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的鹿占世界第一位 (第4/5页)
尔泰赤鹿产于新疆北部和蒙古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东北马鹿产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关于马鹿的生活习性,常有人以为鹿群的首领,一定是一只最强有力的雄鹿。 其实不然,鹿群平时只包括雌鹿、幼鹿和三岁以下的亚成雄鹿。亚成雄鹿一旦成熟,便离群别居,由几只另组成、个小组,自由行动,仅在逐偶时期才临时返群。至于老年或接近老年的雄鹿,或则独居,或以两只较小的雄鹿为伴。每个鹿群都由一只年长而有威信的雌鹿担任首领。有时几个群合成一个大群,仍由一头雌鹿率领,而由另一只雌鹿担任助手,在行进时由它殿后。当鹿群进食或休息时,首领常昂首回顾、谛听,并嗅闻空气中有无异味。即使在逐偶斗争时期,那只雌鹿仍然保持它的首领地位。雄鹿的唯一作用似乎只在传种,因此它所关心的,只在于不许别的雄鹿接近或争夺这个鹿群。一旦逐偶期过去,它就再度离群而去。即使逐偶期尚未过去,倘若突然遇到危险来临,包括雄鹿的全鹿群,仍须追随领群的雌鹿逃走。但有时那只雄鹿可能独自离群远逃。在鹿群中,雌鹿之间彼此常相安无事。 每个鹿群都有两个领域。冬季领域位于低处,是基地。鹿群在这里觅食,配种,生育。夏季领域位于高处,鹿群在这里度夏。 雄鹿小组也有自己的冬夏领域,但它们的流动性较大于雌鹿群。一俟秋季逐偶期到来,雄鹿们就回到大群中,进行猛烈的斗争,夺取对这个领域的独占权和对雌鹿的交配权。被斗败的那些雄鹿只得巡回于领域的外围,候机找些进入的机会。 逐偶时期,雄鹿们几乎日夜都不休息,有时甚至整夜都能听到它们的吼声。它们进行搏斗较量,较弱的一方在招架不住时,并不坚持到底,常常是一跑了事,胜者也决不去追赶。 各地各亚种都在秋季逐偶。无论是在东北长白山、小兴安岭也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也好,西藏喜马拉雅或其他山区也好,一般都在9月初到9月中发情,到10月中下旬告一段落。逐偶期过去之后,雄鹿们又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斗争时期作为武器的双角,继续留待过冬。一般都在3月间脱掉,不久重新生出有茸毛、有微血管的新角,这就是鹿茸。茸角发育长大,到变干变硬,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这期间雄鹿需要吃大量的矿物质,尤其是盐和钙,这不仅要从食料中吸取,而且常要去找咸水坑或碱土地舐食。如果得不到充足的供应,双角就发育得不够好。 马鹿身强力大,奔跑迅速,即使不用双角为武器,遇到一般的敌害,比如熊、豹、豺、狼之类,也能对付过去。如果遇上了老虎,马鹿只得逃避。 我国产的各种小型鹿我国常把各种瘦小、轻灵、无角或角不发达但是雄性獠牙发达的小型鹿,称为麂或麂子。其中也包括几种比较珍稀的,为我国所特有的种。当然也不全都叫麂子,因为其中还有麝、獐子和狍子。 黄麂 我国产三种黄麂,在广东、广西叫黄犭京,在台湾叫羌或羌鹿。这三种就是:黄麂,又名赤麂;小黄麂,又叫小麂;毛额黄麂,又叫黑麂。此外,有可能在云南的哀牢山区还产第四种费氏黄麂。小黄麂和毛额黄麂是我国特产。 普通的黄麂分布十分广泛,共有14个亚种,产区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有两个亚种产在我国两广和川滇等省区。高级的麂皮就是它的产物。这种麂数量相当多,迄今还不属于保护动物。 小黄麂广泛地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10余个省区,虽属中国特产动物,但已有相当数量移殖海外。 毛额黄麂由于毛色乌褐,所以很多人叫它“黑麂”。外国只曾得到过四具标本,活的动物至今不但未曾在任何外国动物园展览过,即使我国的动物园,似乎也只有一两处展出过一两只。因此国际上公认它是最稀罕的一种鹿。 解放前,动物学界只知道毛额黄麂产在浙江的宁波、桐庐一带。解放后,经过更多的调查,知道它的分布幅度不是那么狭窄,在数量上也不是那么少得可怜。安徽南部的祁门、休宁、宁国、黔县,和江西东部的怀玉山区里也都有,看来浙江西部的山区里也是会有的。在国家供销部门所收购的大批麂皮里,也曾发现过这种稀有麂的皮张。 毛额黄麂在形态上与前两种黄麂有许多区别。其个体比小黄麂大得多,大致与黄麂的大者相当,肩高可达62厘米,体重将近30公斤。毛色不是像前两种那样的栗黄色或橙黄色,而是紫褐色或黑褐色,头部颜色较浅,额部有一簇浅褐色长毛,能把4。5到6。5厘米的短角遮没。这一点恰好和真正的黑麂(毛冠鹿)相似,所以二者容易混淆,甚至连名字也常相混。这里叫它毛额黄麂,就是因为它既属于黄麂属,又有毛额的特征。 前两种黄麂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但毛额黄麂则属于第二类保护动物,就因为它是中国的著名特产动物的缘故。 黑麂 有许多著作根据这种动物的英文名称,把它称为毛冠鹿。其实,“鹿” 宜于称较大型的种类,至于小型鹿则以称麂或麂子为宜。黑麂在个体大小和外形上都与毛额黄麂很相似,这两种动物的区别在于:其一,黑麂的尾长约在8到12厘米之间,毛额黄麂的尾长则在16到20厘米之间,二者相差将近1倍;其二,黑麂的角只有二三厘米,从不分杈;毛额黄麂的角虽然也短,有五六厘米,但能分杈;其三,黑麂的雄性也有獠牙,但牙的尖端不像黄麂那样向外撇;其四,黑麂的额毛是黑色的,不是浅褐色的;其五,黑麂的身上毛色更深于毛额黄麂,冬毛纯黑,夏毛在黑色中略带赤褐。 除去缅甸最北部山区也产少数外,一般公认黑麂也是中国的特产动物。黑麂有三个亚种:西南亚种产在四川、云南;东南亚种产在华东和华南的几个省区;还有一个宜昌亚种,产在湖北、四川边境。青海和甘肃南部也产,大概属于西南亚种。 不论是哪一亚种,国外的动物园尚未展览过。根据这个理由,黑麂被列为国家第二类保护动物。 北京动物园现在养着一小群黑麂,早已习惯于北方气候,冬季也可以在户外自由活动了。黑麂一岁多就性成熟,秋季发情,次年六七月产仔。 河麂 这又是一种我国特产的小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