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剑惊龙_第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第2/5页)

重要人物,因此涌出的人皆咬牙切齿,厉声咒骂着潮涌而至,刀光剑影慑人心魄。

    一声长啸,黄自然挥剑直上,这次他主动进攻,人与剑似乎幻化为一道光华,无畏地楔入人丛,无情的剑光迸射,毫无怜悯地切割人体。

    杀手们用暗器助攻,反而误伤了自己人,他闪动太快.出剑怪异专找侧方的攻击,有时剑出刀招,断臂剖肋招招致命。

    一刹那,又一刹那,三冲错两回旋,所经处波开狼裂,刀剑抛掷。人体摔倒,风吼雷鸣中,一道激光远射出三丈外,人影重现。

    剑光斜指,对面的章大爷左手的手掌不见了,鲜血染袖,脸色死灰,右手的剑不住颤动,马步虚浮,剑似乎太沉重不易举起,总算稳下了马步。

    章大爷是向河边狂奔的,想登船逃走,却被黄自然截住了,无法脱离斗场。

    “可耻,你能一走了之吗。”黄自然沉声指责:“你的弟兄都死光了,你还有脸独活?”

    章大爷扭头四顾,悲从中来。

    “少门主…”

    章大爷的凄厉号叫动人心弦。

    “那个年轻人是勾魂丧门的儿子?”黄自然摇摇头:“好人才,可能文武兼备。主持培养读书人大计的人是他,他考功名将如探囊取物。”

    “他中了上一届乡试第一榜举人,明年将上京参加会试。”章大爷声如狼嗥:“你这天杀的狗杂种,竟然一剑杀了他。本门培养人才的大计,今后无人主持…”

    “难怪你想逃走,原来仍有东山再起的打算。”黄自然的剑向上升:“你的圣手已经断了,剑仍可一拼,上吧!你是天下第一杀手。必须死得英雄些,上!”

    “我跟你到保定投案…”

    “不,你得死。”黄自然声如沉雷;“贵门派在外地做买卖的人并不少。仍有能力到保定劫牢反狱,仍有东山再起的本钱,在下绝不容许这种情势发生。”

    “你是执法的捕快,不能…呢…”

    剑光进射,一闪即逝。

    章大爷向后踉跄了两三步,总算站稳了,胸正中出现血迹,而且是气泡和血泡冒出。

    手一松,长剑堕地。

    “我会…东山再…起,重…建…玄武…门…”

    最后一个门字几不可闻,向前仆倒。

    黄自然已远出二十步外,大踏步昂然离去。

    威震天下的杀手第一集团玄武门,从此从江湖武林除名消失。

    以后的一年中,前来莒州找玄武门寻仇的人络绎于途,寻踪觅迹追查该门其他杀手的下落;也打听保定府捕快黄自然的根底。

    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风又绿江南岸.暮春三月的江南,美得令人心旷神怡。

    黄自然在去年岁梢,已经辞去清江浦镇茂源钱的伙计,回老家邳州过年,元宵后背了行囊,重新至外地谋生,落脚在南京繁华都会。

    南京,大明皇朝的精华所在。

    自从上一个皇帝正德,在正德十五年在南京鬼混了将近一年之后,目下的嘉靖皇帝,也在嘉靖十八年,至承天府祭显陵,返京途中曾经在南京逗留了二些时日,此后就不再有皇帝光临了。

    将近八十万人口的南京,繁荣的程度可想而知,人多弊病也多,治安之坏号称天下第一。

    其实,治安之坏荣居第一的该是京师。

    京师治安人员多如牛毛,但连紫禁城内也经常闹贼。

    他的身份交了:户籍在南京的江浦县,职业是四方贸。

    四方贾,也就是俗称的小行商。

    姓名没有改:黄自然。

    一个不惹人注意的小行商,谁知道他这小行商黄自然是老几?

    如果他是神秘的江湖名人黄自然,那就完全不同了。

    莒州玄武门毁灭事件,已经过了半年岁月,目下仍在江湖上轰传,江湖朋友都在打听,保定府的一等一级捕快黄自然的底细。

    有人曾经在保定府追查,保定府的巡捕中,根本没有这么一个一等一级捕快黄自然其人。

    在南京,只要不损害他人的权益,没有人理会你是谁,没有人会过问你是死是活。

    这里的王亲国戚,过气的名臣悍将,失意的江湖龙蛇,简直俯拾即是,找扫帚一扫就是一大堆。谁也不理睬你是老几。

    他是商贾有钱,所以他穿得一身光鲜,不再是穷伙计打扮。

    他不在南京城内居住。在浦子口镇租了一栋阁楼的楼房。三餐在镇上的食店解决,优游自在日子过得相当惬意愉快。

    南京城南是南部的精华区,范围包括聚宝门内外,万商云集,秦淮内外河夜夜笙歌。

    但真正活动频繁的繁忙区,则是沿江南北的小市镇,帆樯林立,码头人头攒动,过往的商贸旅客每天成千上万,栈阜中货物堆积如山。

    浦子口镇位于江对岸,对面是仪风门外的龙江关,这才是真正的精华区,每天大型渡船往来不绝.私人的船只连樯接舳。

    浦子口镇是江北的最大镇。是通向凤阳中都的交通中枢,是南京外围的屏障,不但镇建了城。而且设了守备所,驻扎了一卫兵马,环境之复杂可想而知。

    春汛期间.江水混浊湍急,尤其是涨潮时间,风高狼险奔腾澎湃,声势惊人。所有的大小渡船,皆在申牌之后停驶,两岸交通断绝。

    其实交通并非完全中断,如有急需,仍可雇一些所谓亡命小舟,与险恶的风涛玩命,官府禁不胜禁,也禁不了,这些船只根本不在码头停靠。

    住处在一条小街中段,距渡船码头不远,这是镇外的市区,也是三不管地带。往东望,是下码头课税局,向西看,可看到场内耸然壁立的金家山。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圈子,新的朋友,新的邻居。

    他为人随和,人生得俊,年轻活力充沛,出手大方,住进来不足十天,便博得街坊们的喜爱认同。

    之后,跑两次上江,做了几笔上江山产的买卖,街坊们都知道他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对他不再好奇怀疑。

    一住两月有余,这次他打算休息几天,规规矩矩做行商,实在赚不了几个钱,渐渐有点倦意。这种谋蝇头小利的闲散日子很难过,简直无聊透顶,午夜们心自问:我在这里干什么?

    干什么?他在浪费人生,浪费他辛勤苦练二十载的青春,浪费他自小立志为世人做些事的志向。

    聊可告慰的是。他只是找机会松散心境,调整一下身心的倦怠周期,暂时摆脱冒险的生涯,体会做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情趣。

    这天晚膳时光,他与四位同行,出现在嫩江楼酒肆,准备喝几杯。四位同行都是专走上江的小四方贾,年纪最长的张三,已经是年届半百的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