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穷人的奇特生计 (第4/5页)
十二个人。不久,因为更加感到寒冷难忍,有一个人走上前来。这个人从二十六街的阴影处出来。穿过百老汇大街,犹豫不决地绕着弯子走近了那个正在等待的人。这人的行动有些害羞或者有些胆怯,好像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打算暴露任何要停下来的想法。然后,到了军人身边,突然就停了下来。 上尉看了一眼他,算是打了招呼,但并没有表示什么特别的欢迎。来人轻轻点了点头,像一个等待施舍的人那样咕哝了几句。对方只是指了指人行道边。 "站到那边去,"他说。 这一下打破了拘束。当这个军人又继续他那一本正经的短距离踱步时,其他的人就拖着脚走上前来。他们并没有招呼这位领袖,而是站到先来的那个人身边,抽着鼻子,步履蹒跚,两脚擦着地。 "好冷,是不是?" "我很高兴冬天过去了。" "看来像是要下雨了。" 这群乌合之众已经增加到了十个人。其中有一两个相互认识的人在交谈着。另一些人则站在几英尺之外,不想挤在这群人当中,但又不想被漏掉。他们乖戾。执拗。沉默,眼睛不知在看着什么,两脚一直动个不停。 他们本来很快就会交谈起来,但是军人没有给他们开口的机会。他数数人数已经够了,可以开始了,就走上前来。 "要铺位,是吗?你们都要吗?" 这群人发出一阵杂乱的移动脚步的声音,并低声表示着同意。 "好吧,在这里排好队。我看看我能做些什么。我自己也身无分文。" 他们排成了断断续续。参差不齐的一队。这样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一些主要特点来。队伍里有一个装着假腿的家伙。这些人的帽子全都耷拉在头上,这些帽子都不配放在海斯特街的地下室旧货店里。裤子全都是歪歪斜斜的,裤脚已经磨损,上衣也已破旧并且褪了色。在商店的耀眼的灯光下,其中有些人的脸显得干枯而苍白,另一些人的脸则因为生了疱疮而呈红色,面颊和眼睛下面都浮肿了。有一两个人骨瘦如柴,使人想起铁路工人来。有几个看热闹的人被这群像是在集会的人所吸引,走近前来。接着来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聚集了一大群人,在那里你推我挤地张大眼睛望着。队伍里有人开始说话了。 "安静!"上尉喊道,"好了,先生们,这些人无处过夜。今天晚上,他们得有个地方睡觉才行。他们不能露宿街头。我需要1毛2分钱安排一个人住宿。谁愿意给我这笔钱?" 没有人回答。 "那么,我们只能在这里等着,孩子们,等到有人愿意出钱。一个人出1毛2分钱并不很多嘛。" "给你1毛5分钱,"一个小伙子叫道,瞪大眼睛注视着前面。"我只拿得出这么多。" "很好。现在我有了1毛5分钱。出列,"上尉说着抓住一个人的肩膀,把他朝一边拉了几步路,让他一个人站在那里。 他回到原来的位置,又开始喊叫。 "我还剩下3分钱。这些人总得有个地方睡觉啊。一共有,"他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个人。再加9分钱就可以给下一个找个铺位。请让他好好舒服地过上一夜吧。我要跟着去,亲自照料这件事。谁愿意给我9分钱?" 这一回是个看热闹的中年人,递给他一枚5分的镍币。 "现在,我有8分钱了。再有4分钱就可以给这人一个铺位。请吧,先生们。今天晚上我们进展很慢。你们都有好地方睡觉。可是这些人怎么办呢?" "给你,"一个旁观者说,把一些硬币放到他的手上。 "这些钱,"上尉看着硬币说,"够给两个人找铺位,还多出5分钱可以给下一个,谁愿意再给我7分钱?" "我给,"一个声音说。 这天晚上,赫斯渥沿着第六大道往南走,正巧朝东穿过二十六街,向着第三大道走去。他精神萎靡不振,疲惫不堪,肚子饿得要死。现在他该怎么去找嘉莉呢?散戏要到11点钟。如果她是乘马车来的,一定还会乘马车回去。他只有在令人十分难堪的情况下才能拦住她。最糟糕的是,他现在又饿又累,而且至少还要熬过整整一天,因为今天夜里他已经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了。他既没有东西吃,也没有地方睡觉。 当他走近百老汇大街时,他注意到上尉身边聚集的那些流狼汉。但他以为这是什么街头传教士或是什么卖假药的骗子招来的人群,正准备从旁边走过去。可是,正当他穿过街道朝麦迪逊广场公园走去的时候,他看见了那队已经得到铺位的人,这支队伍从人群中伸展了出来。借着附近耀眼的灯光,他认出这是一群和他自己同类的人,是一些他在街头和寄宿处看到过的人物。这些人像他一样,身心两方面都漂泊不定,他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就转身往回走。 上尉还在那里像先前一样三言两语地恳求着。当赫斯渥听到"这些人得有个铺位过夜"这句不断重复的话时,感到又是惊讶又有点宽慰。他面前站着一队还没有得到铺位的不幸的人,当他看见一个新来的人悄悄地挤上来,站到队伍的末尾时,他决定也照着做。再去奋斗有什么用呢?今天夜里他已经累了。这至少可以不费劲地解决一个困难。明天也许他会干得好一些。 在他身后,那些铺位已经有了着落的人站的地方,显然有着一种轻松的气氛。由于不再担心无处过夜,他听到他们的谈话没什么拘束,还带着一些想交朋结友的味道。这里既有谈论的人,也有听众,话题涉及政治。宗教。政府的现状。报上的一些轰动一时的新闻以及世界各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