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节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第4/4页)
少。聚将厅后便是主将的起居室,即通常说的后帐。乐毅的幕府起居室小而简朴,没有专门侍奉起居的军仆或侍女,只有一张军榻、一只甲胄木箱、一副剑架、一个三尺深的硕大木盆与两只盛满清水的大桶。进了起居室,乐毅卸去了一身皮甲胄,便提起木桶向自己赤裸裸的身子猛浇了一通。冷水一冲,疲惫之气顿时消失,擦干身子换上一身干爽布衣,乐毅精神大振,立即到隔间军令室拿出四张大羊皮纸,埋头画起图来。 出身名将世家,乐毅自幼便熟读兵书通晓文案。十五岁时,他曾别出心裁地将历代大战绘成了一本图谱,族中老军旅们无不啧啧称奇。这次联军攻齐,是燕国长期筹划的雪耻大战,成败关乎燕国兴亡,实在是国命系于一战,丝毫大意不得。鉴于战国以来合纵联军从无胜战的痛心教训,乐毅给自己定下了十六字规矩——敬将纳言,衡平战利,有分有合,进军立约。 敬将纳言,是基于以往联军统帅的颐指气使而不孚众望说的,是诸将同心的重要一环,看似表面文章,在讲究实力大小的联军中,却实在是极难做到。衡平战利,是对本战可能得到的利市要公平分配,更要尽可能的立即兑现,这是联军要害所在。有分有合,则是联军战法准则:各军统为一战(合),但又有各自的进攻路线(分),既可明白显示各军战果,又不至于发生大的混乱与内讧。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战法,才有了最后的“进军立约” 进军立约,是乐毅统帅联军的独特方略。事先将各军的进攻路径画成图式,图下具名盖印以为凭信。如此一来,各军从不同路径独立攻齐,既可免争相抢夺肥地富城,又可免失利之时争相夺路。更要紧者,是战后对各国朝野能有个明白交代。毕竟,既往的六国合纵,每次战后都吵得不可开交,使盟邦反目成仇,其中因由之一,便是对战场与战果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画好五张进军图,四国大将也陆续飞骑赶到了。乐毅没有使用升帐发令的军中仪式,而是请诸将入座案前,自己先将此战方略说了一遍,末了却只是一句话:“会战先灭齐军主力,再五路进兵深入齐地。”魏赵韩三将均无异议,惟独秦国主将胡伤问道:“楚国十万大军进驻巨野泽,联军深入之时,楚军若在侧后袭击,上将军如何应对?”乐毅笑道:“楚军之事,诸将毋忧。燕军方位在南,正好为全军掩护,诸位全力赴战便了。”胡伤便是慨然拱手:“白起上将军有令:但以乐毅上将军军令是从!末将再无异议。” “好!”乐毅拿出了五张图“这是会战之后的五国进军路线图,诸位先看。若有异议,再行商讨。若无异议,便各自具名盖印,以为凭信。” “上将军真信人也!”魏国主将新垣衍一瞄图线,看自己大军正指向老宋国,便顿时笑着赞叹了一句。 “好!便是这般!”赵庄也慨然拍案。会战之后,赵军却是夺取齐国大河西岸的河间地区。此地正与赵国接壤,原本便是赵国长期觊觎的肥美之地,自然没有二话。 韩国兵力最弱,便辅助魏国一起夺宋,战后分给韩国两县之地。韩国主将韩举便也是拍案赞同。秦国原本说好不分地利财货,会战后自然班师回秦。胡伤看完图哈哈大笑一阵,突然黑着脸道:“上将军公心可鉴,谁个不服,秦军找他说话!” “利害交关,不敢言公。”乐毅摇摇手笑道“诸位有话但说便了。” “并无异议!”四位主将竟是异口同声。 “好!”乐毅拍案高声道“上笔墨,具名盖印!” 四员主将便各自将腰间大带凸起的一个皮盒打开,抠出一方铜印或玉印,在燕国军吏捧来的朱砂印泥盘里一沾,便结结实实摁在了各自的进军图上,再提起铜管大笔郑重地写下自己名字,便一一交给了乐毅。乐毅对中军司马一声吩咐,上印。中军司马便将乐毅的“燕国上将军乐”的阳文大印一一盖在进军图上。乐毅提笔在已经上印的图上工整地写下“乐毅”两个大字。如此妥当,中军司马再将进军图一一发到了四位主将手中。正在此时,幕府外马蹄如雨,随着一声“军情急报——”的宣呼,风尘仆仆的斥候已经大步冲了进来:“禀报上将军,齐国四十万大军已经抵达济水西岸,声言灭我联军于济西!” “主将何人?” “上大夫触子擢升上将军,统帅大军!” “触子,何许人也?”几位大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了一句。 乐毅笑道:“这个触子,原本是上将军田轸的中军司马,因筹划王宫较武有功,深得齐王田地宠信,先一举擢升上大夫,不想这次竟做了上将军。” “鸟!如此宵小之辈,酒囊饭袋无疑。”秦将胡伤轻蔑之极的骂了一句。 “不可大意。”乐毅正色道“此人久在军旅,经历过几次联军合纵,也单独打过几场小仗,原是颇有谋划,诸位断不可存轻敌之心。” “嗨!”将军们心下敬服,竟是齐齐一吼。乐毅走到帅案前拔出一支令箭肃然道:“五军一令:今夜整军,明晨向济西开进!两日之后,依照进军图,各军在聊城以东山塬扎营待命!” 次日清晨,四国大军共四十四万,便从漳水南岸浩浩荡荡地向济水进发了。一路不疾不徐,井然有序地常行推进。进入齐国境内,却突然兼程疾进,号角动地烟尘弥漫,声势大是惊人。不消齐军斥候,便是齐国百姓庶民,也是连声惊呼着给大军报信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