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回刀剑合璧 (第6/12页)
好像这件事情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这事我原本不知,师父要把刀收回去,那也没什么,时日一久,我也渐渐淡忘了。直到两年后他又病了,这一次因为病得不重,他反而没想到会就此一病不起,结果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转眼间这把刀在我手里也已经有五六年了,闲来无事之余,每每想起当年师父病中的那番言语,我就会仔仔细细地再检视一遍,但是每次结果都跟师父一样,毫无所获。 “不过我想,师父他除了偶而会望着天空出神之外,其他言行举止与常人无异,应该不是妄想疯癫之人。我今日瞧不出端倪,不代表将来没有人能发现,于是一直妥善保管,刀锋刃口日日清理,就连绑在刀柄上的这块布,也是天天小心洗净,没想到我,我师父,压根儿根本做错了。” 杨景修将刀系回腰间,从汤光亭手中将布条接回,摊在月光下细看,说道: “据我现在想来,除了这块布的质料特殊,除了刀不能断,水不能湿,又极富有韧性之外,并且还是以两片相贴缝合而成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得到的图样线条,其实是有人将棉线,一针一针依着图样文字形状,绣在这两片布匹当中。平日这棉线的颜色与布匹几乎毫无差别,再说棉线本身又细,在正常的情况下,根本瞧不出其中乾坤。 “也合该是此秘得见天日吧?这几天你不小心将血沾到了这布帛之上,傍晚骆姑娘帮我将刀拿去清洗的时候,就发现了上面的图形文字。我们两个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布帛里的棉线吸住了血色,而清洗的时候,却只能将本身不吸水的布料上的血渍洗去,于是便将棉线所织成的形状,才得以显现出来了。想清楚这一节,我们马上用鸡血将这布条重新浸渍一遍,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一遍,就成了你现在所看到的东西了。” 汤光亭又惊又喜,说道:“原来如此,当初想出这个机关的人,倒也是煞费苦心。而他既然这么慎重其事,上头的东西,只怕大有来头。”杨景修笑道:“果然便是如此,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关节所在,原来这上面所载录的,是一套刀法,可巧的是,居然是左手刀。”汤光亭道:“左手刀?” 杨景修道:“我原先以为是我看错正反方向了。”说着将双手拿着布条两端,正反翻转了一下,续道:“不过字却只有一面能读,所以图中人形,确实是左手执刀。而且依照上面所写的心法看来,还是双刀刀法里面左手刀。所以这把刀为什么比一般的短了三寸之谜也解开了,原来这刀本来应该有一对,这把刀是用来拿在左手的那一把。”汤光亭听他这番推理甚是有理,喜道:“大哥,你师父若是地下有知,恐怕会乐得跳起来。” 杨景修道:“那可都要感谢你,否则我若是像师父那样将它供起来,这个秘密,只好再留给下一代的人去解开了。所以,兄弟,这套刀法冥冥中早已注定是你的了。” 汤光亭还是有些难以置信,说道:“真的吗?大哥,等你身子好了,你也练练这里面的武功吧,你师父宝贝成那个样子,你把它练成了,也算是一偿前人宿愿,告慰他在天之灵呢。”杨景修道:“以后的事,以后再提。我瞧这上头所绘人形招式平平,不过一旁所列的心法倒是非同小可,配合起来,也许可以配得上你原来的剑法。 兄弟,想着想着,不觉得心都痒起来了,我自己虽不能练,看你早日练成,也是一样的。咱们说来就来吧,今天虽然不早了,但是我先教你把这心法默背熟了。” 当下汤光亭便恭恭敬敬地聆听,专心记颂。这杨景修既是汤光亭的结义兄弟,便不愿以他的师父自居,所以要他站着背诵,而不是像一般师父在教授弟子时,弟子都是要跪着听训的。这心法并不长,只是用字深奥,更有些刀术上的用语,汤光亭根本无法理解,杨景修便待他三次背诵无误之后,再一一加以解释。光是如此,两人还是研究到了大半夜,骆春泥不放心出来找人时,这才回去歇息。 第二天一早,三人为了争取时间,一边续往西前进,杨景修一边与汤光亭试演布帛上的刀法。这样虽然在行程上拖慢了,但是去到寿春,汤光亭很可能还会碰到玄玑,而且需要一些台面下的动作,所以在刀法未有小成之前,自己吃亏的机会颇大,因此汤光亭倒也不急。又过了一天,三人打算先过江到对岸的瓜州去,没想到到了岸边,才发现南唐的士兵守住了河港湾口,除非当地渔户,否则谁也不能上船。 骆春泥上前打探,才知唐兵获报北岸宋兵集结,颇有南侵之意,因此来往长江南北的商旅,都须经过严格的盘查,才能放行。 本来只是警戒而已,这些官兵只要能收点好处,睁一眼闭一眼也能放行,但是汤光亭最近所需金钱,都是梅林二女提供,而杨景修为无极门所擒,身上纵有财物,也早被搜括一空,所以目前三人每天生活所需,都靠骆春泥变卖身上首饰而来,实在没有多余的财力可以行贿,三人无奈,只得沿着江边往上游溯行。但是因为三人所在附近,已处南唐京畿范围,江边湾港要地都有士兵把守,为了不耽误时间,只好继续往上游而去。 三人便这么走走停停,汤光亭也逐渐将布帛上所载十三式刀法,都试练过了一遍。这一天一早三人照例又来到了江边一探虚实,意外发现这里无兵把守,不过江面辽阔,要从这里渡江颇为不易。询问附近土人,才知此地名曰采石矶。杨景修接着便问他何处可以雇船,不料那土人回答,若是要垂钓,可以雇得到舢舨,若是要渡江,可能有困难。杨景修追问原因,才知采石矶一带暗礁沙洲颇多,还有几处暗流,连当地人都除非必要,也不从此地渡江,因为附近就有新林港。 三人面面相觑,想那新林港必有士兵把守无疑。谢过土人,续往上游而去。又走了大半天,汤光亭对四周的环境越看越觉得眼熟,忽然惊叫一声,哑然失笑道: “大哥,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居然已经回到我家了。”杨景修道:“原来铸剑山就在附近,贤弟离家已久,上次为万回春所擒,还没向令尊报平安,现在又要去到寿春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这次不好过门不入,不如我也跟你前去拜见伯父。” 趁着天色未暗,三人一路赶着来到铸剑山下。汤光亭自然对于何处有暗哨了如指掌,马上要人上山通报。不久马蹄声响,山上驰下几匹马,汤光亭认得为首的马上乘客便是山猪,大叫:“山猪叔,是我,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