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有眼_中央阿尔卑斯山上的尸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央阿尔卑斯山上的尸体 (第3/6页)

此结果。”

    当时,东京来的刑警打电话问过松本气象站,报告警司说,台风经过的当晚,木曾附近一千米以上的高山,最低气温降到六度左右。

    “果然如此。气温这样低,加上暴雨当头,其结果可想而知了。”院长在一旁说道。

    饭盒里没有一颗米粒,背囊里空无一物。背囊里当然不是一直空着的,肯定装过罐头之类的东西,吃光以后全都扔了。看来还是饿死的。

    “院长,死了有三十个小时了吗?”当初在现场验尸的警医问。

    “差不多,从昨天的验尸的时间算起,已有三十个小时。”院长同意警医的看法。

    警司凝神深思,假定时间相符,懒沼律师死于台风之夜的十一二点光景。如果饿了三四天,那么他在山里徘徊了五六天了。什么缘故呢?他为什么要独自在山上彷徨呢?井手警司猜不出其中的奥秘。

    这时,院长用手术刀切开内脏各部分。他低声私语道:

    “太奇怪了。”

    警司耳朵尖,马上问:“什么事?院长!”

    “我是说,他的膀胱里,”院长指着膀胱说“尿非常少。饥饿的时候,会拼命喝水。可是他的膀胱里几乎没有尿。而且其他器官也好像很干枯。”

    院长吩咐助手把尿取在量杯里。助手看着星杯上的刻度说尿量为4CC。

    “尿少同死因有关吗?”警司问。

    “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水喝得少,愈发加重饥饿感。”

    做沼律师为什么不喝水呢?当夜山里降雨量为四百二十毫米,不愁没水喝。

    福岛警署的老警司一直沉默不语,听了院长和警司的对话,这时开口说道:

    “其实,他本人一定想喝水来着。尽管雨下得很大,那里全是岩石,雨水都流下山去,没有水洼。但在发现尸体的现场下面,却有一个水潭。我这样想象,做沼律师一定想去喝流到水潭里的水。人渴的时候,拼命想喝水,律师又饿又乏,身子软弱无力,一下子坠落在岩石上面。”

    并手警司一边听,一边寻思,这个推论是正确的。坠落之后,无论引起脑震荡与否,人已经动弹不得,寒冷促使他饿死得更快。这时,井手警司本应想到更严重的事情,可是他竟疏忽了。

    警司一心在捉摸做沼律师为什么要上木曾山?于是他问律师的弟弟:

    “懒沼律师是否喜欢爬山?他常去吗?”

    “不,家兄根本没有这种爱好。”弟弟回答。

    “木曾附近有什么亲友关系吗?譬如说,有没有认识的人,以前来过这里没有?”

    “没有,没有任何关系。”仍然是否定的回答。

    这就怪了。警司想;既不会爬山,又没有亲朋故旧,律师在中央阿尔卑斯山脉的折古木山里徘徊五六天,究竟是为什么呢?

    并手警司年轻,不幸(?)又酷爱文学,想到做沼律师的怪死,不禁回想起海明威的《乞力曼札罗山的雪》这篇小说的楔子。

    ——乞力曼和罗山是一座海拔一千九百七十一英尺的高山,靠西边顶峰附近躺着一具风干冻结的死豹。这头豹来到如此高山,究竟是来寻求什么呢?谁也说不清楚。

    ——做沼律师为什么要登上这座高山,饿死在这里?

    警司暗自背诵道:

    “靠西边顶峰附近,横躺着一具风干冻结的死豹。这头豹来到如此的高山,究竟为什么呢?谁也说不清楚。…”

    然而,井手警司知道,懒沼律师毕竟不是豹。

    律师是从东京被绑架来的。登上中央阿尔卑斯山脉的一角,恐怕不是出于他本人的意志吧。肯定是被暴徒押上山来的。

    警司请院长将解剖所见详细记录下来,送交警视厅。随后,在福岛警署协助下,去现场附近搜寻线索。

    现场附近,不外乎是从大平街到山里的路上,沿途星星点点地散落着少数人家。

    因为离现场较远,估计不会像预期那样得到什么线索。

    倒是从另一侧面得到了情报。三留野至饭田之间有一趟公共汽车。它的女售票员前来福岛警署检举。

    在刮暴风雨的前四天,从名古屋开来的列车,上午十一点钟到达三留野车站,开往饭田的第二辆公共汽车,正好轮到她这一辆。女售票员说,车上的乘客中有一位很像是查找中的做沼律师。问她怎么知道的,她答说,记得那人穿一件暗绿色衬衣。

    “是这个人不是?”并手曾司拿出源泪的照片给她看。售票员说,脸相记不清了。

    “他不是一个人。”女售票员说“有五六个人同他在一起。”

    “哦?他还有同伴?那些人有多大年纪?”

    “都是年轻人。不到三十岁吧。他们的长相我记不太清了。”

    “他们在车上是怎么个光景呢?”

    “尽在谈天说地。主要讲山里的事,具体讲什么,我没注意。”

    “穿绿衣服的人也和他们一起说话吗?”

    “不,只有他一个人不开口,对了,他离开别人单坐着,显得孤零零的。”

    “嗜。那么他们在哪一站下的车呢?”

    “在木曾岭隧道那里。五六个人一起下车。穿绿衣服的人夹在当中。”

    “后来呢?”

    “他们朝山里走去。排成一行纵队,因为山路很窄。”

    “我问一下,穿绿衣服的人,当时走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

    “嗯——好像在中间。”

    警司寻思,如果夹在中间,前后都有人,我沼律师还是被这伙绑架犯强行押进山里的。

    当时有辆运木材的卡车,迎着公共汽车从对面开来。后来那位卡车司机,他的证词同售票员的话相符。综合这些线索,便了解到下面一些情况。

    3

    中央线上,在名古屋和盐员两站之间,有个名叫三留野的小站。除了车站后面有条木曾谷腕过以外,没有什么特别风光,是个普通的山村小站。车站前面,沿着旧中仙过向前走去,不远处有一家马笼旅店,是岛崎藤村的小说《黎明之前》的舞台。只有爱好文学的人,才会对这个站名稍加留意。

    上午十一点的火车到站后,等在站前的公共汽车将下车的旅客载完,便立即开走。公共汽车的起迄站是“三留野——饭田”这条线是班车,从木曾谷开到伊那谷的饭田市,要越过验越山山脊,全程共四十四公里的山路,每天只开三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