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无人区_龙走进无人区探奇摘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龙走进无人区探奇摘选 (第1/8页)

    龙宫探奇(摘选)

    白帆哈,我见到了活章鱼!

    关于章鱼,我见过一些传奇式的记载。比如,说它诡计多端,饲养观察用的章鱼夜里会爬到旁边的玻璃鱼缸里偷鱼吃,吃完还会回到自己呆的玻璃鱼缸里。说它善于察颜观色,海边浅水处的小章鱼见到人,先是在原地一动不动,然后偷偷向前爬几厘米,再停下一动不动,直到水稻深处才突然一冲,逃之夭夭。又说它警惕性很高,睡觉时总有一条或两条长腕在值班,不断地缓缓摆动,一有动静,它就会立刻跳起来,并放出nongnong的墨汁,把自己隐藏起来。还说它像变色龙,它皮肤的颜色总是和周围环境很协调,在深水里,通常呈淡紫褐色;到了浅水里,变成黄绿色;吸附在岩石上时,又变成和岩石近似的颜色。

    有一年四月,我有机会到北戴河开会,住东山宾馆。一天清早,我漫步海滩,因为不是旅游季节,这里行人稀少,十分幽静,连洁白的狼花山只是细声絮语。我信步走近靠岸的一条小船,见到船舱壁上爬着许多活章鱼。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活章鱼。关于它的传说我一向半信半疑,要是能亲自饲养观察一下,该多好啊!船上的渔民送了我一条小章鱼,我再三道谢,马上把它拿回住处,用海水养在脸盆里。

    消息传开,同志们好奇地纷纷前来观赏,有人还到海边捉小海蟹和海瓜子喂它。

    我吃饭的时候特地留下一些熟虾仁喂它,并天天早上提新鲜海水来为它换水。脸盆里还放了从海边捡来的卵石和海藻,使小章色能很快地习惯新的生活环境。

    那几天小章鱼一直生活得很好,它陪伴我度过了那些愉快的日子。据我亲自观察,小章鱼有过这么一些“表演”:章鱼的确能爬出饲养它的水盆。一天上午,我开完会回到住处,跟我同住的同志告诉我:“你的章鱼刚才跑出来了,我已经把它捉回盆里。”我一看,可不是,地板上有一条一米多长的水印,这是章鱼逃跑时留下的痕迹。章鱼是一种软体动物,跟乌贼一样同属头足纲,因为它的八条腕足长在头部。章鱼的每条腕足上有许多吸盘,它就是靠腕足上的吸盘爬出盆外,还在地板上爬了一米多远。不过在我饲养观察的那几天,它什么也不吃,两只小海蟹、三只海瓜子和熟虾仁都还在那儿。小章鱼常常抱住盆里的卵石,似乎很怀念养育它的大海。据书上说,章鱼很耐饿,雌章鱼孵卵的时候,能几个月不吃东西。我发觉章鱼在某些情况下还会绝食,因此,过去听说的章鱼爬进鱼缸偷鱼吃的说法,就显得有些不可信了。

    章鱼休息的时候,真的有一条腕足在值班。有一天,一位同志对我说:“我又去看你的章鱼了。这回它缩成一团在休息,只是身后多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仔细一看,原来不是什么尾巴,是第四对腕足中的一条,这大概就是那值班的腕足了。”

    我赶紧回去一看,可不是,这时候小章鱼的外形看上去有点像静坐的青蛙,只是身后多了一条“尾巴”——那条值班的腕足还在微微摆动呢。我用小棍轻轻触动这条腕足,小章鱼没有跳起来,只是像刚刚苏醒过来伸伸懒腰那样,慢慢伸展开它所有的腕足,稍稍移动了一下身子;也没有放出墨汁潜逃,好像它知道已经到了脸盆里,反正是逃不掉了。

    章鱼确实像变色龙那样能变色。这是我最爱逗它玩的一点。我把饲养小章鱼的脸盆放在卧室里,它的体色就很淡,近乎灰白色。可是把脸盆移放到室外太阳光下,它的体色就会变深,呈深褐色。最有趣的是,只要用小棒一碰它的身子或者任何一条腕足,它的身子就会出现黑色纵向的粗线条,两只眼睛的外侧还同时会出现金色的带黑圈的假眼,显得十分可怕。章鱼表皮中有黑、褐、赤棕、橙、黄等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周围有放射状的肌rou纤维,肌rou纤维受神经支配伸缩的时候,色素细胞就放大或收缩,使章鱼全身变色。科学家解释说,章鱼变色似乎是为了使自己身子的颜色跟周围环境相似,把自己伪装起来,免遭敌人侵害;有时似乎是使自己变得十分可怕,来恐吓敌人。

    小章鱼在盆里游泳的时候才好看呢。它八条腕足一齐笔直伸向前方,身体像一支火箭,靠眼旁伸出的漏斗形软管喷水游动,速度极快。软管还能转换方向,所以它既能朝前游,也能倒退——经常是倒退着游。

    八天的会议结束了,我用一只大瓶装上新鲜海水,想把小章鱼养在瓶里带回北京。可是瓶子里的活动天地毕竟太小,小章鱼在我回北京的火车上就死了。回到家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解剖了这条章鱼,发现它肚子里有许多细长的、米粒状的卵,才确定这是一条雌章鱼。另外,那些天我多次逗它,它一次也没有放过墨汁,因此我曾怀疑它肚子里没有墨囊。经过解剖,发现章鱼还是有墨囊的,只是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是细长的一个小囊,墨汁很浓,小囊弄破以后染得几乎满盆都黑了。

    小朋友,你喜欢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吗?注意观察它们,你会得到不少有趣而又实在的知识呢!

    船蛆怎样挖凿木船这里讲的船蛆,不是某种昆虫的幼虫,而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贝类。贝类是动物界的一个大类,已经知道的有10多万种,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类。乍看船蛆并没有一般贝类具有的某些特征,不像贝类,所以沿海渔民不叫它什么螺、什么蛤,而把它称做蛆。又因为它常钻到船底下的木头里生活,所以取名船蛆。

    船蛆从小挖凿木材,在木材上凿很深的洞,自己住在里面。它对海洋里的木质建筑物,像码头的木柱、木桩、护木,以及渔民们用来支架渔网的网樯,特别是木制渔船,为害严重。在不生船蛆的江河湖泊里,一条木船可以用上几十年;可是在船蛆为害严重的海域,如果不加防范,木船往往一个季度下来就全毁了。

    如果用斧子劈开藏有船蛆的木头,比如海边修船厂修船时候换下来的旧木头,里面往往长满了白色的船蛆。这些旧木头从外表看,往往看不出什么问道来。你想想,一条被船蛆蛀得千疮百孔的渔船,远航在大海上,这有多危险!

    从被蛀的木头里取出完整的船蛆观察,可以看到它身体前端,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小贝壳。身体的末端,有两个细长的管子,一个是入水管,一个是排水管。这跟蚌、任等双壳类贝类一样,不过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生活方式各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