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_第三章为情困巴兰玩火商谷雨觊觎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为情困巴兰玩火商谷雨觊觎威 (第1/4页)

    第三章 为情困巴兰玩火 商谷雨觊觎

    2005年。

    秋。

    时间回到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到226个亿人民币的这一年。

    近几年来,威州市房地产业风生水起,从涓涓细流蓦然间变得波澜壮阔。开发商老板的腰包迅即膨胀起来。说是国家增收了土地税,市内土地真的变得寸土寸金,而且,每一块土地的卖出都经过招标,但房地产商们似乎饥肠辘辘,仍旧张开了血盆大口,无所顾忌地吞噬下一块块土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威州老百姓一片惊呼:"开发商老板赚钱赚疯了!还让不让老百姓活呀?即使是市中心,也卖不到两万、三万一平米呀!那不就是一堆水泥、砖头吗?"

    那蓝田副市长主管威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他比较注意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何况他家里也有平头百姓的家属,就对房地产业的开发和经营状况持有几分异议。怎奈这股风潮是全国性的,威州不过是搭车而已。上海把房子卖到五万、十万一平米司空见惯,杭州西湖旁边的房子卖二十万一平米也有人买!只是威州没有那么多大款,一味抬价就影响到老百姓生活,结果就是大家都怨声载道,接下来就是酿成威州的不稳定因素。那是那蓝田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他责成柳大羊召开一次研讨会,请研究所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出席,同时也请几个房地产界老板出席,加上建委系统的有关人员,让大家敞开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论怎样才能扭转当前房价暴涨的局面。他呢,也尽可能抽时间来听听。

    那天柳大羊把座谈会设在建委小会议室里,约莫来了三十来人。这些人在不同场合柳大羊都见过,只有一个陌生人是建委副主任黎大本介绍来的,听黎大本说,是他以前的大学同学,家在香港,想来威州投资发展房地产业。柳大羊想,没错了,威州房地产业还真是块肥rou,是餐美食,都想来威州分一杯羹,否则不会往这儿来。

    会议开始了,人们静了下来。主持人的开场白进行过后,大家开始发言。一个房地产商首先发言,说:"现在方方面面都骂地产商,真是六月天下大雪,比窦娥还冤!"结果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大家七嘴八舌就议论开了。刚才发言的人顷刻间变成众矢之的,便一屁股坐下,他干脆不说了。柳大羊便喊了一声:"请大家继续哦!"不知道是请大家继续按次序发言还是请大家继续议论,总之大家是越吵声音越大了。

    这时,一个教授站起来,拍拍手说话了。

    "我先说两句,就教于各位啦!"一口威州味的普通话。柳大羊紧盯着教授。只听教授说:"由于威州的房价节节攀升,老百姓已经开始骂娘。我说句敞亮话,现在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已不是建筑材料、人工等基本费用,而主要是地价、人气、概念等情绪化、人为化的非理性因素了。"

    有人想插话,刚说了一句"对!"却被柳大羊摆摆手压下了。教授继续说:"我做了调查,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的房屋价格,大致包括了四方面因素:一、建筑成本;二、地价;三、房地产税费及管理成本;四、利润。单从建筑成本来衡量,撇除地价、房地产税费及管理成本等主要因素,前两年全国的房屋营造价格平均水平大致如下:标准多层(七层以下)住宅楼:砖混结构每平米约550元,框架结构每平米约650元;高层建筑(十层以上、有电梯),每平米约1200元,它随着钢筋配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高低而升降,这一价格,是建筑市场上施工单位可以接受并有相当利润的市场价格。"

    此时有个开发商小声嘟囔:"这是什么年头的皇历,说这些有什么用?"教授却不予理睬。

    "其他费用是什么情况呢?就威州的中心城区而言,如果是每亩30万元的标准多层住宅用地,考虑其容积率、小区配套设施、规划概要等,建筑面积分摊的地价因素大约是每平米4000元,房地产税费及管理成本再高也不会超过每平米150元,如果利润保持在国家鼓励的、合理的8%,那么面对顾客的终端销售价约为每平米7000到8000元左右,但现在此类地域的城市房地产价格却在每平米15000元左右,一平米就赚七八千元,这当然是暴利,所以说,别怪威州的老百姓骂娘!"

    教授话音未落,果然有人说:"嗨,教授,你这数字是老皇历了,你知道现如今多少钱一平米了吗?"

    这时坐在角落的陌生人倏然间咳嗽一声,轻轻举下手,说:"我来说两句!"他是一口南方腔的普通话,听起来南腔北调。人们都不认识他,便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他。他说:"教授的话,不是空xue来风,是有案可稽的。一个城市在把房产价格推向一个又一个高xdx潮的时候,无疑是在加快其扰乱经济的步伐。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时,所有的资本都将争先恐后地出逃,这对当地经济形成怎样的打击,可想而知。看看曾经广西的北海、海南的海口,就明白什么叫元气大伤了!大家应该记忆犹新,想当年全国有多少热钱在那里搏杀,而现在怎么样了呢?任何一个想平平稳稳搞实业赚钱的投资者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个念头是扭头就走。没错,谁违背了城市的自然发展规律,谁就要吞下漫长的苦果。大家都知道很典型的例子——香港回归前夕,港英政府突击花掉历年积攒下来的钱,用来修地铁、建大桥、建机场,经济十分火热。此时香港房价自然达到一个离谱的高度。高到什么程度?高到民众已经不知道自己是在买房还是搞投资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每隔十几天房子就实实在在地涨价,敢情炒楼花、卖楼号就能赚大钱!利之所驱,几乎每一个港人家庭都加入按揭购房的队伍,并对后市充满信心。可最后,击鼓传花把接力棒送到倒霉的那位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这时再没有人来接棒了,不得已,宣告破产,把不动产交银行拍卖,银行只要能把贷款本金收回来就会毫不犹豫地成交。在这一轮经济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