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龙山下的童年 (第3/5页)
大木船,最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长的大轮船了,它简直像一幢楼房在江面上航行,跑得快,装得多,上面还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子,漂亮极了。 “爸爸,那是什么船呀?”小仲揆拉了拉爸爸的衣襟问。 “孩子,那是轮船。 “它是什么做的呀?那么大。 “钢铁做的。 “钢铁?”小仲揆问,“钢铁那么重,怎么能够浮在水上呢? “因为船舱里面是空心的,”爸爸回答,“船就不会沉了。 “它不用人摇橹,又没有帆,怎么还跑得那么快呢?” “它是轮船,靠机器开动。” “机器怎么有力气去开动这么大的轮船呢?” “看见那根大烟囱了吗?瞧,它正冒着黑烟,那底下烧着煤,煤把机器里的水烧开,水变成蒸汽,就能推动机器前进。” “烧煤就能推动机器?”小仲揆又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着向远方驶去的大轮船,觉得这一切都太新鲜了。 “呜——!”轮船鸣了一声长长的汽笛,吓得小仲揆赶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同时又兴奋地大声对爸爸说:“爸爸,我听见它的叫声了,它的力气真大啊! 叫声都那么吓人!“ 说得爸爸也笑了。 回来的路上,小仲揆一直兴奋地和爸爸谈论着这种大轮船,这样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 突然,小仲揆说:“爸爸,我也要做一只铁船。” “你会吗?孩子。” “我去试试。” 回到家里,小仲揆果然忙开了,他从街上向修壶的爹爹要了一点“冰”铁皮(就是“makou铁”)回来,先在纸上画好图样,再比在铁皮上用剪子把它剪下来,又用小锤敲敲打打,一艘两头翘起,中间有船舱,上面挂着小旗,还竖着一个大烟囱的小铁皮船就做出来了。 小仲揆把它拿到池塘边,小心地将它放到水里。 “它真的漂在水面上啦!” 小仲揆高兴地呼喊着,用手划动几下水,船还能顺着水流前进一段距离。 “它是我做的小轮船!”小仲揆高兴地叫道,“呜——它叫了。” 那个时代,孩子们中根本还没有什么船模、舰模等活动,小仲揆做的这件新玩意,吸引了隔壁左右邻居都来看热闹。 还是小仲揆的老师陈二爹见多识广,他一面夸奖小仲揆做的这艘“轮船”真“像”在长江里航行的那种大轮船,一面鼓励说:“仲揆这孩子有志气,现在造小船,将来造大船! 记住民族的耻辱当小仲揆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了让他把书再读得深一点,这年他离开了给他发蒙的陈二爹,到爸爸的书馆里跟着读书去了。 那一天,小仲揆轻轻走进父亲的书房,发现父亲正在把放在桌上的文章盖起来。 “爸爸,你在写什么?”小仲揆不由得感到有些神秘。 爸爸把藏在下面的文章重新拿了出来,小仲揆一看,那上面的标题是:《孔孟的心肝》。 它是当时不满清朝统治,在民间流传着的一些警世文章中的一篇,有人正在托李卓侯先生给修改润色。不过当时小仲揆还不懂。他问:“爸爸,《孔孟的心肝》是什么意思?” 父亲说:“这篇文章主要是说明孔子、盂子他们对于国民和社稷的一些想法。” “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可如今,子民如同草芥,社稷拱手送人,这是什么世道?! “怎样才能做到民为贵呢?爸爸。” 父亲没有回答,只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民主共和”。 小仲揆懂事地点点头,表示有些明白父亲的意思。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又感慨地吟诵了两句诗:伤心怕看澎湖月,妙手难回旅大春。 “澎湖月是什么意思呢?爸爸。” “孩子,清朝政府无能,甲午海战,中国海军打不过日本海军,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战败,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都割让给日本,还赔款白银二万万两。” “旅大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甲午海战之后没过几年,沙皇俄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条约》,把我国的海港旅顺和大连都租让给他们了。” “爸爸,中国为什么打不过他们呢?中国人怕死吗?” “中国人并不怕死,中国太落后了!”李卓侯愤慨地说,“就说甲午海战那一回,海军总兵兼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打得多勇敢啊!本来他打赢了,可是后来他的炮弹全用尽了,他想加速马力,用致远号去撞沉日本的军舰吉野号,谁知致远号军舰是从外国买的,它的速度怎么也追不上吉野号,最后反而被吉野号发出的鱼雷击中,邓世昌和全舰上的250多名官兵,全部英勇牺牲了! “真是民族的耻辱!”小小年纪的李仲揆,突然说出了一句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话。 “记住甲午海战的教训吧,孩子。现在需要的是,发愤读书。”李卓侯勉励着自己的儿子。 一天下午,父亲离馆出去办点儿事情,教馆里没有了老师,学生们就有点儿像脱了缰的野马,闹翻了天。他们把桌子搭起来,做成戏台,一个个登台表演,有唱湖北戏的,有唱湖北渔鼓道情的,也有唱湖北山歌的。 更有那调皮一点的孩子,偷偷地跑到附近农民的庄稼地里,挖来一些山芋和花生,或是偷摘一些豆子,就着点燃的野火,烧烤着美餐一顿。 天快擦黑的时候,李卓侯先生回馆来了,学生们一个个赶紧溜回自己的房舍,一声不吭。和尚就向李先生一五一十地数落起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来了。 李先生听老和尚说了许多孩子的不是,可是没有提到自己的孩子,就问:“老师父,仲揆呢?您不要客气,实话告诉我,这一下午他在干什么?” “不是我当面奉承您,李先生。”老和尚满面笑容地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您走了以后,他一直遵照着您的吩咐,在那儿读呀,写呀!教室里闹得不成个样子,他就躲到天井里去了,那儿安静。您瞧,他还在看书哩!” 李卓侯顺着和尚手指的方向看去,儿子仲揆坐在天井里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着。 “仲揆,天都快黑了,进屋来看吧!” 小仲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