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怕挨骗钩心斗角抄后路买走俏 (第1/5页)
第八章 怕挨骗钩心斗角 抄后路买走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艳阳高照,清风拂面。金岳武和妻子沈蔚,一大早就相搀相扶来到古玩市场遛地摊。 威州的古玩地摊最近几年发展很快,除去本地人和周边地区人,一些边远地区的古玩贩子也来这里摆地摊了。远远望去,数不清的地摊鳞次栉比,百物杂陈。cao着山西口音的,摆了一大片石佛、佛龛、香炉、木雕和瓷器;河北来的摊贩,主要以明清老家具和各种槅扇为主,也有不少瓷器;江西过来的人,主要是摆卖各种瓷器;陕西来的货摊则以铜器和老陶瓷居多。当然,还有来自江浙、山东、东北的摊贩,他们的货摊,主要是各种翠玉、铜炉、铜镜、铜佛和文房杂项、字画等。留着大胡子的新疆人,除了和田玉外,有时还摆卖各种皮货。当地人的货摊,没有明显特色,可以说各种瓷、玉、杂、画,什么能赚钱就卖什么。整个市场人流如潮,摩肩接踵,挤挤插插,好不热闹。 金岳武东张西望,两只眼睛不够用的。而沈蔚则比较注意档次较高的东西,而且很快就掌握了各地货摊的特征和行情。他们遛摊,习惯于从东头遛到西头,先看左侧,返回来再看右侧。有时也顺手买一些文房雅玩。每次遛摊回来,沈蔚总是对印象最深的东西,翻阅有关的书报刊物,悉心揣摩,静心思考,并和金岳武谈论市场见闻和体会,于潜移默化中开眼界,长知识。只见沈蔚引经据典,触类旁通,而金岳武则像个小学生,只有张大嘴巴旁听的份儿。夫妻俩已经相形见绌,拉开了距离。 此次遛摊,金岳武觉得没有值得上手细看的东西,可快遛到西头时,沈蔚又忽然拉着金岳武往回走,说有件小东西值得再看看。他们又退回大约二十多个摊位,在一个专卖瓷器的货摊上,很不显眼的地方,摆着一堆碟、盘、碗之类的小件民窑日用瓷。其中有件带水流把柄的小盘子,跳入沈蔚眼帘。她拿起此盘上手看了看,但见此盘施影青釉,盘内有一只大雁叼着一根草的红釉纹饰,盘的边侧有水流小把柄,遂问摊贩:"这小盘子多少钱?" 摊贩道:"不砍价800,砍价1000。" 本来金岳武没看出这小盘子有什么名堂,可既然沈蔚返回来买它,一定有她的道理,便跟着与摊贩砍价说:"买摊儿上的东西哪有不砍价的,给400吧!" "不卖!" "那就500。" "不卖!" 沈蔚道:"600块钱,再不卖我们就走人不买了。" 摊贩道:"再加100块钱你就拿走,不然就把东西搁下。" 沈蔚道:"好吧,就依你。"便掏出7张大票买走了这个小盘子。 金岳武有些不解,埋怨说:"你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花700块钱买这么个盘不像盘、碗不像碗的四不像玩意儿!" 沈蔚不理他。可是金岳武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结果沈蔚有点不耐烦了,说:"你懂什么!这件东西既不叫碟,也不叫碗,正式名字叫-匜-,是-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过去我只在书里看过图像,一直没见过实物。这是元代流行的一种日用瓷,主要是日常洗漱时舀水用的,相当于现在的小水舀。这叫匜,-yí-,懂吗?碟、盘、碗在市场常见,但这匜却十分罕见,釉里红的匜就更稀罕!" 金岳武呆呆地愣了一会儿神,随即便喜笑颜开了,这件东西要是元代的可太好了!听说釉里红比青花更难烧制,所以就更值钱。现在郑天友到处寻摸元青花,这件东西他肯定感兴趣,也许能卖个好价。 沈蔚道:"你怎么还不吸取教训呢?上次你们合作去东北,弄得你大病一场,你忘了?让我说,这件釉里红先不着急出手,你回去先给它做个软囊小锦盒,一来防止磕碰,二来也显得这东西有档次。如果小郑确实想要元青花的话,不妨把咱家那个元青花小碗给他,你可以先以此摸摸小郑的心气,探探他有多大胃口。" 至此人们可以明了,现如今沈蔚已经十分老到了。 金岳武道:"我怎么不知道咱家还有个元青花小碗呢?在什么地方放着?你莫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沈蔚道:"回家再告诉你。" 他们一进家门,金岳武就迫不及待地让沈蔚把元青花小碗赶快拿出来。沈蔚却漫不经心道:"其实,这元青花小碗是你拿回家的,你还记得春节前,你在一家户里买嫁妆瓶时,捎带买了一摞小碟小碗吗?其中最小那个就是元青花小碗。因为这些东西收上来时很便宜,又一时卖不出去,就一直堆在床底下,有这事没有?" 金岳武如梦初醒。他急忙蹲在床下,将这摞小碟小碗十分小心地搬出来。但找了半天也不见那个最小的元青花小碗。当他急火火地站起来要质问沈蔚时,却见沈蔚从大衣柜的抽屉里,取出一个用毛巾裹着的小碗。金岳武接过来打开毛巾一看,只见碗高近五厘米,口径不到十厘米,唇沿外撇,鼓腹,小圈足,足也有点外撇,足心内有一小乳突。青釉莹润,有冰裂纹…他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说:"这青花釉怎么没有前几年卖的那个梅瓶漂亮呢?这是元青花吗?" 沈蔚道:"从器型、纹饰和胎釉的特征看,这小碗是元青花应该没有问题。民窑烧制的青花瓷,所用的钴料基本上都是国产的,釉色偏黑灰,不可能比官窑的漂亮。我就把它洗干净收起来了,怕在床底下一不留神给磕碰坏了。对了,给釉里红小瓷匜做锦盒时,别忘了给这个小碗也做一个,但这个锦盒要蓝布面的。" 那天,郑天友终于找到了古玩贩子郭老六。一见面劈头就问:"我说爷们儿,你卖古玩骗别人我不管,可你不能连我都骗吧?" "骗?"郭老六觉得很奇怪,"谁骗你?"他用诧异的眼神看着郑天友,说:"我怎么骗你了?你给我把话说清楚!" 郑天友道:"咱俩打交道不是一天半天了,我一直以为你这人挺仗义。可没承想,去年我花大价钱买你的那块玉璧,经专家一看,居然是赝品假货。你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