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人区_神农架探索野人之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神农架探索野人之谜 (第3/4页)

清晰地看到野人擦痒的擦痕。但叫人可惜的是,当地人拾到野人的几缕毛发之后,也想“分析、分析”,竟用一根火柴点着了,烧得一根都未剩下,真遗憾!为此,我到了这里,就趴在树下用放大镜照着,一步步的挪动,想在近处再找到野人的一些毛发,哪怕一根也好。但结果愿望落空,空手而旧。沮丧吗?不!这倒给了我一个启示,科学研究不光靠一时一刻的即时发现,更重要的在于积累,量的积累发生质的突破,这是普遍真理。

    我相信,在这里真正觅寻到野人的影踪,是极有可能的。因为这里林区的党委副书记,1976年5月,还向中国科学院、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发过这样一份电报:“昨晚(注:指1976年5月14日)凌晨1点左右。我们一行6个人(注:指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1人,秘书1人,司机1人,原农业局长1人,另2人)乘坐吉普车从郧阳开会回来,车至房县和神农架交界处椿树垭,发现一个奇异的动物。它非猴、非熊,是一个从未见过的动物。它站在公路旁注视着我们,在强烈的车灯光反照下,其动物全身毛棕红、细软、脸带麻色。背上毛呈深棕红,臂毛下垂约4寸长。四肢粗大,大腿有饭碗粗,小腿细,前肢较后肢短,行动迟缓,走路无声,似怀孕状,屁股肥大,无尾。眼睛对着小车灯无反光。脸部上宽下窄。嘴略突出。当我们开车向它冲去时,它机警地闪在路旁。我们6人下车包围它,它向林中逃窜。我们一致怀疑它是传说中的”野人“……

    综上简述,我估计这一带会不会存在着一个野人家庭单位,他们一堆一堆常常幽会。从玉米田被破坏的情景来分析,一般野人幽会在晚间,但有时或许有急事或彼此思念情切,因而大白天亦能被人撞见。野人的这些活动,使我情不自禁的翻古意而作诗一首:我驻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夜思君君不见,同饮一江水。

    我想,野人若有思想意识,当感谢我赠送的这首情诗吧。

    五在深山老林中考察,若能结伴同行,互相有个照应,心里就踏实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总是孤身闯入林海山壑的时间多。真叫“以山为友,以谷为邻,构竹为居,蓄泉为饮,叠木为床,垒石为炊”,孤寂和担忧时时笼罩着我的心头。

    深山里睡眠光靠睡袋恨不保险。后来我想了个法子,爬上10米高的冷杉,在大枝桠上躺着。为了不致摔下,每晚都用粗绳把自己捆绑起来,固定好位置,这样才安心睡到天亮。尽管如此,对于各种猛兽,还得有一整套对付办法,最起码“得具备声、光、电、火。我用录音机从动物园录来了狼的嗥叫声。这种恐惧的叫声至少可以唬吓比狼软弱的野兽,连狼本身也怕听到。我那矿灯所发出的束光,有刺激瞳孔的作用。树上还吊着充足电的电瓶,以备万一野兽爬上树来,可用短路来电麻它。火更不可少,煮炊、镇住野兽都需要它。当然,遇到“敌情”时声光电火并举,打击效果就更显著了。与别人不同的是,我除了具备上面几种“武器”外,还备下拌有速可眠的食饵和生石灰。这既可让野兽乖乖地去睡大觉,又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出奇制胜地用石灰灼伤猛兽的眼睛。

    就凭着这些“武器”,使得我们这些孤身深入原始森林的人们,胆壮了不少。

    不过,当你打起背包,白天行进在荒凉的大山中,突然来了个“遭遇战”的时候,也会弄得你措手不及,“武器”的作用也就很难发挥了。

    记得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我只身来到了茫茫无边的林海之中。林海静极了,静得叫人有些心慌意乱。我艰难地跋涉到一座山峰的斜坡时,突然发现了一行奇异的脚印,它拇指外叉,脚底无足弓,足足有42厘米长。按普通计算法,这个奇异动物该有近3米的高度。我循着脚印沿山坡追踪,也不知走了多远,突然远处的灌木林里闪出一个黑影,正朝我迅速走来。在离我大约10米的地方,那黑影突然像人一样站立起来了!我一阵兴奋,差点儿喊出“啊,野人!”可是它那一对怕人的黑眼睛和一双黑手掌,使我头脑顿时清醒过来,一股腥膻味直扑我的鼻孔。呵,是黑熊!

    我知道这“熊瞎子”的厉害,立即准备使用“武器”,可是,它们都放在包里,要拿也来不及了。我顿时惊恐起来。我虽身材高大,又长年练着拳术,但是怎么敢空着手与“熊瞎子”比试呢?!这时我想起老猎人的叮嘱,立即来个“软功夫”:一,原地站立,不逃不溜;二,微弯腰肢,脸上装笑;三,俯身伸出双手,做“献哈达”姿势。这一招真神,黑熊傻头傻脑地张望一番,竟摇头晃脑地走了。

    “攀千尺悬崖,下百丈深谷,钻密麻麻的竹丛,间阴森森的山洞,在空谷中谛听鸟语,在兽道中辨别路径。”这就是考察队员的日常生活图景。我时时记住:要抓住野人,首先要把自己变成野人。我想了个办法,用长时期不洗澡,让身上发出怪味来引诱野人。可是,野人并没上当,而我自己却上当了。在神农架大森林里,毒蛇、竹虱、旱蚂磺、蛇麻草和携带森林脑炎病毒的蛘螨,可算“五害”。穿过蚂蟥区时,大概是我身上的怪味特重所致,竟招惹了不少的蚂蟥和毒虫。当时我浑身又痛又痒,伸手一摸,突然从内衣里捉出了一条粉笔样粗的蚂蟥。这种山蚂蟥的吸盘特别发达,吸住了拉都拉不下夹,只得采用“火攻法”。即用点燃着的香烟来烫。

    我脱下衣服,用这种法子一下就攻下了10多条。听说外国有个考察队到了神农架,就是因为碰上这种旱蚂磺便给咬跑了。唉,这讨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