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第1/2页)
第121章 各府诰命夫人回府,果然在自己夫君跟前说夏仲芳的好话。 尚书夫人道“王妃和善,若当了太孙妃,自然也会亲和我们府中的人,于我们有利。” 侍郎夫人道,“谁个没有一点过往呢,前事不论,只说现在就好。且王妃品貌出众,又是王状元亲女,她当太孙妃,是众望所归。” 太史夫人道“观王妃为人,是肯为民众谋福利的,且她先前流落在外,知民间疾苦,若为太孙妃,是民众之福。” … 各诰命夫人的话果然起了作用,朝中反对夏仲芳当太孙妃的言论渐渐少了。 候着时机,夏仲芳又抱了喆哥儿进宫拜见苏淑妃。 苏淑妃一听夏仲芳抱喆哥儿来了,却是喜悦,让内侍快请。 夏仲芳进了殿,拉着喆哥儿拜见苏淑妃,福下去道:“见过淑妃娘娘!” 喆哥儿是先得了夏仲芳的吩咐,这会行礼:“见过太祖母!” “呀,瞧这小嘴甜的!”苏淑妃得了喆哥儿一句太祖母的称呼,眉眼全带了笑。 她虽不能封皇后,但喆哥儿这不是喊她太祖母么?只要沈子斋承大业,自要尊她为太皇太后,到时一样成为后宫至尊,晚年也有靠了。 苏淑妃寻思着,再看夏仲芳,也觉夏仲芳顺眼很多。以夏仲芳这样的性格,将来当了太孙妃,也一样会孝顺于她,尊她为太婆婆的。 “芳娘坐罢,别站着!”苏淑妃难得温和,见夏仲芳道谢坐下,便招手让喆哥儿跟前,抱他坐在身边,笑问近来学了什么功课,可学得懂等等。 喆哥儿骄傲仰头道:“全学得懂。先生夸我了,说我聪慧。” 苏淑妃便让他背诗,他果然背了一首,一字也没有错。 苏淑妃惊奇道:“果然聪慧呢,像了你阿爹小时候。”说着吩咐宫女道:“前儿得的一套玉碗玉杯,看着小巧,正合喆哥儿用,去寻出来,赏了喆哥儿!” 宫女应声下了。 夏仲芳忙站起来代喆哥儿道谢。 待宫女寻了玉碗玉杯过来,原来是一套的,果然极小巧,小碗有拳头大,极为精巧。 苏淑妃便让宫女抱着喆哥儿到侧殿中玩耍。 夏仲芳见此,知道苏淑妃有话要说的,自嘱喆哥儿几句,看着宫女抱了他下去,殿中其它人也退下了,便笑道:“淑妃娘娘有何吩咐?” 苏淑妃正色道:“芳娘,你至今还稳坐王妃之位,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你可知道这个人是谁?” “是谁?”夏仲芳迷惑,自己能稳坐王妃之位,不是全靠沈子斋为自己谋划么? 苏淑妃道:“齐王一人之力,岂能对抗皇上之意?现下皇上最听一个人的话,你的事,之前之后,这个人皆出了力。” “罗道长!”夏仲芳脱口而出。 苏淑妃点头道:“正是他。如今朝中也好,民众也好,反对你当太孙妃的人确实少了,但你的过往若被人翻起,总归不完美。皇上也不是很满意。你当知道,这个时候若能求得罗道长再为你说话,则皇上那里自然也没问题了。皇上点头,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夏仲芳忙谢过苏淑妃指点,只又道:“可是我想见罗道长,也不容易。” 苏淑妃一笑“有什么不容易的?他今儿和皇上在三清殿说话,你抱了喆哥儿去见皇上,自然也见着他了。他有心帮你,自会指点。” 景宗皇帝这会在三清殿中喝茶,和罗道长下了一局棋,一局终,推棋而起,若有所思的样子。 罗道长笑道:“现下天下太平,皇上还有什么苦恼的?” 景宗皇帝也不瞒他,随口道:“朕想封子斋为皇太孙,可是太孙妃人选,颇费思量。” 罗道长道:“现时齐王妃在民间有声望,又育有一子,不正是好人选?” 景宗皇帝觑罗道长道:“老道啊,上回你倒是为她说话了,说什么她有国母之相。现下又为她说话?” 罗道长摊手道:“这么多人为她说话,齐王又一意向着她,皇上若是另选太孙妃,只怕不美呀!” 景宗皇帝一怔,寻思了起来。 一时有内侍禀报,说是夏仲芳和喆哥儿求见。 景宗皇帝便令人传他们晋见。 夏仲芳带着喆哥儿进了殿,拜见了景宗皇帝,又和罗道长见过,问候了一句。 罗道长笑道:“不敢当王妃的礼!” “这礼,老道当得的。”景宗皇帝在旁边笑道:“你几次为她说话,受她一个礼有什么?” 夏仲芳心头一跳,抬眼去看罗道长,见他笑着点点头,突然就笃定下来了,原来罗道长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