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节杜鲁门不肯出兵保蒋 (第1/4页)
第五节 杜鲁门不肯出兵保蒋 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出王牌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内战,结果无功而返,他回华府后,认为和谈的失败,国民党要负的责任多于共产党(见May,TheTrumanAdministrationandChina,P.12),耿耿于怀。从蒋介石看来,马歇尔好像是在帮共产党的忙,其实美国人是要帮蒋介石的忙,希望不必内战就将中国统一于蒋介石的领导之下。帮蒋介石的忙也是帮美国的忙,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符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和平稳定的中国则符合美国的商业利益,战后美国经济独霸全球,一度产品占世界总额的六成,中国不仅是广大的潜在市场,亦是主要的原料供应国。奈蒋介石“冥顽不化”一意想消灭“共匪”偷鸡不着蚀把米,不但使自己失去了大好江山,也使美国“失去了中国”(lossofChina)。杜鲁门与马歇尔对“损人害己”的蒋介石鄙夷与憎恨之情,可以想见。 马歇尔毕竟是一正直的军人,不苟言笑,不会出言不逊,然而杜鲁门乃出身小城的政客,口不择言,国骂随心所欲,颇具乡土色彩。他退休之后,有人替他做“口述历史”虽已年逾七十,但提到蒋介石仍然火气甚大,气愤溢于言表。他说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包括蒋氏夫妇在内的孔宋家族,盗取了美国对华援助三十五亿中的七亿五千万美元,投资于巴西圣保罗和纽约的地产,以及用之于所谓的“中国游说团”(ChinaLobby)。杜鲁门毫不留情地说:蒋、宋、孔“他们都是小偷,他妈的他们之中每一个都是”(They’reallthieves,everydamnoneofthem,见ller,PlainSpeaking,P.288,289) 杜鲁门和马歇尔虽早就不喜欢蒋介石,但他们的问题是别无选择,从美国的利益着眼,他们更不喜欢毛泽东。美国人虽在延安没有看到俄国顾问、任何俄式装备,也深知斯大林为己远甚于助毛,但毛毕竟是共产党,毛的胜利仍然是国际共产主义的胜利,在冷战已渐成气候之时,美国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更何况杜鲁门不像蒋介石是独裁者,必须承担其他政治势力的压力,而蒋介石在美国有的是右派朋友,如出版界的卢斯(Luce)是最忠实的拥蒋派。通过蓬勃的反共信念以及“中国游说团”的组织,在美国形成一股强大的亲蒋力量。 亲蒋与亲华本来是两码子事,但当时一般美国公众往往和蒋介石一样,把蒋介石当作中国。罗斯福的亲信霍普金斯(HarryHopkins)就曾说过“委员长可能是惟一的中国人,像美国公众那般误以为蒋介石就是中国”(引自Kahn,TheChinaHands,P.102)尤其是美国公众之中的右翼政客,把“扶蒋”与“反共”视为一体,以“批蒋”与“媚共”为同义之两词。因而若干在重庆的美国外交人员因批评蒋介石,在“麦卡锡时代”被戴上红帽子而遭清算,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反共的大方向下,除了公众之外,美国的官方,特别是外交与军事部门,都只有主张“助蒋灭共”几乎一致认为蒋介石垮台和毛泽东的胜利,将导致苏俄控制中国,威胁到美国在亚太的利益。第七舰队司令库克(AdmiralCharlesM.Cooke),于马歇尔在华调停期间,就主张减少美国驻华陆战队的兵力,虽未被马歇尔所接受,但仍继续强调美国在华军事基地的重要性,特别是青岛海军基地,认为一旦失去,将有灾难性的后果,故提出训练中国陆战队以及用美国海军来支援国民党等等各种建议。(参阅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Vol,7(1947),P.73—80,864—865,944—945,953)美国国务院上下以及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大都采取扶蒋、援蒋的立场,都希望美国的援助可以帮助蒋介石打败共产党。 在这种情况下,杜鲁门和马歇尔再讨厌蒋介石,亦只好援助他。蒋亦心知肚明,有恃无恐,最后可以不买马歇尔的账,关闭和谈之门,全面展开内战。不过从顾维钧的回忆录看到,蒋还是低估了马,所以当听说马被发表出任国务卿时,感到“震惊”蒋还想请马留在中国当他的军事顾问呢。总之,杜鲁门也好、马歇尔也好,并不存在援不援助蒋介石的问题,而是援助多少,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使援助得到应有效果的问题。马歇尔初来华时,就带来一张五亿美元支票,作为达成和议的“奖赏”一九四六年下半年,马歇尔曾以禁运军火作为对蒋和谈的压力,但在马氏离华之前,禁令已经取消了。蒋介石打共产党始终有美国的军援,到一九四七年秋天,又有新的援助计划。一九四八年四月美国国会又通过四亿六千三百万元的援华法案,据美方估计,自抗战胜利五年以来,援助蒋介石政府不下二十亿美元。而蒋介石却一直认为美援不足,导致他的失败,美国右派政客也借此攻击杜鲁门政府“失去中国”但是在华观察的美军一致认为国民党军队挫败绝非由于军火缺少,而是由于领导无方,士气低落。他们见到解放军进入北平时所携美械装备,以及毛泽东阅兵乘坐的凯迪拉克敞篷轿车,很不是滋味。 当一九四七年秋天,战况日渐对蒋介石不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