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血痕_第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第8/8页)

忿不平地说道。

    他的决定更成了街访邻居的笑柄——亚伯拉罕和约翰学英文,约瑟夫学德语,安东学法语,彼得则念意大利语。他们学这些外国人的语言做什么?将来又要说给谁听呢?让小孩学这些没用的东西真是白费功夫!塞缪尔就一直这么受到众人的讥笑。

    然而,塞缪尔对左邻右舍的讥笑并不以为忤;相反地,他总是一笑置之。

    “能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

    其实,塞缪尔比谁都清楚,这些知识都是无价之宝,总有一天一定能派上用场。

    孩子们长到十五六岁时,塞缪尔便开始带他们出国旅行。

    每一次出国,对塞缪尔而言,不仅仅是走马看花到名胜古迹游览而已,最重要的是实地考察,并评估当地的环境。

    长子亚伯拉罕二十一岁时,塞缪尔在生日宴会上把全家人都聚集在一起,并且宣布了一项决定:

    “亚伯拉罕要迁居到美国。”

    “美国?”特伦尼亚的母亲尖叫起来“那里全都是一些野蛮人耶!我绝对不会让我的宝贝孙子到那种蛮荒之地吃苦呢!我不准!他得乖乖待在这儿,没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你们休想动亚伯拉罕一根汗毛!”

    “安全?”

    塞缪尔想起了集体大屠杀、守卫阿拉姆,还有他那惨死的可怜的母亲。

    “他必须出国。”

    塞缪尔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转身向亚伯拉罕:

    “你到纽约去开设一家制药厂。那里的业务就由你全权负责。记住,你的目标就只有成功二字!加油吧!”

    亚伯拉罕自信地说道:

    “是的,父亲。”

    塞缪尔接着向约瑟夫说:

    “约瑟夫,当你满二十一岁时,你就得前往柏林。”

    约瑟夫点点头。

    安东接着说:

    “至于我,当我满二十一岁时,我也要去法国。我希望能到巴黎去开展我们洛氏制药的美丽前程。”

    “你自己要当心一点,”塞缪尔大声说道:“那里的异教徒多是美女!”

    接下来是约翰。

    塞缪尔对他说:

    “你将来要到英国去。”

    年纪最小的彼得也兴致勃勃地说道:

    “我将来要到意大利去。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动身?”

    塞缪尔笑了起来,回答他说:

    “至少不会是今天晚上,彼得。你还是在家里待到二十一岁吧!”

    塞缪尔的计划一一实现了。

    他不但在五个国家都拥有分公司和分厂,他的儿子们也都能把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在短短的七年内,洛氏企业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制药王国。在律师的协助下,寒缪尔虽然规定每一家子公司都是独立作业的公司,但是他们仍必须向母公司负责。

    “我们不许局外人介入。”

    塞缪尔一再叮咛律师:

    “股票千万不能流落到外人手里。”

    “不会的。”律师很肯定地说“但是,倘若您的孩子们无法动用股票,他们就没办法享受荣华富贵。”

    塞缪尔点点头说道:

    “我们可以帮他们购置一些华宅。他们的薪水很优厚,也有额外的利润,其他的一切则全归洛氏企业所有。如果他们想卖掉自己的股份,就必须通过董事会的匿名投票。但是主权仍然cao纵在长子,或是长子继承人的手里。我们的家族会一天比一天庞大、兴盛。甚至还胜过富可敌国的罗斯柴尔德①(注:世界闻名的犹太财阀)家族。”

    几年后,果然不出塞缪尔所料,洛菲一族已经成为制药界的巨人了。特伦尼亚和塞缪尔也一直是整个洛菲家族的向心力。

    每逢重大节庆或家中的成员庆生时,全家人必定会从世界各地赶回来一起庆祝。平时有重大的事情需要协商时,全家人也一定会不辞辛劳地聚集在一起协商、交换意见。

    面对竞争对手的最新发明及动态,他们也都有极隐秘可靠的情报网。只要一打听到有什么新的药方,子公司之间必定会互相通报,洛氏企业也因此一直领先同行。

    时间巨轮永无止息的向前推动。转眼间,塞缪尔的儿子们都纷纷成家了,洛菲家族创业后的第三代也诞生了。

    在一八九一年,亚伯拉罕刚满二十一岁时,他远渡重洋到美国创设子公司,七年之后,与当地的女孩结婚;在一九○五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塞缪尔的长孙诞生了。亚伯拉罕将他取名为伍德——伍德的儿子就是山姆。

    约瑟夫则娶了一位德国太太,他们育有一子一女。约瑟夫的孙女就是安娜。安娜日后的夫婿就是德籍的瓦尔特·加斯纳。

    安东在法国成家,生了两个儿女,其中一名不幸自杀身亡,另一名则育有一女,就是现在的埃莱娜。

    约翰在伦敦与一位英国女孩结为夫妇。他们的女儿嫁给了尼科尔斯爵士,并且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亚历克。

    彼得在罗马成婚,他的意大利籍妻子替他生下了一男一女。彼得只有一个孙女,就是现在的西蒙内塔。她和意大利一名年轻的建筑师——伊沃·帕拉齐坠入情网,并且结为夫妻。

    这个庞大的企业家族,都是塞缪尔和特伦尼亚的后代。

    塞缪尔非常长寿,他眼看着世局的变迁与沧海桑田,他看到了马可尼①(注:意大利电机学家)发明了无线电报,也目睹了莱特兄弟在奇地霍克海滩上试飞成功的创举,历经了轰动全球的德雷福斯事件②(注:指一八九四年法国军事当局诬告犹太血统的军官德雷福斯泄密给德国事件),以及皮尔里探险队到达北极的大冒险。在此时期,福特Ts型汽车开始大量生产,电气时代也已来临。电灯和电话的使用也普及了;在医学方面,肺结核、伤寒和疟疾都有了特效药,这些都不再是无药可医的怪病。

    洛氏企业成立不到一百年,却已经成为制药界中无可取代的佼佼者。

    塞缪尔和他那匹跛脚的老马洛弟,共同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制药王国。

    这是伊丽莎白第五次阅读这本自传。

    她看完之后,平静的把书放回书橱的底层;她已经不再需要它了。她已经浑然忘我,融合于书中的情节了。

    这也是伊丽莎白生平第一次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