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许戈06 (第2/2页)
都分不清是嘲讽、还是赞美那个人的演技了。 成年后,很多人管那个人叫做“蓝色路西法” 那天,许戈当着梅姨的面吃掉了甜点。 那留下舌尖上的味道并没有像她想象中的那般甜蜜,相反,越是想去获取那份甜蜜就感觉越是苦涩。 许戈想,梅姨说得可真对,她真的是一位早熟的姑娘。 次日,贴在爸爸五金店店面的特殊标签没有了,那个人骑着机车到集市去,梅姨也给五金店的学徒打了电话。 街西口那家关闭好几天的五金店重新开业了,这个消息让整条街的人松下了一口气。 就像梅姨保证的那样,许戈那天早上在早餐桌看到了爸爸,没有少一块rou也没有少一只胳膊。 重男轻女的中年男人就那样看着她,一副想笑但怕笑起来会失去威严的一家之主模样,走了上去,把头搁在他肩膀上。 把头搁在爸爸的肩膀上,只敢用余光去看那个人,那一眼长得望不到边似的。 眼帘重重合上,开口:爸爸,以后我一定听你的话。 爸爸的手落在她头顶上:“快去吃饭,吃完饭爸爸送你们去上学。” 四人座位的面包车沿着笔直的小巷行驶着,拐了一个弯是笔直的街道,一出街道光就四面八方迎面而来。 许戈把脸贴在车窗上,目光往着圣殿山的方向。 从今往后,她就只剩下圣殿山了。 面包车经过颠簸的路段时,许戈紧紧的抓住车门把手,尽量不让自己的身体往那个人身上靠。 下车,和爸爸挥手说再见,乖乖跟在那个人身后,只是这会儿她的目光紧紧盯着地面。 很快来到分岔路口,她要往左他要往右。 脚步没有片刻停顿的意思,埋着头往左,风因为飞快的脚步形成细微的声响,许戈在心里得意得很,也不是多难办到的事情。 可她没高兴多久,脚步不听使唤的慢了下来,就像那冬天早上爱赖床的臭毛病一样,天气太冷了被窝太舒服了。 站停脚步,最后一秒,许戈想起爸爸的脸。 在最后一秒中,每天早上孜孜不倦在心里念动的“许醇,回头吧”变成了“许戈,别回头!” “许戈,别回头,别回头!” 你看,咒语还是有用的,只是咒语对许戈有用,而对另外一个人毫无用处。 抱紧书包,脚步往着自己学校,可穿在脚上的鞋变重了。 爸爸重新回到五金店,他和认识的人说那是一场误会,他还表达出一直以来都很照顾他的那位犹太商人的信任。 “施特恩先生是一位富有民族精神的人,他是不会干任何一件损害自己民族的事情。” 几天过后,就像爸爸所言的那样犹太商人恢复了自由。 耶路撒冷市长办公室还针对这次事件发表道歉声明,声称那是有心人士所制造出来的陷阱,目地是为了破坏犹太民族的团结。 随着这份声明的发出,人们纷纷把策划这次事件的幕后黑手指向以色列的老对头伊朗。 至于被无辜囚禁数十天的五金店老板,人们纷纷表示出同情,不过从这次事件中人们知道了一件事情: 五金店老板和布朗家交情不错,这次事情那位能早日脱身还多亏了布朗先生。 纷纷扰扰的十月就这样伴随着落在耶路撒冷的第一场雨过去了。 这是一座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城市,春秋季节都浓缩为漫长而蒙热的夏季,随着初冬的第一场雨来临,让许戈讨厌的夏季也就宣告结束了。 耶路撒冷的冬季来得晚,可并不妨碍它的来势汹汹,十一月中旬天气快速变得很冷。 十月最后一个周末开始那个人总是往布朗家跑,从布朗先生会让那辆贴有法国国旗的车来接他许戈就知道,布朗先生很重视那个人的安全。 印有各国外交标签的车辆在耶路撒冷是一道附身符。 耶路撒冷冬天的夜晚总是尤为漫长,漫长的夜孕育出似是而非的流言,这些流言在清晨的集市街角流传着。 狂热的宗教分子、政治爱好者们更是让这些流言变得活灵活现。 十一月,许戈在“以色列政府将以以巴边境线为起。点修建隔离墙,以此隔离巴勒斯坦人对以色列人发起的恐怖袭击。”这样的传言所制造出来的惶惶不安气氛中度过。 十二月,这条传言被越传越广,越传越真,甚至于有从政府部门那里流露出“多名驻以外交官针对隔离墙问题对以政府进行施压,其中就数法国某位在以巴民众口碑极佳的外交官口气最为强硬。”这样的消息。 十二月中旬,布朗家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些国际观察家把以色列、伊朗、巴勒斯坦这三国关系形容成百慕大三角,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被卷进旋涡中,这三国以色列实力最强,伊朗次之,巴勒斯坦最弱。 伊朗和以色列是世仇,而巴勒斯坦受制于以色列,源于这个特点伊朗和巴勒斯坦组成了1 1VS1公式来达到区域势力平衡。 以色列的嚣张也来自于美国的撑腰,美国犹太人众多,犹太人已经渗透到美国的各行各业了,美国总统竞选资金百分之二十来自于犹太商人。 而两伊战争之后,伊朗在两伊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实力也成为美国的心头大患,美国和以色列在面对伊朗有共同利益。 在西方国家的刻意营造下伊朗的大规模化学武器成为了这个区域压在孩子们头上的阴霾。 ps:这些很枯燥吧,但峦蝈特别想把这个故事讲好,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男主女主们是在什么样的氛围下生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