乱尚未平定,仆固怀恩又发生叛乱。前些日子你们向朕柬言,趁机除去柔然,并向朕回报柔然即灭在望,为何今日却告诉朕,朕的西域大部怎么会被柔然所侵占?”

    李享越说越气,径直战起身子,来回走动,良久停在崔日成身边道:“你们可知若引来柔然的报复,将会是怎样的么?朕一再告戒你们,无论对付谁都可以粗心,对待柔然却绝对要千万个慎重,你们把朕的嘱咐放到哪里去了?与朕把详细情况报来。”

    崔日成见肃宗没有责罚之意,心中大定,缓缓把柔然与吐蕃、突厥、高礼间的大战道来,听得肃宗不住皱眉。崔日成最后道:“柔然经过连番征战,先后全歼突厥,打败吐蕃、高礼,并收服高礼,俘获吐蕃大军近七万。因为河西节度使窦延唐奉旨拦截柔然商人拓拔新军,为了救援拓拔新军,所以西域诸府才招致柔然最精锐的铁骑闪电铁骑的进攻。”崔日成说话点滴不漏,尽量把责任推给他人。

    “陛下,为今只有再次遣使前往回鹘,希望回鹘能够出兵从北部夹攻柔然,这样西域不难收复。”王玙目光霍霍地道。

    肃宗叹口气道:“西域一定要收复回来的,西域不但关系到朝廷的颜面,而且朝廷国库有近两成的收入,都来自对丝绸之路商人的征收,若失了西域,对不利的平叛局面,恐怕是雪上加霜。回鹘人的胃口一向极大,帮助朝廷收复东都竟然要求在东都大抢三日,朕虽然是权益之计才答应他们,已经很伤民心,现在东都又失,因此和回鹘关系有点僵硬,现在又请他们帮忙,不知又要出什么无礼的要求,朕把此事交给丞相便益行事吧!。

    王玙慌忙道:“为陛下分忧是臣的本分,臣这就去办,决不让回鹘讨到便宜。”

    肃宗满意地点点头道:“朕的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会办事的人了,你们为朕好好的办事,朕一定会好好的褒赏你们,崔日成,你要给朕好好的争气,明年开春给朕胜几仗,朕累了,你们下去吧!”

    注:中朝之臣僚盖,由以下几个关乎肃宗政权根本、而又相互关联问题的政治态度不同而可分为两派:一是对玄宗的态度“清流”认为玄宗作为上皇的权威地位应予维护,强调肃宗要“孝”以保持两朝之间协调共存的现状,而“浊流”则以为玄宗与肃宗的权力争夺为一零和游戏,玄宗对肃宗地位始终构成威胁,故应排抑之;二是对肃宗内廷势力的态度“清流”不认可辅佐肃宗起家的张良娣、李辅国为首的内廷势力所据有的特殊地位,认为应该恢复外朝掌握政务的正常政权组织形式“浊流”则倾向于依附内廷势力;三是在对待叛军及从叛的朝臣的政治处理问题上,双方也有分歧“清流”对安史叛逆多主张严办,而对前朝从叛文臣多主张宽赦“浊流”则正相反。

    “清”派人物:房琯,张镐,李揆,李岘,萧华,李麟。

    “浊”派人物:苗晋卿,崔圆,吕諲,王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