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 (第4/6页)
的综合医院的建设上倾注了自己多年的积蓄,并且还从银行或朋友那里贷了款。 义三的医院最近也经常议论这座正在建筑的私立医院。有的人十分羡慕义三,认为他不久就要去那儿工作了。 甚至也有人传言说那座医院的院长曾到过义三的公寓。这真使义三惊讶不已。 还有人见面打招呼都有些四处找工作的味道,说什么“到时还请您关照…”等等。 可是,义三的心情却是十分烦闷。 他尊重自己的舅父、舅母,对桃子也有着兄妹的亲情。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愿意走这种一帆风顺的坦途,才反感扎根到别人安排好的地点上。他不满足这一切。 美貌内会隐存叛逆,强有力的男低音会包含着野性。义三有着争取解放、冒险的青春活力。 他喜欢桃子。但是,一旦离开她,这感情就会淡薄。桃子每星期都要给他来一封信。 …上回你让我办的、那件弹子店的女孩的事,爸爸已经答应我了。他已经和安排医院事务的先生说了。不过,那位女孩她们表示还是愿意领取搬迁费,搬到别的地方去住。 不光是这位女孩,还有一家人也表示要搬迁费。不过,她们要求的数额过高,事情尚未最终解决。按爸爸的意见,搬迁费三万日元左右,如果那位女孩在住房、工作上有什么为难的话,可以请她住在医院里,并给她安排合适的工作。你是不是去见见那位女孩,同她讲讲这些情况。另外,还请顺便跟她说,就是到了爸爸的医院工作,也不要恨我… 天冷了,望多多保重,不要感冒。我感冒了,好久未愈。晚上睡了觉以后,倒不觉什么。可是白天却很难受。过年时,一定回来。一想象你要在那种(对不起…)公寓里过年,我就觉得十分难受。这是我在乡下的最后一个新年,我有很多很多的计划呢。 爸爸说义三是个勤奋好学的人。 “勤奋好学?…” 义三自语道。这是什么意思呢? 总而言之,得把桃子的这番好意转告给那个女孩。 最近,那片旧房址的草全被割光了,只剩下一眼便见的白铁皮小房子了。义三有些犹豫,这么突然地去拜访那对姐弟,自己说些什么好呢? 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存方式,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义三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些多此一举,故作多情。 每当想起那个女孩的明亮的眼睛,义三就像受到盯视似的,感到十分胆怯。 接到桃子的来信后的第二天早晨,义三将大衣领竖起来,遮住冰冷的耳垂,向医院走去。他连向女孩住的地方望上一眼都没有,故意视而不见地从那里走过。 自实行住院医制度以来,义三他们是第二期学生。对于这种自己带饭吃、没有任何报酬、类似于实习的这种制度,义三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所医院的医学院的学生们都十分正派。不过也有个别例外,牙科有个叫原的学生,靠着低级的投机买卖、赌博,打扮得十分花哨,又总想以花言巧语,插科打诨,来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但是,医院里的人们似乎对年轻英俊的义三更加青睐。 义三穿上白大褂,走进检验室,去做头一天未完成的标本、检验。 一个少女模样的见习护士正在检验室里在做着什么事情,见到义三,便说了声“您早”随后就走到义三身边,洗起烧瓶和试管来,久久不肯离去,俨然一副义三的助手的模样。 检验室位于医院的洗衣房的灭菌室后边,明亮而且暖和。屋角上有个计算台,上面放着一台小打字机。义三觉得这里很舒服,便在那计算台上吃完了午饭。 下午,食堂有个座谈会。这个座谈会也可以叫做研究会,是专门为当住院医的学生们所举办的。这天是请人来讲X光照相的识别。 座谈会结束后,人们各奔东西。每当在准备下班的黄昏时刻,义三总会产生一种孤寂之感。黄昏的气氛在感染着这位年轻的独身者。 “发什么呆呢?” 义三的肩头上传来了民子的悦耳的声音。 “今日还没有见到你呢。你躲到哪儿去了?” “我在检验室来着。在那儿做了一下血沉,又做了个凡登白实验,看看有没有黄疸。后来又在洗衣房玩了一会儿。” “你大概不是和洗衣机玩吧。你可真行。和谁都能玩到一块儿…好像这整个医院都是你的朋友似的。” “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你这个人,千人喜欢万人爱嘛。”民子有些不耐烦地说。“天真冷啊。去稍微喝些酒吧。” 民子一边穿着她那件暖和的白色外套,一边向义三邀请道。 “可以啊。不过,我可是一贫如洗。” “那没问题。我请客。” “女的请自己喝酒,又总让女人付账。我真够惨的。” 这确实是义三的真心话。 “可别那么想啊。” 民子宽慰义三说。 酒店的女人们 民子从学生时代起,就是又抽烟又喝酒。 但是,她喝酒从不过度,从未喝醉过。一旦喝到眼睛出神,滔滔不绝时,她就不再动杯了,不管别人怎么劝。 在男人眼里的好酒,对女人来讲也可能不会太差。 民子无论是从打扮上,还是从气质上看,都显得十分洒脱、利索。在她身上,还有一种善解人意的豪爽。对于义三来讲,民子十分容易交往。 民子是有钱人家的小女儿,她的兄长生活也颇为富裕。她既是话剧的热心观众,也是颇通歌舞伎的欣赏家。她从未像义三那样不知怎样去安排工作以外的时间。 “栗田,走,去新宿玩。” 民子笑着说。义三也笑了笑。 “那我就暗您一程。” 街上到处都是圣诞大减价和岁末大甩卖,到处都是刺眼的装饰和震耳欲聋的噪音。新年的门前松也成了行人走路的障碍。 “我们这些穷人既不欠人家的钱,也没人给咱钱。年末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 义三在人群里艰难地走着,说: “以前,这新年的门前松就这么早摆出来的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