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第2/3页)
近视眼。最叫人难以忍受的一点,就是他那傲慢自大的作风。警局里上上下下的员工无不对他抱怨有加,甚至恨他入骨。 “您为什么不干脆开除他呢?” 有一次,施米德太太甚至这样问他。听了这句话之后,施米德检察官气得差点儿没对她拳打脚踢。 施米德检察官根本就无法开除他。如果所有的巧克力工厂和制表厂是瑞士全国收入最大的来源,那么马克斯·霍尔农就是苏黎世警局的衣食父母。 他有会计师一般的精明,擅长分析演绎,娴熟各种财务知识。他的狡狯是与生俱来的,他耐性之惊人足以让约伯①(注:旧约圣经约伯书里的人物)又嫉又羡。在干刑警这份工作之前,他曾经在一家名为华崔格艾提朗的会计监察公司上班。该公司专门负责调查所有非法的股票及银行交易。此外,对于国内外币值的升贬亦加以密切注意。总之,这家公司是所有经济犯的大敌。 马克斯·霍尔农在职期间,遏止了外客非法携带巨款入境的歪风,并且破获了数桩相当棘手的经济犯罪。除此之外,他更让好几位享有盛誉的商业巨子惨遭牢狱之灾。无论嫌疑犯道行再怎么高深,把贼款洗了又洗,把钱流到数家不知情的公司账户中,总逃不过马克斯·霍尔农的法眼,他总有办法将他们一一绳之以法。一言以蔽之,他是瑞士金融界闻之丧胆的头号克星。 瑞士人一向将隐私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然而,马克斯·霍尔农却弃之如敝履。一旦他决心查明真相,别人的隐私都将被公诸于世。 相对于他的劳苦功高,马克斯·霍尔农的薪资却少得可怜。此外,许多人都企图以存有百万法郎的户头来贿赂他,有些人还送他一栋位于科尔蒂纳·丹佩佐的别墅,更有无数的美女愿意投怀送抱来收买他,但是他丝毫都不为所动。 其实,只要他愿意在股市里多花点脑筋,要成为百万富翁对他来说是易如反掌之事,但是他却一点兴趣都没有。 他对钱没有兴趣,有关人员这才知道,原来只有将那些企图钻法律漏洞的经济犯一网打尽,才会让他废寝忘食。不,其实在他内心深处还有一股更强烈的欲望日夜侵蚀着他——他想成为一名警探。 他常自比为福尔摩斯或梅格雷特等大侦探。他想要像他们一样对案情抽丝剥茧,布下天罗地网来追凶缉jianian。 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对此如此热衷。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对金融界而言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于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几位商界大亨知悉了霍尔农的愿望,于是他们立刻联络几位在警界颇有影响力的朋友,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就让霍尔农圆了他的侦探梦——他成为苏黎世警局的警官了。 马克斯·霍尔农自认为,上天对他真是宠爱有加。他兴高采烈地接下了这份梦寐以求的职务;同时,整个金融界的人士也都大大松了一口气,并且开始重cao旧业——干起金融投机的老本行。 当时,施米德检察官事前并未听到半点风声。他只接到从最高单位打来的一个电话,接受了几项指示之后,一切便已成定局。事实上,这也是他步上霉运的开始。对施米德来说,这是一场永无止尽的噩梦。 他一直试着压抑自己的愤怒,尽量不要为了这个既没经验,资格又不符的菜鸟而大动肝火。毕竟上级做出这种决定,必有其顾虑和政治上的考虑。 他想: “好!我就逆来顺受,接受既成的事实吧!好好听从上级的指示。” 刚开始,他还对自己的克制力相当有信心,直到他看了马克斯·霍尔农的报告之后,他的愤怒才如决堤般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这家伙的长相已经够教人喷饭了;而他那不可一世的态度,更让施米德检察官忍无可忍。 他还记得霍尔农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 “我,马克斯·霍尔农来了!你们到一边休息去,从此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刹那间,施米德检察官原本听天由命的念头早已经烟消云散。 他试着将霍尔农打入冷宫。让他一个接着一个单位的调动——从负责检验指纹的犯罪科技部门,调到专职失窃案件和失踪人口的部门。然而,霍尔农总能找到办法恢复原职。 警局里有轮值当夜班的规定,每个人每三个月就得负责处理夜间的紧急事故。然而奇怪的是,每次轮到马克斯当差时,总会发生一些重大案件,而且屡试不爽。 更叫人为之气急的是,当施米德检察官和其他警员为了他接获的案件而忙得焦头烂额时,马克斯却一直坐在办公室里,最后才对他们宣布他早已擒得真凶,使案情真相大白了。这也难怪会激怒其他的同事。 对于其他警官所熟知的办案程序、犯罪学、法医学、弹道学,甚至犯罪心理学他无一不知、无师自通。他这些知识虽然不是靠经验累积,然而他照样能借此解决众人的疑难杂症。对于他超凡的表现,施米德检察官只能说这是上天对霍尔农的眷顾。 事实上,这跟老天爷一点关系都没有。马克斯·霍尔农只是把制裁政府、不肖商人非法勾当的那一套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