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评传_第三节搞假民主的恶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节搞假民主的恶果 (第2/4页)

诚以谢国人,以振军心”在军事检讨会上,请求发言者特别踊跃,也就不足为奇了。

    北方代表在宴会上甚至当面促蒋介石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蒋介石的回答很妙,他说:“我不是诸葛亮,陈诚也不是马谡,怎么叫挥泪斩马谡?”他似乎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马谡失街亭当斩,陈诚失东北不当斩吗?不过话说回来,失街亭是马谡自作主张的错误,而失东北乃陈诚执行蒋介石命令之故,该斩的是蒋介石自己。蒋介石听到请杀陈诚,能不如同身受,怒形于色吗?他能杀一个替他背黑锅的人吗?

    国大的重头戏当然是选举总统,其实是选举蒋中正为总统,但是国大一开幕,蒋却戏剧性的准备放弃竞选总统,颇堪玩味。就在国民大会开幕后一日,也就是三月三十日,蒋介石就派王世杰传话给胡适,将宣布自己不竞选总统,而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他自己愿做行政院长。这突如其来的“出击”连聪明的胡适都被“迷”倒了,在日记中写道:

    我承认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的耳目。我也承认蒋公是很诚恳的。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出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六册)

    三月三十一日,胡适真的“严重地”考虑起来,上午约周鲠生来谈“请他替我想想”;下午又与王世杰长谈三小时。最后当日晚上八点一刻,王世杰来讨回信,胡适接受了。不过胡适接受仍留有余地,他要王世杰转告几点:

    第一、请他考虑更适当的人选。第二、如有困难、如有阻力,请他立即取消,他对我完全没有诺言的责任。(《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六册)

    这种“余地”很容易被视为“客气”并不影响“接受”故胡适想了一晚之后,于四月一日愚人节晚上去看王世杰“最后还是决定不干”显然“难以相信是真的”(“toogoodtobetrue”)?选但是蒋介石仍在四月四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中全会上,宣读一篇预备好的演说辞,声明他不候选,提议一个无党派人出来候选,并替候选人开了五条件:一、守法,二、有民主精神,三、对中国文化有了解,四、有民族思想、爱护国家、反对叛乱,五、对世界局势、国际关系有明白的了解。虽未指名道姓此候选人为谁,但胡适自己说:“在场与不在场的人都猜想是我?选”(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六册)

    蒋介石要请胡适竞选总统,并由他亲自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名,可是会中除吴稚晖与罗家伦两人赞同蒋的提议外,其余出席者都坚决主张蒋为候选人,蒋乃交中央常会决定,中常会决定拥蒋,于是胡适竞选总统的插曲落幕。这一段历史正如当年所发生的,真实不误;蒋、胡之间的联系人是王世杰,王对此事有纪录,胡本人亦曾记此事。但怎样来解释这件事呢?王世杰向胡适说,根据中华民国的宪法:总统无实权,所以蒋情愿屈居胡下,当有实权的行政院长。这种解释似乎言之成理,然事后证明,宪法问题难不倒蒋介石。老蒋当年哪里会为此小问题,而不愿做大总统呢?王又代蒋转告胡,蒋不当总统以便戡乱。这种从现实的考虑,当然有可能。如果再略事发挥一下,蒋一心一意要戡乱,极需美国人的大力支援,把胡适牌打出来,自可赢得山姆大叔的好感?选不过,冷静地想一想,蒋介石如果真的坚持不当总统,真的想请胡适竞选,他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他的中央常会居然敢否决他的提议,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强人对他的执会、常会竟如此没有影响力吗?如果说是虚情假意吗,那又何必一再派王世杰去劝胡适呢?其目的又何在呢?真相到底如何?真是一头雾水?选

    事隔四十余年,当年的国代刘心皇无意中帮助我们揭开表象,洞见真相。刘氏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七日给李敖的信中,有如下一段:

    关于蒋中正劝胡适竞选总统一节,我认为是蒋先生想请胡适代表社会贤达、代表清流,发表声明,说:“当今之世,总统一职,非蒋中正先生担任不可。”当时,胡适被劝时,只说自己不能干,竟然不说拥护蒋先生干,蒋只有一劝再劝,希望胡领悟,讵料胡不唯不悟,竟终于答允,演成中常会反对,而蒋也终于接受他的中常会之拥戴,担任总统候选人了。(载《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百期下册,页一O七)

    刘心皇的“认为”不仅如他所说另有旁证,别有前科,而且令人疑窦冰释,大有原来如此之感。原来蒋当总统始终不做第二人想的,原来蒋请胡竞选,是示意胡拥己,一再敦请,乃因胡不识相,希望他领悟。结果胡不但未领悟,还认为“蒋公是很诚恳的”居然假戏要真做。但假戏又何能真做呢?原来国民党的中常会完全是先意承旨的,蒋完全是胸有成竹的。从“政治文化”(politicalculture)的层次看,蒋再度表演“以退为进”、“口是心非”的中国传统,以及再一次显露他的性格。他是一有自大狂的人,再加上封建迷信,自以为真龙天子,天无二日,哪肯屈居人下?同时他又是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否则何必要清流拥戴呢?

    戏演完之后,便是如何修宪以增加总统的权力。国大代表们遂于四月十八日讨论宪法修改案,蒋介石首次以代表资格出席,入座第一号代表席,以一小时的快速顺利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完成三读程序,主要内容即为提高总统的职权。代表们在其他修宪部分争论激烈,各不相让,独对提高总统职权,全无异议,可见极大多数的代表乃是忠于蒋介石的国民党人马,所争者只不过是他们自己人内部的权力斗争。蒋介石于四月十七日召集全体国民党代表训话,要他们“服从领袖、尊重党纪”全体起立,一致接受,也就不必为异了。

    四月五日国民党中常委一致拥护蒋总裁为总统候选人,翌日临时中全会也表示拥蒋为第一届总统候选人。四月九日,一百五十余名国代签署,请选蒋主席为总统,连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