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第1/8页)
第十六章 赵瞎子之崛起武林,如日中天,人人闻之变色,像这种对手,若不小心对付,实在是一件很可怕而不可思议之事。 小小君一向是很小心的人,柳阴直也从不冒险从事。 所以他们必定要详细计划—— 对赵瞎子之性格描述—— 对赵瞎子之习惯动作—— 对赵瞎子之可能性武功有多高?多低?—— 对突袭地点的选择—— 突袭时角度的选择,这角度包括赵瞎子可能出手的角度,以及可能逃窜的角度,还有众人出手之角度- 一突袭之人力、物力运用—— 突袭之暗号—— 如何控制那口神秘盒子?—— 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此任务,而必须达到最大效果。 所有该想到的,他们都没遗漏。 就算最高明的军事家,也未必见得能拟出如此周详之计划。 如果情况不太突然,他们突袭之任务将会很顺利地完成。 赵瞎子今晚并不在那间舒适豪华的屋里。他已坐在另一间甚为古旧淳朴的红瓦村屋。 田字窗透着鬼磷磷焰光,青而冷。 屋内一张长条凳,一张四角桌,一盏烛,烛火如豆,本是红光,但这烛火却是青色。 青色火焰,青色光芒,青色屋墙,人脸也是发青—— 通常吓着人都是青色的,所以人们见着青色脸庞,总是有种莫名之恐惧。 这恐惧含有“怕鬼”之味道。 真鬼是何脸色,恐怕很少人见过,而假鬼就见得多了,如果他不将脸扮成青色,或不在含有青芒芒的冷芒下出现,他扮的必定不像鬼,说不定还让人丢石头呢? 青色总是让人觉得阴森而恐怖,尤其是在黑漆漆的深夜的古屋。 赵瞎子必不是想要装鬼.也许现在那盏烛火是何颜色,他也不知道。 因为他是瞎子,不知瞎子能否辨光线之颜色? 答案是——有的能,有的不能。 理由是——训练。 只有长久不断的训练才会有所收获,这跟用鼻子去辨别何种酒是何种味道的道理差不多。 但若说少于眼球,或眼球如玻璃珠一点感觉都没有,那他们就是属于“不能”那一类了。 瞎子有很多种,通常我们都以“看不见”来概括所有瞎子,至于眼睛是何模样,还是有差别的。 赵瞎子静静地坐着,长得过长而细干的手指不停抚摸桌上那口盒子。 他摸得很仔细而小心,就像女人在修饰睫毛一般,慢慢地,轻轻地,还带有一份怜惜和欣慰—— 懂得修饰睫毛的女人,通常都不怎么粗心,对于被自己修饰过的睫毛,总有一份喜悦而怜惜,总觉得能装饰出自己满意的睫毛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赵瞎子能抚摸着使天下人变色的盒子,他才有此种感觉。 偶尔他也会不自禁地轻掀盒盖,但只是一拨,盒盖又闭合。 红光有如利刀般切出,复又消失,凭添无比神秘感。 他时常如此静坐,但此次坐得有些奇特——反复做着抚摸盒子之动作。 他要借着此动作来消弥心灵上的某种压抑或者犹豫。 他来此古红瓦旧屋,是因为柳阴直要他来,所以他就来了。 不知他是否知道柳阴直已存着想陷害他之心? 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柳阴直约他,所以他也会来。 他以一种很轻巧的动作扣开快要剥落之门户,然后以一种很奇特的步伐跨入门里。 这步伐有试探和满意的成份,先足尖落地,然后再稳健地走着。 赵瞎子没转身,已出声:“我等你很久了。” 不等柳阴直回答,他又道:“你来得很不是时候。” “是嘛?”柳阴直jianian黠:“我倒想听听你的理由如何时候不对。” “有时候事情是没有理由的。” “例如说,你说的这件事?” “不错。”赵瞎子冷冷一笑“军人往往没有理由,只有行动。” 柳阴直有点不安地往四处寻去,见无异样,方始放心。 他道:“你听说的理由就是行动?以行动来解释理由?” 赵瞎子笑而不答。 柳朋直也笑而不说。 双方都以笑来衡量对方葫芦中卖些什么药? “副门主,你太多心了。”柳阴直笑道:“我只不过想找你谈谈而已。” “要谈?谈什么?到这荒郊野外,你能和我谈些什么?” “很多,比如说上次太行山一事,比如说你这个副门主是做什么的?” 柳阴直已很不客气地指出他那“副门主”是无用之物。 “副门主是你给我的,你随时可以要回去。”赵瞎子道:“太行山一事是我干的,如此而已,没什么好谈的。” “我并无要回你副门主之意…” “我却当得不甚其烦。” “你可别忘了本门名为‘水晶门’,当时是取于你的那口盒子。” “名号随时可以改。” 柳阴直笑而不答,静静地坐在赵瞎子对面,静静地盯着他。 他想猜出赵瞎子是否已知道此次行动? 赵瞎子仍然静默地是摸着那口盒子。 屋内很沉,青光更黯淡。 不久,柳阴直笑道:“这口盒子很珍贵… “你想要?” “你认为呢?” 赵瞎子在笑,笑得十分促狭。 “你认为我能用吗?” “你…不能用,不过你要,我可以给你!”赵瞎子笑得更阴。 “只怕我消受不起…我…” “你消受得起!” 蓦然间赵瞎子已趁他说话之际,大喝出口,吹熄烛火,已打开水晶变。 红光如箭,已射向柳阴直,当真说“给”就给。 事出突然,柳阴直一点也没防范,急得直往后撞去,砰然巨响,碎片纷飞,还好,他选的是土墙房屋,这一撞,到破墙而出。 他大吼:“快——” 他在叫小小君他们,准备围剿。 话声刚落,整个古屋竟然倒塌。 这种塌,是向内的塌,宛若墙角被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