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女人_自那生为女人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那生为女人起 (第4/5页)

集。

    可是,最令妙子害怕的还是“杀人犯”这几个字。

    妙子被送到了多摩河边。她指着山上的佐山家对有田说:

    “我就住在那儿。今天真是给你添麻烦了。”

    “那房子可真气派!”有日显得有些气馁。

    “我只是寄往在那里。”

    “是你亲戚吗?”

    “不,与我毫无关系,只是…”妙子犹豫了一下“我根本就没有家。”

    有田走上前来说,希望以后能再见到妙子。妙子点头答应了。

    妙子悄悄地上了三楼。她回到自己的房间以后,就一头倒在了床上。

    在这紧张劳累的一天中,羞愧、害怕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她再也支持不住了。

    妙子还未把有田的事告诉父亲。

    给父亲写信要经过检查,会面时旁边又有人监视,因此,妙子很难启齿。另外,两个人之间尚未发生任何事情,这一切不过是妙子心理上的变化而已。然而,这种变化竟使妙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把那份恐惧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里,表面上变得开朗起来。

    妙子坐的电车上了新荒河泄洪道上的铁桥。在新绿的对岸,暗灰色的拘留所笼罩在一片蒙蒙细雨中。

    在小营下车以后,妙子打开了雨伞,她把雨伞打得很低,尽量将自己的脸遮住。

    妙子常来拘留所,对来这里的其他疑犯家属已十分捻熟,她们见面总是互相点头致意,有时还简短地交谈几句。有几次,她还遇到了接送疑犯们去法庭的汽车。

    若是这里拘留着两千人的话,那么,其家属该有多少啊!在日本共有七个拘留所,其他的均为监狱。

    妙子在往来拘留所的这段日子里,对那些可能要被判刑的人逐渐产生了同情心。她觉得自己唯一可做的就是为他们服务。因此,她请佐山为自己找这样的工作。

    “等你父亲的案子了结之后再说吧。”佐山这样劝阻她。

    妙子缩在雨伞下,沿着泄洪道匆匆地向前赶路。她觉得,跟有田在游乐场嬉戏时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仿佛不是同一个人。

    前面就是拘留所的大门了。

    妙子超过了前面一个带孩子的人。凡是来这里探视的人,她凭直觉就能猜到。这是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轻妇女,她背着一个婴儿,手里拉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胳膊上还挎着一只大包袱。那里装的大概是衣物。

    妙子停下脚步等她过来。

    “我来帮你拿吧。”

    “嗯?”那女人愕然地抬起了头。

    “还是算了吧。”原来,她把大包袱系在了打伞的胳膊上,因此,取下来很费力。

    “那么,我来背孩子吧。”说罢,妙子走到小女孩面前,背对着她蹲下身子。

    “真是太麻烦您啦!来,这位jiejie说要背你呢!”

    小女孩将小手搭在了妙子的肩膀上。

    “你要抱住jiejie,不然的话,jiejie就没法儿打伞啦!”

    妙子用一只胳膊托住小女孩,另一只手撑着伞。诚如女孩的mama所说,孩子重量全压在一只胳膊上,打起伞来十分费力。

    小女孩抱住妙子的脖子,小手被雨淋得冰凉。

    妙子被勒得禁不住想要咳嗽,可是,她强忍住了。

    “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罪?”想到这里,妙子咬着牙用一只手将孩子往上推了推。

    妙子和那女人无言地冒雨前行。

    探视者须从南门出入。从正门沿红砖墙走不多远就到了南门。在通向正门的路两旁是一排排管理人员宿舍。这里共住有三百户,据说在小菅的九千人口中,从事与拘留所有关的工作的就有一千二百人。昔日小菅监狱的红砖都被拆下来建围墙或做别的了。

    妙子看见高高的墙头上爬出了许多常青藤,路两旁的大树下开满了蒲公英。

    “谢谢,您可帮了我的大忙啦!”快到探视等候楼门口时,那女人伸手想把孩子从妙子的背上抱下来“我本不愿带孩子来,可孩子父亲很想见她们。没想到,今天下了这么大的雨…”

    妙子一闪身说道:“马上就到了。”

    “可是,背着这么个脏孩子,别人见了会说闲话的,您不愿这样吧?”

    “没关系。”

    “是吗?”

    那女人回头瞧了瞧自己背上的婴儿。

    “已经睡着了。听说,这里面还有带着吃奶孩子的母亲呢!”

    由于外面下着雨,等候楼里十分昏暗。

    等候大厅摆着六排长椅,每排三个,而且,所有的椅子都朝一个方面摆着。去年,在这里曾有过三万八千零七十二次会面,平均每天超过一百次。律师的等候室设在二楼,与普通探视者是分开的。

    妙子在等候大厅的小卖部买了一瓶-头咸菜、一听鲑鱼罐头、一瓶维生素和牛奶、面包等,打算送给父亲。另外,她还给小女孩买了一盒奶糖。

    然后,她走到位于一角的代笔处请人为她填写了探视申请表和送物品申请表。

    拘留所正门旁边有一个小门,门内有个收发室,再往前就是探视接待室,在那里领探视号牌。接受物品的办公室相当大,送东西要按金钱、食品、衣物、杂物等不同的类别在相应的窗口办理。为了及时将物品送到被收审者的手中,这里的检查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这里还有一个返还窗口,是里面的人向外送衣物、书籍等的地方。

    妙子办好送物品的手续之后,出了大门,又回到了等候大厅。

    妙子低头坐在油漆斑驳的长椅上,静静地等着。终于,大厅的广播里传来了“三十六号,三十六号”的叫声。

    在这里,从不直呼探视者的姓名。当然,来探视的人也不愿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

    妙子从接受物品办公室前的走廊上走过时,听见雨点打在洋铁皮屋顶上噼啪作响,左边的水泥墙也被雨水染成了暗灰色,五米多高的墙边,有一块色彩缤纷的花圃。会面室的入口处也摆有盆花。

    普通人的会面室有十一个,律师的会面室在里面。

    妙子拉开七号室的木门,只见父亲已站在了铁网的对面。

    “可把你盼来啦!”父亲眨着隐藏在高度近视镜片后的双眼“你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