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不胜寂寥的小花 (第1/3页)
第六章 不胜寂寥的小花 纳兰在山中养好了伤,章大寒的伤也痊愈了八成。经过谋刺镇守太监邵雅子几乎身陷重围伏尸当场一事后,他们原本要打算行刺索天离的计划,也变得审慎了起来。 有一日,纳兰问章大寒:“我们还要不要杀索天离这狗官?” 章大寒怔了一怔,道:“索天离?” 纳兰提醒他:“索天离就是索元礼。” 章大寒一听这名字,登时煞气上脸,腾腾地道:“这种鱼rou百姓、残民以虐的狗官,我章某人生下来就是为了铲除他们,怎能不去?” “好,”纳兰把话说在前头:“这次得真正要从详计议。” 章大寒自吃过上次的亏后,知道鲁莽行事只怕讨不了好,但一听定计便头大如斗,凸着眼珠搓着胡子,说:“你有脑筋,你动好了,我这只会拔剑杀人,搞不来这种阴谋。” 纳兰笑了:“也不是什么阴谋阳谋,只是我们势孤力单,对方人强马壮,还得找些帮手才行。” “帮手?”章大寒冷笑:“谁帮得了我们的手?” 忽然眼睛一亮:“莫非你说的是那在怀玉山里救了我们的两父子?” “那两位神龙见首不见尾,也太难找,如我猜得不错,他们就是对抗阉党宦官组织‘天机’中的两位当家,叫做‘父子兵’,父子两人合而为一,武功高绝,但行踪无定,神出鬼没,除非是他们来找我们,否则断断寻他们不着的;”纳兰娓娓道来:“我倒有两名人选,要是他们能够义助,杀索天离有望矣。” 章大寒问:“谁?” “一位是白痴。”纳兰眼睛发着亮。 “白痴?” “一位曾经救过我的白痴,”纳兰说:“他的剑术高明。” “还有一个呢?”章大寒似对“白痴”不太感兴趣。 “这个人十分有名…” 章大寒冷笑。 “这人是名门望族之后…” 章大寒几乎是用鼻子哼道:“武功好不好,跟有名和家世攀不着什么关系。” “此人用的是一把名剑…” 章大寒正用右足趾去搔左足跟。 “他的剑法极佳,是当今天下,唯一会使‘天羽廿四剑’的剑客。” 章大寒剔起了一只眉毛。 “这个人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人太气狭量小,喜说人是非,臧否人物,兼且好色不要命——” “是他!”章大寒霍然而起,发现纳兰咀里开出一朵花来似的叫道:“他使的是不是‘金虹剑’!” 纳兰微笑、点头。 “他是不是落魄王孙方柔激!?” “方柔激是我的朋友,好朋友。”纳兰整个人似坠入了回忆之中:“尽管现在朝廷至少派了足够组织一整支军队的高手去剿杀他,但他还是我的朋友,很好很好的朋友。” 方柔激很激动。 非常的激动。 激动得接近冲功。 因为他见着了她。 一个比艳丽还艳丽,但又比清纯更清纯的女人。 不。一提到“女人”这两个字,在方柔激的心里,仿佛觉得亵渎了她。至多,只能称她为“女子”这两个字,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分别,但方柔激觉得很重要,因为“女人”多指已婚妇人“女子”则多属未婚,眼前这样一位女孩子,只可能是处子,不会是妇人。所以方柔激坚持认为她是个女子,而不是女人。 这一点对旁人而言,可能完全没有两样。 那日在万禧楼听了她一阕弹词后,开窑子的癫痢芒和烂赌六,就在那儿评头评足: “这狼蹄子清得似捏得出水来,他奶奶的,看了可怪,从心里到肠头都痒着呢!” “别看她纯得白纸儿似的,万一搞上了,说不准比‘馥园’里的那些娘儿们还sao哩!” 两人就说了这些话。 在回家的路上,无缘无故的被人打得一个脱了下巴,一个落了大牙。 下手的人当然就是方柔激。 ——对付这两个不成材的东西,他可不必蒙脸,伤了他们还未看清楚来人有几条腿呢! 方柔激掴了他们耳光,才算是出了口气。 为徐小泥徐姑娘出了口气。 气是出了,但他下次决心不再到“万禧楼”去听曲聆词。 ——因为得不到,所以看了越发心疼。 徐小泥径自唱她的说她的,方柔激直如充耳不闻,连她身伴那弹琴的汉子也恍如无睹;他眼里,只有她。 她的一颦、一笑、一嗔、一喜。 她的一动是一种风姿,千动便是千种风姿,每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心灵和纤痛。 啊。 他多想跨出去,可是这一步就是天涯。 咫尺天涯,欲跨不能。 他觉得他自己不配。 ——他只是狼子。 ——不止在江湖、在惰场上,他更是个狼子。 这女子却那么纯真,他简直不敢置信,这么美艳的一位女子,艳得那么入骨,偏是在顾盼间眯着那一双美目,却媚得入了骨,在娇嗲中觉得她是你的小女儿,又是你的妻,你可以把她攘着来疼,揽着来宠,搂着来爱护。怎么会清纯如水仙而又艳丽如桃花会同时并现在个女子的容色里呢?他想:啊,莫非那是红白相间的梅花? 他要悬崖勒马。 再看下去会忍不住的。 他告诉自己。 ——他再荒唐、再好色,也不能、亦绝不会去当采花大盗。 他只是好色,兼且风流,但不是yin贼。 他不想破坏自己的规矩,更不想伤害对方的贞洁。 ——何况那是个良家妇女。 ——而且还是个流狼江湖的苦命女子! 所以第二天他就下定了决心,改到“香河阁”用膳。 一个多月来老是往“万禧楼”跑,忽然不得再见那人间绝色,心里好像被挖了一个大洞似的,难免怏怏然,惆愀不乐。 如此过了两天,到了第三天,第一道菜肴未送到嘴里,忽听当啷一声,此处竟也有人唱戏,再听时又是那仿佛在天涯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