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节流言竟成奇谋齐国侥幸大秦帝 (第4/4页)
出特使飞车赵国,异口同声表示:“齐赵之间,多有流言。若得楚魏加盟,赵国须得先行与齐国一战,以示诚信!” 赵武灵王顿时怒火中烧,一副连鬓络腮大胡须几乎立了起来:“齐赵之间,有何流言?说!说不出来,赵雍剁下尔等狗头!”饶是他暴跳如雷,两国特使偏是死死沉默,一句话也不说。赵雍本是一心要与齐国决一死战,一则为五国雪耻,二则想一扫赵国多年的颓势,如今眼见信誓旦旦的盟约竟在突然之间大翻转,竟是气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要不是肥义一把抱住,几乎要一剑洞穿了两个特使。 特使逃跑了,盟约也眼看是瓦解了。赵国君臣倍感窝囊,都疑心是韩国作祟。赵雍便派出得力斥候到三国秘查真相。半月之间,斥候相继来报,祸首果然是韩国。这一下非但是赵雍怒不可遏,一班大臣也是义愤填膺,一口声吼叫着要惩罚韩国。赵雍二话不说,当殿便命平原君赵胜率领精兵十万,对韩国上党发动猛攻。 … 田轸高兴得连连拍掌喊好。孟尝君却听得大皱眉头:“奇也!这流言大是蹊跷,如何竟与齐国动静若何相符?又如何便同时在四国传播了?” 鲁仲连却是笑而不答。 孟尝君恍然大悟:“噢——是你!鲁仲连流言用间?妙,大妙也!” 鲁仲连摇头笑道:“孟尝君既然猜中,我却不便贪功。此计,却是另有高人。” “高人?齐国人?还是苏代?”孟尝君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 “田单。一介商贾,与我莫逆之交。”鲁仲连神秘地笑着。 “田单?莫非是王族末支?”田轸也兴致勃勃地插了一句。 鲁仲连淡淡一笑:“朋友之交,何须考究出身?凡姓田者,都须是王族么?” 孟尝君瞪了田轸一眼,回头笑道:“这通流言,看似简单,实则却是神出鬼没!此人智计,却是莫测高深了。”鲁仲连笑道:“田单久在中原经商,大市均有货栈店铺。河内兵败,我便料到齐国将有大劫。恰在邯郸遇到田单,我说了一番情势,他便想出了这个对策。原本只是想缓冲一番,给齐国缓出一段时日,好让老百姓逃难。不想却是一石激起千层狼,四国合纵竟是一朝崩溃,岂非天意也?” “说到底,还是四国各怀异心了。”孟尝君叹息一声“多少年来,哪次合纵不是如此?但有风吹草动,便是鸟兽散了,怨得谁来?” 鲁仲连也是一叹:“强大时谁都想做霸主,危难时谁都想别个做牺牲。争夺是铁定不变,联合是瞬息万变。真正的合纵,永远都不会有。” “不说如此丧气话了。”孟尝君笑了“第二宗呢?” 鲁仲连面色顿时肃然:“齐国真正的仇家醒来了。” 孟尝君目光一闪:“你是说燕国?” “正是。”鲁仲连点点头“乐毅在辽东练兵五年,已成精锐大军二十万。” 田轸急忙问道:“先生如何得知?我的斥候营为何没有消息?” 鲁仲连淡淡一笑,却没有接田轸话题,只对孟尝君道:“我总在疑心:齐王杀了燕国张魁,燕王反倒派使赔罪,如此忍辱,果真便是畏惧齐国么?与田单分手后,我便去了燕国,又去了辽东,终究是揭开了这个谜。燕国正在磨刀霍霍,齐国真正的危难还在后头。” 见鲁仲连说得凝重,孟尝君不禁笑道:“二十万大军何惧之有了?根本是有无明君在位?有无名将统兵?燕王原本平庸,这乐毅却是何人?值得仲连如此看重?” “孟尝君差矣!”鲁仲连少见的断然一句,还连带着粗重的喘息了一声“燕王姬平绝非平庸之辈,依我看,却是比越王勾践还强得几分。要说乐毅,更是天下少见的名将之才,其先祖便是当初魏国名将乐羊。更有上卿剧辛主持国政,也是名士贤才。如此君臣十余年韬光养晦不露锋芒,孟尝君竟不觉得寒气森森然么?” 孟尝君毕竟不是颟顸之辈,听得鲁仲连一番见地,竟是心中顿时沉甸甸地:“四国与齐国已经交恶,若有燕国死力合纵,齐国岂非大难临头?” “这便是我今日来的本意。”鲁仲连点点头“也是那位田单兄的主意。辽东之事,也是田单兄说给我的。” “他却如何知晓?”孟尝君不禁大奇。 “简单得很。”鲁仲连笑了“田单入辽东收购人参虎骨,进山误入秘密军营,差点儿回不来了。” “果真如此,仲连以为该当如何?”孟尝君也顾不上细问田单了。 “齐国危难,内外俱生矣!”鲁仲连便是一声沉重叹息“外事,我倒是与田单兄谋得一策。可这内事,孟尝君被罢相,却是如何着手也?” “内事须得如何?你先说说。” 鲁仲连掰着指头道:“其一,立即废止增加赋税的诏令。其二,二十万新兵也最好不要征发。其三,派出特使与楚国修好。若能办到如此三项,大难可减一半。” 田轸不禁失笑道:“如此三项,便有忒大威力了?” 鲁仲连正色道:“前两项为内乱之根。若不消除,大战一起,难保不生民乱。民乱但起,齐国何在?后一项为兵家退路。若无楚国,齐国断难长期支撑。” 孟尝君默然良久,竟是摇头一叹:“难矣哉!此人疯劲儿十足,却是如何扭得回来?”突然却是眼睛一亮,拍掌便笑了“有了!左右我是闲居了,去找一个人回来!” 鲁仲连笑道:“有办法便好。告辞!” “留步留步!”孟尝君急道“你去哪里?” “秦国。”鲁仲连一笑,身影已在石亭之外“再去楚国。”便不见了踪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