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时间的门_第五章|相聚后离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相聚后离开 (第1/5页)

    第五章|相聚后离开

    大三下学期开学后不久,唐宓得知,自己帮着程老师做的那篇论文终于发表在了国外一本数学期刊上,而她成了第四作者。

    她从叶一超那里拿过英文期刊,反复看着印刷在期刊上的自己的英文名字,素来毫无表情的脸上也浮现了激动之色。叶一超邀请她帮忙时,她只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自己真的做到了!

    学到了这个阶段,论文的重要性她有所领悟,因此更明白当时叶一超力排众议,让她有机会参与论文是多么难得。只不过她一个金融系学生在数学杂志上发论文,颇有墙外开花的感觉。同样是发论文,叶一超对此很淡定。他身上荣誉太多,各种竞赛奖励拿到手软别号“叶神”的人,发一篇论文不算太大的事情。

    相对而言,吕子怡对这事儿似乎还是有点耿耿于怀,祝贺她的笑容也有些勉强。

    唐宓很感激叶一超,笨拙地想请他吃饭表示谢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想尽可能表达自己最大的谢意。大学旁边,各种餐厅很多,不超过她承受范围的物美价廉的馆子也还是有不少的。

    叶一超想了想,居然答应了, 于是两人找了时间去吃饭。饭店秉承大学生最喜欢的小资路线,沙发松软,装修精美,环境十分幽静。

    对于唐宓的谢意,他并不居功,说:“是因为你有实力。”

    唐宓摇头,如果不是他给自己的机会,就算自己有实力,只怕也永远没机会。

    “你以后还有时间吗?”叶一超问她“今年的大学生数学竞赛要不要一起参与?”

    唐宓有点黯然。大三下学期非常关键,她要为实习做准备,参加数学竞赛对她来说太浪费时间了。

    叶一超遗憾地叹气:“那也没办法,毕竟你不是数学专业的啊。”

    道不同不与之谋,唐宓这回感受得真真切切。

    “话说回来,我来吃这顿饭,不是因为这事儿。”叶一超说“寒假的时候,你碰巧遇到了我mama?”

    “是的。”

    寒假里见过吴阿姨的事情,唐宓肯定不会多事告诉叶一超,但是吴阿姨会不会就此询问自己的儿子,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刻意约定”和“巧遇”中间的差别,唐宓选择不去想象。

    “你跟她说起了吕子怡?”

    “嗯…”“你说了什么?”叶一超严肃地质问。

    “我说你们关系不错。”被叶一超追根问底,唐宓不得不慎重对待“对不起,我不应该多嘴。”

    “也不是你的责任,”叶一超也发现自己问话有点重了,追着解释了一句“就是我妈打电话的时候,老问她的事情,挺烦人的。”

    以吴阿姨对儿子的在意程度,不问一下未来的准儿媳才是奇怪。唐宓觉得自己花钱请的这顿饭,真是这辈子最难吃的。

    叶一超也没什么吃饭的兴致,他放下筷子,看着对面的唐宓。从高中到现在,他们认识了六年时间,这张脸早看了无数次,照理说都该看腻了,可他怎么就没看腻呢。

    好一会儿后他才说:“唐宓,你还是不会出国,是吧?”

    “是的。”

    叶一超忽然说起往事来:“去年五一的时候,遇到你祖母那次,她跟我说,你需要什么她都可以提供,包括去国外读书,所以,我当时才希望你和她搞好关系。”

    唐宓抬眸和他对视,说得很慢:“叶一超,我不可能随心所欲。如果我是别人,比如我是吕子怡…我可以走跟你相同的道路。你是高飞的鹰,而我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往前走。我和你,道路是不同的。”

    关于自己的未来问题,这些年她想过不下百次,早就思考得透彻清晰,说出口的话宛如金声玉振,掷地有声。

    “我在想啊,那就是说,一年四个月后,就要跟你分开了啊。”叶一超轻声叹息。

    唐宓唯有沉默。小学生都可以算出来的数学,确实不需要两位数学高才生来算。

    “我想到时候,在国外看不到你,一定很不习惯。”

    “不会的,你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认识新的人。”

    一个人的一生也是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世界,没有谁会离不开谁的。有些“存在的”终究会变得“不存在”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社会才是所有人最终的归途,每个人都会分开。

    高中宿舍的五名女生,都走向了各自的道路。就连严晓冬,和她同在一座城市,因为忙于各自的学业,联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她和叶一超势必也会这样,相聚然后离开。

    大三下学期开始,经管学院的各位都磨刀霍霍寻找暑假实习职位。对经管类专业,实习单位的层次决定了今后找工作单位的层次,至关重要。但好的暑期实习职位难找,说句“僧多粥少”毫不夸张。

    唐宓因为成绩优秀,选择的起点也较高——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更高的收入,她那么辛苦读书也没意义了。

    她大学三年的努力完全没白费,但凡她投了简历的公司,对方都给了她面试的机会——但连续两次机会,她都在电话面试环节铩羽而归,她的不善言辞在这种环节显得致命。

    这两次电话面试都是用英文,有一次考官还是外国人,她的英文水平属于平属于笔试很好口

    语尚待加强的类型,面对这种正式的面试时,第一次她紧张得忘了,第二次比第一次好,虽然不至于忘词但回答零零碎碎, 让人不满意。她不善言辞, 从来都是“想”多于“谈”对方提问的内容,她的回答不超过一分钟,好几次冷场,明显对方是希望她多谈的——太差的表达能力显然不会让对方满意。

    与她情况完全相反的是赵幸丹。只看成绩的话,赵幸丹不如她,不过她大学几年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打下了丰厚的人脉关系,和各路师兄师姐关系良好,在某师姐的介绍之下。

    她在某著名期货公司找到了非常好的暑假实习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