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相思桥_第三章何其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何其巧 (第2/3页)

摸,我不悦地瞟了他一眼,见到一个就像是年画上走出来的“胖娃娃”他正满面好奇地打量我,我有些想笑,暗中想象着将自己与他作了一番比较:好像还是他更可爱。

    “哎哟,笑了笑了,这孩子一见俊山就笑了,你们快来看看!”

    母亲幸福地在我额上亲了亲,我像件艺术品被众人击鼓传花般一一接过,无奈地迎面接过数点唾沫星子,弄得我直痒痒,苦于不能言语,嚎着“哇哇”哭了起来。

    终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里,暖暖晒起了太阳。

    她是一个不爱多话的人,只静静寻了个向阳的地方坐下,一脸温柔地看着我,似是千疼万疼也疼不够。给亲爱的mama回了一个满满的微笑,我闭眼装起了小睡,旁边众人正在谈笑,我便仔细聆听了起来。

    “义弟,为兄恭喜你喜得千金,这杯酒咱们干了。”

    “谢大哥,来,干了。”

    我爸有个结拜大哥?

    “恭喜沈先生!”几十种不同的声音说的是同一句话。

    我正想入非非,胖娃娃奶声奶气地凑了过来:“小娘娘,这是我meimei。”

    “好孩子,俊山喜不喜欢meimei?”

    “喜欢。”我一抬眼睫毛正瞧见他点头,心情似乎好了点,勉强接受了这个“哥哥”

    日复一日,转眼到了年关。

    可怜呐我这半年,为了应付睡眠之外的无聊,倾心精力,将所有的空闲基本上都用来复习。复习什么?嗨,只要是能记起来的,例如一些古诗古词啊,零零整整地统统背了不下千遍,不好意思的是,其实我根本就忆不全几首整的。唉,诸君试想,一个没有任何准备,直接被遣回了历史前朝的人,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对了,自然是历史!可恨加悲催:这一门,我真的真的完全就是眼前一抹黑!掏空了脑袋,搜尽了枯肠,我发奋地嘬响了胖乎乎的手指,最终能记起来的一些,或许有用的所谓与这时代相关的历史,完全仰仗电视里放过好几遍的“七侠五义”

    偶尔也尝试,把小时候的每一件开心的事统统倒出回味,开始还有些趣味,嚼过了几遍,便索然无味。实在没啥好打发时间,只要是能记起的山歌啦,流行歌曲啦,全部在心中反反复复哼唱无数遍。嘿!连我都有些难信,自己在这方面记忆存储量居然多的惊人!随便一哼,那歌词儿就不用想便滚滚涌上,不必像记其他学过的知识那样费神,不仅记住的歌多,还曲曲皆整。

    左右无事,便聊聊我现今的家庭概况。

    我爹姓沈名越,祖上皆出身将门,无耐香火寥寥,几代下来全靠一脉单传。轮到我爹这辈儿,祖父母相继英年早逝,只余下我爹小苗儿独支。

    祖父在临终前,将幼小的沈越托孤给家族世交,同时也是祖父上司,即宋朝骁骑卫上将军张美。张将军辞官后定居在江陵府,平时管教子女相当严厉,子辈孙辈没一个不怕他老人家。

    这张老一世英雄,偏偏对聪明调皮的沈越一筹莫展,可谓伤透脑筋。一番苦心将他送往多处求学,原指望着他能学有所成,大小考取个功名也好光耀光耀门楣,孰料小家伙竟如此顽劣不服管教,求人托信,辗转东西,可不管去了哪处,结局都像枚上了场的足球:踢踢踢!

    老将军摇头哀叹,对这比孙嫌大比儿嫌小的野小子,全无一点儿办法,打也打,骂也骂,苦口婆心的唠也唠了,这小儿跟个茅坑里的石头似的,软硬不吃,急得死你。

    谁曾想,有心栽花花却不发,信手丢枝生根发芽!我爹每日里钻墙打洞,上树掏窝,下水摸鱼,东拼西凑地自学成才,且捞了个文武双全。

    混到十四岁,在当时的江陵也算得上小有名气了…老将军声势隆重地将父亲认作义孙,十分得意。张老在外逢人便夸赞他,小沈就不同了,哪管什么场合,十次九次顶老张的嘴,张老一回家抄棒就开打,一老一小,一追一闪,爷孙俩不把院子闹个鸡飞狗跳决计不作罢休,每每讲到这种情形,娘就笑得喘不过气。

    十五岁时,父亲心下满满地立志游遍四海踏遍天下,瞒着老将军离家出走了。

    在关外结识了俊山哥的老爸,也就是现在的桂寨主桂守贤,两人意气相投,共历几番生死,结为莫逆之交。

    父亲从来就无意功名,常对民间诸般手艺感兴趣,他本就擅长音律,曾四处寻访好琴未果,最后就干脆自己学起制琴。也是他运气极好,得桂伯伯一番指点,竟在岭南最深的原始丛林中,觅得一棵世间罕见的千年古树,历时三年费尽心思,终制成两把绝世好筝。

    据实而论,我爹虽然胸罗百象,其实样样都不算太精。凭着那两把琴中奇葩,再加上一手胜赛天音的琴技,二十岁后方才真正名扬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