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节杜鲁门不肯出兵保蒋 (第3/4页)
的援助也无济于事。所谓“干预”最终势必把蒋介石肩上的财经与军事担子挑过来。蒋曾向司徒雷登提出签订《中美反共协定》,司徒不予鼓励,显知蒋有套牢老美之意。(见Rea&Brewer前引书,页一九四)当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九日,沈阳已于一周前弃守,徐蚌会战开始之际,蒋介石向杜鲁门做了“狂呼式的求救”(afranticappealforhelp)。同时美军驻华顾问团团长包大维(GeneralDavidBarr)向白宫报告说:“我深信那军事情况已经坏到惟有美军积极参与才有办法。自我抵华之后,没有一次败仗是由于枪械不足。他们的败仗,在我看来,完全归咎于世界上最坏的统驭术,以及其他有损士气的因素,以至于全无斗志。”(阅MargaretTruman,HarryS.Truman,P.411)至此,杜鲁门政府已有清楚的结论:除非美国愿意花费数十亿元,派百万美军赴华助战,对蒋增援实同浪费。 美国出兵百万保蒋,似乎是天方夜谭,其实不然,当时美国有的是狂热反共人士,很愿意组织反共十字军,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至少阻中共于长江以北。共和党于一九四九年大选,推出右派保守的杜威(ThomasE.Dewey),极力附和反共援蒋论调。他公开说:“中国如果倒下,我们有理由认为整个亚洲将要完蛋,然则西欧与美国势必孤立,在一个极具敌意的世界中受到孤立。”(见TheNewYorkTimes25Nov.1947,P.18)俨然是越战前的“骨牌理论”(TheDominoTheory)?选杜威心目中的中国,就是蒋介石的中国,意在给蒋更大的援助以及与中共决战。蒋介石素知与美国在反共上具有亲密的共识,自然更冀望于杜威之当选。事实上,杜威麾下的共和党人,有不少认为帮助蒋介石战胜中共,乃是反共战争中一项较为便宜的投资?选 杜威呼声颇高,舆论预测其当选,结果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杜鲁门获得连任,参众两院亦由民主党得到多数席次,更加强杜鲁门的政治实力。蒋介石也无法期望美国对华政策的大变动,其实杜威如果当选,是否真正会出兵助蒋剿共,乃是一个大问号。不过蒋对连任的杜鲁门,所能盼望的,惟有争取更多的美援,仍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蒋介石十一月九日的呼救电,就是在大选之后不久向杜鲁门发出的,呼吁“加速并增加军事援助”甚至要求“美国军事顾问参加指挥作战”(参阅《顾维钧回忆录》第六册,页五二三),但杜鲁门基本上并没有因而改变既定对华政策。 当徐蚌会战情况不利时,美国国务院对蒋政权的态度已由鄙夷转为冷漠,认为蒋介石倒台将不可避免,而适于此时,蒋介石尚不知趣,还想派孔祥熙到华府做他的私人代表、“太上大使”结果被马歇尔认为“不妥”、被杜鲁门拒绝接见,终于无疾而终。十一月二十四日,顾维钧拜会杜鲁门,美国总统比中国大使更知道徐蚌战况,说是国军三十二个师携带全部装备投共。顾竟全然不知,后向叶公超询问才证实。(参阅《顾维钧回忆录》第六册,页五四四至五五三)。 一九四八年年底,南京政府已呈瘫痪之势,蒋介石原想亲自到美国来求援,但杜鲁门并不赞成邀请,认为“看不出此刻委员长怎能离开中国”(见《顾维钧回忆录》第六册,页五六O)遂改由宋美龄代表蒋介石来,但美国方面坚持为私人访问。宋美龄于十二月一日上午抵达华府。她此行的境遇与上次迥然不同,上次日本侵略军虽占据大片国土,他们夫妇受到美国朝野的敬礼,视为抗日英雄,接待的盛况空前,而此行根本不予官方接待,踉跄和难堪之情难以掩饰。她此行的真正目的,连大使顾维钧都搞不清楚,尚需猜测到底是委员长授意,还是夫人自作主张,甚至如谣传所说的一些古怪原因。诸如与丈夫吵架以及怕被共军俘虏等等。她向杜鲁门提出的三要求:援华声明、派遣高级军官、增加军援,已是连续的旧事重提,美国政府不感兴趣的态度,已甚明确。杜、蒋之间已难于异中求同,杜认为蒋不肯改革,援亦无益,蒋则谓没有援助,根本无从改革,讨价还价全不投机。她若于行前行后好好与顾大使研商,了解华府情况,根本不必多此一举,让杜鲁门说不,自取其辱。然而她抵达华府后,顾大使一再求见未予理会,更无机会向她细述“背景分析”最后在她赴白宫见总统那天下午,才约见顾大使,却板起面孔,原来是一个为孔家办事、在大使馆挂名为随员的黄仁泉被撤职之故。谈完话后,她起身以“严厉的声调”向顾大使说:“黄仁泉将被撤职,是否真有其事?”然后一再反复说,只要她在美国,就需要黄仁泉办事,就不让他被撤职。顾大使保证不撤销黄的职务,她才走出客厅。顾大使得此“奇遇”忍不住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 我有这样一种印象,就是她(宋美龄)并不急于见我,因为她的心情不好,为她的使命和她遭到的冷遇感到烦恼,也许还因为她的亲戚和黄仁泉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她对我的态度不那么友好和自然,和我们以前在各种场合见面时都迥然不同。奇怪的是,在我们四十五分钟的谈话中,她一次也没有对我说她是怎样决定接受访美使命、访美的目的、委员长或政府的希望、马歇尔将军的态度、她想象中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