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章 (第2/2页)
夫虐待,对其怀恨在心,为了找人杀死丈夫,她上网建立了一个名叫“死亡天使”的聊天室,招募需要买凶杀人的人。她在网上偶遇孙思诗和陈嫣菲,得知她们为了一个男人反目成仇,分别要杀死对方。于是把需要杀的人的资料放在来买东西的熟人曹剑刚的购物袋中,试探他是否真的会为了钱去杀人。 曹剑刚和季泰安为了钱财接受了这种试探。他们先是借清洗隆盛大楼外墙的机会让季泰安瞄准中信大楼的陈嫣菲,不料正好被隆盛10楼的孙思诗看到。 孙思诗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为自己去杀陈嫣菲的杀手,于是要挟季泰雅为自己诬告方华作证。季泰安从小生活在私生子的阴影中,对女性、权威(如师长、警察)有种本能的反感。 他的态度让警察误入歧途。曹剑刚在地铁里用改制的铆钉枪成功杀死了孙思诗。然后百帮公司借在中信大楼做劳务的机会,同样用铆钉枪杀死了陈嫣菲。然而利器害人。 季泰安不慎被铆钉枪所伤。瞿省吾借帮曹剑刚买车的机会刺探他们的经济情况。结果发现了季建萍给自己的私生子的钱。在此过程中他的密探身份被朱夜发现。 朱夜通过推理,得出了孙思诗和陈嫣菲被杀案的凶手的真相。曹剑刚在警察的追捕中被电车撞倒身亡。受拆房的刺激,季泰安和朱夜同时揭开了记忆的封印,各自想起婴儿被杀死的事件。 韩雯被真的发生了的杀人案吓坏了。朱夜安抚她,劝她放弃杀害丈夫的念头,通过离婚解脱。 孙思诗和陈嫣菲的死被归为曹剑刚一个人所为。在朱夜隐瞒部分真相的暗中庇护下,季泰安仅因非法持有枪支获罪,短期服刑,刑满释放后过着平静的生活。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朱夜寻回了自我。这个故事,从某次陪人面试,坐在某公司门厅里枯等一个下午的无聊中灵机一动开始,逐步完善,逐步丰富,前后共写了一年。故事复杂,人物众多,超过任何我以往的小说。 仅仅是一个梗概便写了这么一大堆。开始我只想写一个机灵的杀手一次完美的不留痕迹的谋杀。然后我发现自己不满足于这样纯粹炫耀推理技巧的文字。既然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写,便一定要写点让自己满意的东西。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只觉得各种感情,各种冲突,各种矛盾在一条老旧的弄堂里堆在了一起,打成一片,无法相互贯通,也不能割舍任何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快乐更有烦恼,常常感叹自己空长年纪一事无成,完全是个失败者,甚至苦恼到成天谋划杀人。 在这种崩溃的边缘,我写完了“崩溃”写完了“24小时”却始终揭不开这几层封印。突然有一天,就象有一阵风吹过脑袋,我想通了。 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始终是一个失败者,但是我可以自己想法活得自在,不需要靠杀死某个人去成就另一个人的幸福。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始终有着多种可能性。 那种认为“必需…才能…”的想法是划地为牢,自投罗网。于是最后一层封印的符咒随风揭起,飘然落地。全文结构围绕7个主题,以“七重封印”来展开。 第一重封印:朱夜和季泰安的过去。第二重封印:隆盛大楼强jianian案。第三重封印:地铁929杀人案。第四重封印:中信大楼国庆杀人案。 第五重封印:黄毛的真实身份。第六重封印:几起杀人案的真相。第七重封印:季泰安的真实身份。这个故事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可以简述如下:1。命运的无奈 1。1 为了让亲生儿子/孙子摆脱命运的摆布而背负着杀人罪的父亲/祖父母。 1。2 无意中目睹杀人的朱夜幼小的心灵中挥之不去的拯救情结,在少年时代表现为过度热情,渴望拯救别人。在成年以后面对社会现状而变得世故圆滑,却对季泰安保有拯救的原始欲望。 1。3 由于恰好季泰安是婴儿时期便有记忆的人,继承了死去的私生子的名字后,人格受到重大创伤,始终存在“我是被敌视、被杀害的人”的思维,继而失去对他人生命的尊重,认为可以随便杀人。 1。4 曹剑刚不得不面对自私的父亲和继母,受到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在内心把人分为两类:“我类”和“他类”作为一个生性善良的人,对“我类”非常友善温良。而极端漠视“他类”的生命,认为可以随意杀死“他类” 1。5 韩雯处于被欺负的弱者地位,构筑虚拟的报复空间,却无意中给罪恶以张扬的机会。 2。仇恨的顽固性和无端性。 2。1 邻里、老师、同学无端地顽固地恨季泰安。 2。2 城里人和曹剑刚的继母顽固地敌视曹剑刚。 2。3 贫民韩雯仇恨白领阶层的女子。 2。4 季泰安仇恨除曹剑刚所有人,能稍稍插足于他的心灵的外人只有朱夜一人。 2。5 崇德里的邻里之间相互猜疑相互仇恨。 3。面对充满仇恨的世界的补偿性的爱。 3。1韩雯宠溺女儿。 3。2曹剑刚宠溺季泰安(包括早就死掉的毛球和)。 3。3朱夜无限忍耐季泰安。 3。4为了让亲生儿子/孙子摆脱命运的摆布而背负着杀人罪的父亲/祖父母的绝望的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